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周
【摘?要】核心素養(yǎng)形勢下,如何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本文作者結合三十多年教學經驗闡述了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課堂觀察體系及具體方法。從價值觀層面和方法論兩個層面解讀課堂觀察體系,概括出“一活、二化、三度”課堂觀察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課堂觀察
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科學精神等六大素養(yǎng)、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需要重新定位和優(yōu)化,那么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課堂觀察體系,這個體系需要包括兩個層面:
一、價值觀層面
注重教書和育人相統(tǒng)一。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的根本任務,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堅持德智一體化。
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tǒng)一。教師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淵博的專業(yè)知識來培育學生。要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注重情感貫徹始終。愛是教育的源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永葆鮮活的愛心,這種愛無附加條件,是發(fā)自內心的真誠的愛。
二、方法論層面
雙主體觀念。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每個主體都有各自的視界,要同時關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雙學習方式。堅持直接經驗的獲得和間接經驗的獲得兩種學習方式。以接受式學習為主,力求形式多樣化。堅持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積極與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相結合。
注重以學定教。教師在教授新知識之前,要充分了解學情,即學生原有的知識情況、學習基礎、學習潛能和存在問題,這是教學的起點。要了解學生已經具備與所講內容相關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和能力水平等,這決定著學習起點的定位。這樣才能準確找到學生已有經驗和新知識之間的切入點。
注重先學后教。堅持問題導向,問題來源于學生。課堂是問題的產生和問題解決的過程?!跋葘W”就是學生在自學提示的要求下自學相關內容,完成檢測性的練習。在自學過程中發(fā)現自己或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昂蠼獭本褪轻槍W生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練習中的錯誤,老師指導精講點撥?!跋葘W后教”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自學能力、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等等。
注重反饋。檢測可以反映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效果,所以要及時檢測及時反饋。
基于上述原則,本人概括了“一活、二化、三度”課堂觀察法。
(一)一活,就是激活
激活教師、激活學生、激活教材、激活課堂的諸多要素。也是靈活。教學方式靈活、教學手段靈活、教學技能靈活、學習方式靈活等。
激活,是教學的前提和目的。展示是激活的有效手段。目標是激活的最大動力。因材施教是激活的主要原則。
如何激活教師?走進文本,讓自己活起來;走近名家,模仿研磨;走進經典,琢磨演繹;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情境;走進學習,讓方法更靈活;走進激情,讓課堂更富活力;走進課標,讓施教更精準。
如何激活教材?把教材與課標對接,讓教材有方向性;把教材進行有效整合,讓教材內容系統(tǒng)化;把教材與實際生活對接,讓教材內容情景化;把教材與新技術對接,讓靜態(tài)知識動態(tài)化;深挖教材的內涵,讓教材立體化。
如何激活學生?喚醒是激活學生的開端,目標是激活的動力,展示是激活的法寶,自主是激活的前提,活動是激活的方法,承包是激活的保障,因材施教是激活的原則。
(二)二化,是指生命化、生活化
生命化就是指以人為本、關注生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
真誠地愛每一個孩子,將情感貫徹教育的全過程;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實施一生一方案;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成功;注重思維訓練;
注重學科德育,倡導德智一體化;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負責。
生活化就是生活化教學。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的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
(三)三度,指參與度、達標度、生成度
參與度是評價課堂的一個標志。老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卻昏昏欲睡,說明學生沒有參與進來;也有的學生表面積極,心卻游離于課堂之外,這是假參與。教師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促進人人參與;創(chuàng)設濃厚情景的課堂,增強參與的樂趣;堅持任務導向注重反饋評價,強化參與意識。
達標度是檢驗課堂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的重要指標。是教學效果的反饋系統(tǒng)。常用的反饋手段就是達標測試。教師根據測試結果驗證本節(jié)課的效果,也可根據學生犯錯情況進行教學。
生成度?!吧伞笔切抡n程倡導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是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幫互動過程中,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教師應當把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融入教學之中,隨機調整教學策略,將課堂置于動態(tài)的調整之中,達到最優(yōu)化的目的,具體的做法如下:
精心設計教案,留足時間,悅納生成;掌控生成內容,捕捉點撥,促成生成;巧用錯誤信息,引導反思,解決生成。
總之,課堂觀察的方位角度很多,要根據不同科目、不同課型、不同師生來觀察,不能千篇一律,這樣才是真實有效的觀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