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煥民
中國營銷的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革命性變化。
當手機、汽車以型號和年代主打時,我們開始關注技術,關注功能、性能,而不再僅僅是品牌和市場運作。我們也開始思考,誰才是真正的“市場營銷者”。華為、聯想、海爾、格力、小米和BAT們,我們更多地知曉它們的掌門人,更多地知曉它們的核心競爭力。
相反,另外一些我們并不知道掌門人是誰、擁有多少技術優(yōu)勢的企業(yè),卻更多地創(chuàng)造“經典營銷案例”。另外一個令營銷界尷尬的現象是,中國營銷整體上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知名營銷專家”卻一改上個世紀90年代的層出不窮,變得寥若晨星。所謂的“著名”則更多地成為圈子內的自娛自樂。
營銷大師科特勒的中國演講中,中國業(yè)務也聚焦在諸如增長這樣的課題而非我們耳熟能詳的營銷要素上。
是營銷離現實越來越遠了,還是營銷正在回歸它的基本使命和專屬領域?
中國營銷的核心力量正在從“過去的營銷人員”轉變?yōu)榧夹g和產品創(chuàng)新者,即真正的價值創(chuàng)造者?!斑^去的營銷人員”則正在成為一種歷史,或者他們正在如愿地成為我們曾經仰視的跨國公司中的那種“營銷人員”。只是,跨國公司的營銷從來就不是由他們主導的,而是中國企業(yè)、中國的營銷專家認為是由他們主導的。
摩托羅拉、諾基亞、惠普、IBM的衰落,真正的罪魁禍首并非它們的營銷人員,他們只是這些企業(yè)衰落的見證者;我們也不再仰視寶潔和可口可樂的“營銷人員”,因為他們的招數,我們已經能夠輕松駕馭,他們也沒有能力拿出更多的新招數。因為,他們并非真正決定營銷創(chuàng)新的“營銷人員”,他們只是推廣者、銷售者。
“過去的營銷”是這樣的場景:環(huán)境一變,營銷人員會習慣性地想到渠道、促銷,這些都不管用之后就會想到價格??傊瑺I銷能夠給出的解決方案無非是渠道、傳播、促銷和價格。產品無疑是營銷人員談得最多的,但能夠給出的方案,前瞻性的很少,戰(zhàn)術性的很多。
小罐茶也曾經被演繹為“經典營銷案例”,被喻為對需求的深刻洞察。人們很少去回溯它的掌門人收割智商稅的歷史。專家對他的產品和“營銷”趨之若鶩,卻沒有人想過他的產品到底價值如何,而且紛紛不請自來地為之站臺。
見證過這些之后,我們重溫德魯克的著名論斷,“營銷讓銷售成為多余”,也許能夠更加準確地體會其內涵。那個“營銷”是創(chuàng)新,是價值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造,是對顧客需求的深刻理解(喬布斯那樣的極客),是對技術的極致應用,而不是我們曾經理解的營銷。
營銷本沒有那么復雜。而當營銷脫離技術創(chuàng)新、競爭優(yōu)勢打造和價值創(chuàng)造這些基本問題之后,它就會變得十分麻煩。質量問題不解決,售后肯定很麻煩,營銷不觸及價值鏈打造,銷售肯定很麻煩。
同樣是4P,也可以是營銷,也可以是銷售。當我們的意識被植入根深蒂固的銷售4P,就永遠不可能再進入營銷4P。
營銷是用來解決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問題的學問。但如果一味地拿它技術性地解決一時的銷量、市場問題,而不是首先解決企業(yè)內部存在的問題,這樣的“營銷”則會演變?yōu)榧铀倨髽I(yè)死亡的催化劑。
中國企業(yè)“未來的營銷” 既是市場營銷理論指導下的專業(yè)行為,更是企業(yè)商業(yè)活動中所有關鍵要素的組合,包括技術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優(yōu)質產能(制造業(yè)現代化)建設、價值鏈(生產鏈、供應鏈)打造和競爭優(yōu)勢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