郭瀟涵,王雪雪,張富陽,王雪梅
(1.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甘肅蘭州 730050;2.蘭州三毛實業(yè)有限公司,甘肅蘭州 730300)
枸杞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主要為甜菜堿、枸杞色素和枸杞多糖等[1-2]。枸杞色素是枸杞漿果中各種呈色物質(zhì)的總稱,主要成分是類胡蘿卜素及類胡蘿卜素酯組成[3]。枸杞色素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安全可靠,不會使人體產(chǎn)生不良反應(yīng),并且顏色自然,具有藥理價值,是一種環(huán)保型天然色素。將其應(yīng)用到紡織材料的染色過程中,能明顯改善大部分紡織染料對環(huán)境污染大的問題。
材料:枸杞(采摘自張掖地區(qū)的野生紅枸杞),無水乙醇(CH3CH2OH,分析純),鹽酸(HCl,分析純),氯化鈉(NaCl,化學純);經(jīng)漂白處理的純棉織物。
儀器:WG700CTL 型格蘭仕微波爐(佛山市順德區(qū)格蘭仕微波爐電器有限公司),DZF-6050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NS800 分光測色儀(深圳市三恩時科技有限公司),YG(B)026H 型電子織物強力機(溫州大榮紡織儀器有限公司),恒溫水浴鍋,高速中藥粉碎機,TP電子天平,pH計。
將野生紅枸杞洗凈晾干,放入冰箱冷凍48 h 后,放入高速中藥粉碎機中粉碎到60 目。枸杞紅色素提取的文獻較多,提取工藝較為成熟,根據(jù)實驗室現(xiàn)有條件參照相關(guān)文獻進行枸杞紅色素的提?。何⒉ǚㄝo助提取,采用0.1 mol/L HCl 與體積分數(shù)95%乙醇的混合溶液(體積比為2∶3)作為提取劑,微波功率420 W、提取時間30 s、料液比1∶10 進行浸提[4]。采用微波法輔助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經(jīng)減壓蒸餾得到濃縮液,再經(jīng)真空干燥得到枸杞紅色素粉末。。
用枸杞紅色素粉末配制染液,稱取一定量的純棉漂白織物,采用浸染法,按照實驗設(shè)計的染色工藝上染,染畢,降溫水洗,自然晾干。選取染色時間、染色pH、染色溫度及促染劑NaCl 用量4 個因素,以未染色純棉漂白織物為標樣測試染色織物的色差(ΔE),色差越大,表示得色越深,以色差為測試指標進行單因素實驗,實驗安排表見表1。
依據(jù)單因素實驗結(jié)果,選取A 染色時間,B 染色pH,C 染色溫度,D 促染劑用量為實驗因素,以未染色純棉漂白織物為標樣,以染色織物的ΔE 為測試指標Y,采用Design-Expert軟件,利用中心組合實驗設(shè)計原理設(shè)計4因素3水平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實驗方案,見表2。
表2 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實驗因素水平表
由圖1可知,隨著染色時間的延長,染色織物的色差總體呈上升趨勢,當染色時間為120 min時,色差達到最大值,繼續(xù)延長染色時間,色差反而有所降低,故選取染色時間100、120 和140 min 為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實驗染色時間的3 個水平;隨著染色pH 的增加,染色織物的色差先升高后下降,在染色pH 為8.0 時,色差達到最大值,由此選取7.5、8.0 和8.5 為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實驗染色pH 的3 個水平;隨著染色溫度的升高,染色織物的色差先升高后下降,在染色溫度為90 ℃時達到最大值,因此選取85、90和95 ℃為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實驗染色溫度的3個水平;隨著促染劑用量的增加,染色織物的色差變化不大,在促染劑用量為10 g/L 時達到最大值,因此選取9、10和11 g/L為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實驗促染劑用量的3個水平。
圖1 染色工藝單因素實驗結(jié)果
2.2.1 染色工藝響應(yīng)面優(yōu)化實驗及測試結(jié)果
按照Expert-Design 設(shè)計得到的28 組工藝條件進行染色工藝實驗,并測試每組試樣的色差,結(jié)果見表3。
表3 響應(yīng)面法Box-Behnken實驗及測試結(jié)果
利用Design-Expert 7.1.6Trial 軟件,根據(jù)表3 進行二次多元回歸擬合,得到經(jīng)枸杞紅色素上染的純棉織物的色差Y與編碼自變量A、B和C的二次多項回歸方程為:Y=22.11-0.16A-0.094B+0.55C+0.32D+0.12AB-0.74AC- 0.043AD- 0.37BC- 0.78BD- 0.82CD- 1.64A2-2.29B2-0.99C2-1.07D2
由表4 可知,模型具有極度顯著(P 小于0.000 1)和失擬項不顯著(P=0.752 7,大于0.05),可知回歸方程擬合度和可信度均很高,能夠很好地對染色織物色差進行預測。模型的一次項C(P=0.009 5,小于0.01)對棉布色差的線性效應(yīng)極顯著,A(P=0.405 9)、B(P=0.612 6)和D(P=0.099 5)不顯著;交互項AC(P=0.033 5,小于0.05)、BD(P=0.027 1,小于0.05)和CD(P=0.021 2,小于0.05)顯著,其他交互項不顯著。二次項A2(P小于0.000 1)和B2(P 小于0.000 1)極度顯著,C2(P=0.009 5,小于0.01)和D2(P=0.009 5,小于0.01)極顯著。以上表明各影響因素對染色織物色差的影響不是簡單的線性關(guān)系,各因素對染色織物色差的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染色溫度、促染劑用量、染色時間、染色pH。
表4 染色工藝回歸模型各項方差分析表
2.2.2 染色工藝響應(yīng)面法分析
為了考察交互項對染色織物色差的影響,在其他因素條件固定不變的情況下,對模型進行降維分析。經(jīng)Design-Expert 7.1.6Trial 軟件分析所得響應(yīng)面法見圖2。
圖2 兩因素交互作用的響應(yīng)面
等高線的形狀可反映出交互效應(yīng)的強弱,橢圓形表示兩因素交互作用顯著,而圓形則與之相反[5]。比較圖2 各交互作用曲面可知,各因素間的相互作用都比較小。染色pH 和促染劑用量之間、染色溫度和促染劑用量之間、染色時間和染色溫度之間的交互作用相對顯著。染色溫度的一次相系數(shù)較大,有著較大的F 值和很小的P 值,染色溫度是染色織物色差的限制因素,較小的波動會引起染色織物色差較大的變化。
為進一步確定最佳點,在模型范圍內(nèi)選擇出發(fā)點,按照模型使用快速上升法進行優(yōu)化,由表5可得優(yōu)化的染色工藝為:染色時間117.58 min,染色pH=7.97,染色溫度91.56 ℃,促染劑用量10.05 g/L,預測此條件下染色織物的色差為22.215 8。
表5 染色工藝響應(yīng)面法Design-Expert軟件優(yōu)化結(jié)果
結(jié)合實驗室條件及操作方便,對4 個優(yōu)化的工藝參數(shù)進行修正,得到優(yōu)化的染色工藝參數(shù)為:染色時間120 min、染色pH=8.0、染色溫度90 ℃、促染劑用量10 g/L。進行3 次平行實驗,測得染色試樣色差為21.97,與理論預測值22.215 8 接近,說明該模型較真實地擬合了實際情況,具有實用價值。
2.4.1 染色性能
用NS800 分光測色儀測得最優(yōu)工藝染色織物的色差為21.97,達到了20 以上,說明枸杞紅色素在纖維素纖維制品上得色量較淺,適合染中淺色系;按GB/T 3921—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皂洗色牢度》測得最優(yōu)工藝染色織物的沾色牢度為3.41,變色牢度4.31,耐洗色牢度指標均達到3級以上,滿足正常穿著需要。
2.4.2 強力性能
織物強力性能按照GB/T 3923.1—1997《紡織品織物拉伸性能第1 部分: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條樣法》測定,在YG(B)026H 型電子織物強力機上測試。測得未染色織物原樣和最優(yōu)工藝染色織物試樣的強力性能指標為:未染色織物的斷裂強力、斷裂伸長率分別為377.9 N、7.29%;染色織物的斷裂強力、斷裂伸長率分別為346.03 N、8.91%。與未染色織物原樣相比,經(jīng)最優(yōu)工藝染色織物的斷裂強力略有降低,但幅度甚微;而斷裂伸長率反而有所增加。由此可知,用優(yōu)化的染色工藝參數(shù)對此純棉漂白織物進行染色并未對織物的強力性能造成負面影響。
(1)天然枸杞紅色素染液色澤均勻、溶解性好,具有較好的分散性,在染色過程中不會在純棉漂白織物表面產(chǎn)生沉淀。
(2)天然枸杞紅色素染出的純棉漂白織物色澤為肉紅色,顏色較淡,為中淺色系,具有自然、樸素的呈色效果;染色織物的耐洗色牢度達到了3~4級,織物強力性能也未受到影響,能夠滿足正常穿著需求。
(3)由單因素實驗和響應(yīng)面優(yōu)化實驗得到的天然枸杞紅色素上染純棉漂白織物的最優(yōu)工藝為:染色時間120 min、染色pH=8.0、染色溫度90 ℃、促染劑用量10 g/L,在此條件下測得染色試樣的色差為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