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芳
導言
劉白羽說:“生活五花八門,色彩斑斕,可是你要從中理不出個清晰的線索,得不出個明確的概念,也就無法概括,無法結(jié)構(gòu),也就不能用具體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一篇好的文章,除了用精美的語言打動人外,還需擁有清晰的思路,明晰的行文脈絡,才能將紛繁蕪雜的現(xiàn)實生活清晰地呈現(xiàn)給讀者。而線索是記敘文、散文創(chuàng)作中經(jīng)常涉及到的內(nèi)容,也是貫穿多個材料,使之成為有機統(tǒng)一體的關鍵。今天,我們就以魯迅的《藤野先生》為例,來學習寫作中線索的設置技巧。
《藤野先生》是統(tǒng)編教材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敘事散文,選自《朝花夕拾》。作者魯迅回憶自己在日本留學時的恩師,時間跨度長,地點跨度大,材料選擇多,但因為作者巧用線索貫穿,整篇文章前后連貫,渾然一體,請看——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
……
我就往仙臺的醫(yī)學專門學校去。從東京出發(fā),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這名目。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
我離開仙臺之后,就多年沒有照過相,又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經(jīng)過的年月一多,話更無從說起,所以雖然有時想寫信,卻又難以下筆,這樣的一直到現(xiàn)在,竟沒有寄過一封信和一張照片。從他那一面看起來,是一去之后,杳無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娜酥校亲钍刮腋屑?,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y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shù),就是希望新的醫(y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jīng)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nèi)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墻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xù)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思路分析
在文章中,為了讓材料有機結(jié)合,作者運用雙線結(jié)構(gòu)組織材料,即一明一暗。明線寫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以“我”為線索人,寫“我”在日本留學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在東京,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是“我”離東京往仙臺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寫途經(jīng)的日暮里和水戶表現(xiàn)“我”的憂國之情,是學醫(yī)的主要動機;寫仙臺醫(yī)專的職員對“我”的優(yōu)待是為下文寫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襯;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是為藤野先生作反面襯托;寫課堂上看電影是“我”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所有這些都與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熱忱、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zhì)有密切的關系。這條線以“我”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所以線索明晰。抓住了這條線索,作者在日本的經(jīng)歷便一清二楚;抓住了這條線索分析材料,時間的變化,地點的轉(zhuǎn)換讀者也都會一目了然。
暗線指潛藏在材料之中,貫穿材料的線索。在古代的文學評論中就有“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之說。作品開篇寫作者對清國留學生以盤結(jié)辮子為榮、整天渾渾噩噩的失望、厭惡,再到旅途中記起“日暮里”“水戶”兩個地名,勾起了憂國憂民的憂傷,再到仙臺時受到優(yōu)待的感受,然后重點寫了感激藤野先生的原因,是藤野先生正直、嚴謹,沒有民族偏見,最后因為“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激發(fā)了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使他定下了立志報國的決心,最終離開了仙臺,離開了藤野先生,文末還寫了藤野先生對自己別后的鼓舞。這條線索作者在文中并沒有直接點明,但閱讀材料,我們卻能感受到有一種情感潛藏,那就是強烈的愛國情感,也正是這種情感的潛藏,文章才會深深地感染著讀過它的人們。
概而言之,整部作品中,作者明寫見到藤野先生的前后過程,暗中隱藏著自己深深的愛國情感線。這兩條線在最后交織,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化為愛國奮斗的勇氣和力量。這樣文中涉及地點雖多,材料雖雜,但多而不雜,雜而不亂,交叉、重合,相反卻更好地實現(xiàn)了傳情達意的目的。
技法講解
所謂線索,就是貫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脈絡。一堆散亂的珍珠,只有用彩線穿起來,才能成為珍貴的項鏈。同樣,敘事性文章也要運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或故事串聯(lián)起來,這樣,敘述才會條理明晰。寫作中要運用線索貫穿,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科學合理地設置文章線索:由于題材的差別和寫作思路的不同,敘事性文章的線索是多種多樣的。有以時間發(fā)展為線索的,如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有以空間轉(zhuǎn)換為線索的,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以具體的“物”為線索的,如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還有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如魯迅的《故鄉(xiāng)》。更有像魯迅《藤野先生》這樣兩線或三線交叉運用的。采用什么樣的線索,要依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和表達的主題而定。寫作時要認真分析材料,把握材料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力求做到“用一根思想的紅線穿起生活的珍珠”;也可以先確定線索,然后以此為基礎向外發(fā)散思維,搜羅素材,這樣選取的材料也會貫穿在線索之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要富有匠心地突出文章線索:文章的線索選定后,為進一步突出這條貫穿全文的“紅線”,我們常要借助一些細節(jié)來凸顯。如上文,作者開頭寫東京見聞,日暮里感悟,這些都是為寫藤野先生作鋪墊的。正是突出了對東京失望,所以才到仙臺;到仙臺才遇到了藤野先生,了解了這個人物;最后回到北京,在燈光中思念藤野先生,瞥見他的照片,便增加斗爭的勇氣。全文以“我”的經(jīng)歷貫穿,以地點的轉(zhuǎn)化為轉(zhuǎn)移,“我”是參與者、見證者和推動者,每一個事件中“我”都有感悟和思考,這樣,文章便有條不紊地展開,形成有機整體。一般而言,寫作中要鋪設線索,可以在開頭簡明扼要點一筆,中間重點敘事交代,結(jié)尾處再點,以呼應開頭,強調(diào)這條線索。有時為了進一步突出,文中可以進行多次反復強調(diào),這樣線索才會更彰顯。
佳作示例
懷念那條胡同
宋丹丹
推開記憶的閘門,走進如煙的往事。眼前依舊是那條飽經(jīng)歲月磨礪的胡同——那條承載著我快樂童年的胡同。
喜歡走在胡同里,嗅著泥土的芬芳;喜歡在胡同里奔跑,去追逐風兒的腳步;喜歡雨后在胡同里,讓心情一直平靜下去;喜歡胡同的甜蜜,溫暖,熱鬧。
夏天,大家拿著扇子與板凳相約在胡同里。習習的晚風吹拂著沾染了青苔的檐角,傳來了屋檐下熟悉的燕叫,大人們在石砌的路上下棋,打牌,嘮家常。小孩子們則在一旁捉迷藏,踢毽子。有時,還會有情侶手牽手在胡同里漫步。置身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你能感受到的只有溫暖與甜蜜。
秋天,天氣有些轉(zhuǎn)涼了,街上的人也漸漸少了起來,可這條胡同依舊是熱鬧非凡。隔著很遠就可以聽見胡同里小商小販的叫賣聲,那婉轉(zhuǎn)悠揚的叫賣聲經(jīng)胡同放大,貪吃的孩子們早已嗅到了胡同里彌漫著的瓜果的香味,這時都在蠢蠢欲動,拉著父母往胡同里跑。
冬天,小胡同又是另一番景象。一夜醒來,小胡同像披上潔白婚紗的新娘,又像是粗心的主婦潑灑的面粉,弄得到處都是白茫茫的?!爸ㄑ健币宦暣蜷_大門,便撒開腳丫子,闖進這個美麗的童話世界。滾雪球、堆雪人、打雪仗,你一個,我一個,他一個,飛過來,擲過去,一張張凍得紫紅而又寫滿興奮快樂的臉龐,在冰天雪地的胡同綻放歡笑。孩子們追逐著,打鬧著,雪團留在身上,落在頭發(fā)上,掉在脖頸兒里……哪管遠遠地傳來的家長的責罵,只是心不在焉地應付著說,不冷,不冷……
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胡同再也沒有了往常的吸引力。夏天的人們寧愿窩在家里看電視,卻再也不愿踏進胡同半步。秋天,小商小販的叫賣聲早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兩旁商店喧囂的歌曲。冬天,孩子們縮著手,跺著腳板,心里罵著的該是這鬼天氣了。
胡同,你到底怎么了?
沿著熟悉的路線我再次來到那條胡同,可是眼前卻再也不是那熟悉的景致:胡同旁邊那青磚的屋子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商店和超市;那青石板的小路也沒了,換成了一條用瀝青鋪成的瀝青路;路旁停放著一輛輛高級轎車,氤氳著青苔香氣的小草沒了,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垃圾。這就是我熟悉的胡同?這就是曾留有我童年印記的小路?看看川流不息,忙忙碌碌的人們,我茫然若失,我的胡同還能再回來嗎?
我垂頭喪氣的往回走著,忽然心底傳來一陣聲音:孩子,別灰心呀,回頭看看!我緩緩轉(zhuǎn)過身去,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前面依舊是讓我魂牽夢繞的胡同?!斑@是不久后的將來,你的胡同會回來的,一定會的——”聲音再次響起。
“是的,我也堅信,我的胡同一定會回來的!”我朝天空大喊。
點評
本文是一篇借景生情的敘事性文章,小作者以胡同為載體,以過去和現(xiàn)在時間的變遷為線索展現(xiàn)小胡同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反映我對生活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真切自然,富有責任心。一條胡同,串起了童年的記憶,將散亂的素材依照夏秋冬的順序推出,條理清楚。另外,“胡同”
二字在文中出現(xiàn)達二十幾次,在反復的出現(xiàn)和強調(diào)中,文章脈絡更加清晰,線索更加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