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保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學 332000)
(1)波速及波的傳播方向;
(2)質點Q的平衡位置的x坐標.
以下對第(2)問的解答給出不同的解法.
解法1分析綜合法(國家考試中心解答)
xQ-xP=vΔt=6 cm
綜上可得,質點Q的平衡位置的x坐標為xQ=9 cm.
解法2作圖分析法
作出t=0時刻的波動圖像,如圖3中虛線波形.由圖可知,質點Q所在平衡位置至坐標原點的距離恰為波長λ的1/4.則xQ=9 cm.
解法3長度測量法
根據圖1中半個波長的長度為18cm,分別用直尺測量半個波長的實際長度及質點Q的平衡位置至坐標原點之間的長度.由比例關系得到xQ=9 cm.
解法4波動方程求解(取Q點作為波源質點)
參考圖2,當t=0時,質點Q的振動方向沿y軸正方向,且位移等于0.寫出質點Q的振動方程,即y=Asinωt,則沿x軸負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在t時刻的波動方程為
解得xQ=9cm.
解法5波動方程求解(取坐標原點作為波源質點)
取坐標原點處的質點為波源.則沿x軸負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在t時刻的波動方程(用余弦函數表示)為
(1)
(2)
(3)
聯立(1)、(2)、(3)式中的任意2個表達式,結合圖1中Q的位置,均可解得
φ0=π;xQ=9cm
說明:關于初相位φ0也可以通過振動方程與速度方程來確定.
這是一道選考試題,抽樣難度為0.45,是一道中等難度的試題.如果僅分析試題的第2問,難度是比較大的,在高三復習中,一直以來此類問題困擾著廣大考生.那么試題難在哪里?帶給我們有哪些啟示呢?
1.夯實基礎知識,發(fā)展應用水平
2.重視科學思維,提高思維能力
物理觀念的形成和發(fā)展需要在物理知識學習及應用的過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從相互作用和能量的角度認識機械振動與機械波,了解波動的特征,有利于科學思維能力及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在波動問題的學習中,要重視對質點、介質、簡諧運動、平面簡諧波等物理模型的建構,認識建構模型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同時也是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試題要求在認識振動與波動模型的基礎上,從時間與空間、從個體與整體、從靜態(tài)與動態(tài)等視角來認識波動的形成過程,來理解振動與波動的關系.
3.增強實踐意識,提升科學素養(yǎng)
試題不是實驗題,但是,認真繪圖,細致測量等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增強實踐意識、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這些正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雖然繪圖、測量未必得到準確的結果,但仍然提供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擬或對定量分析帶來暗示或某種幫助,從而促進問題的解決.這也是物理學習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與素養(yǎng).
用波動方程解題,似乎超越了考試大綱的約束,對多數學生而言是不做要求的,但對于參加國家強基計劃招生考試的學生,適當擴大知識面是十分必要的,對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無疑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