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
我有幾年寫了《龍票》《大清相國》之類遠離現實的電視劇,之后都改作小說出版。與其說這是某種偶然機緣,不如說是我故意逃避現實題材。我此前有《國畫》《梅次故事》《朝夕之間》等三部小說遭遇出版障礙,使我不得不把筆從現實中抽出來。所幸的是這些都成為過去。
值得說說的是《大清相國》。曾有人質疑這部小說的史實,認為它不算嚴謹的歷史小說。寫這部小說之前,我是認真讀了相關史料的??晌覐膩砭筒恢罋v史小說中,歷史與小說該如何配方,史實應占幾成,虛構只準幾成。小說是需要故事、現場和細節(jié),只能去虛構。司馬遷《史記》中的本紀和列傳,處處可見虛構,與其說是史書,不如說是小說。史書可以像小說,那么歷史小說呢?歷史小說不必還原歷史,也無法還原歷史。
康熙朝名臣輩出,但宦海風高,沉浮難料。明珠罷相削權,索額圖身死囹圄,徐乾學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zhèn)涫茏饦s卻被斥退回籍。滿朝勛功少有善終者,這部小說的主人公陳廷敬卻馳騁官場五十多年,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晚年乞歸之后仍被召回,七十三歲老死相位。
小說初版時,我寫過幾句話:清官多酷,陳廷敬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陳廷敬是好官,卻精明強干;能官多專,陳廷敬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陳廷敬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康熙皇帝稱贊陳廷敬“卿為耆舊,可稱全人”“恪慎清勤,始終一節(jié)”。但我并不相信世上真有這樣的人。不過世人好為尊者諱,隱惡揚善又是古風,陳廷敬即便真有瑕疵,也無史料可供探覓。我們的祖宗并沒有那么好,祖宗的家國也并沒有那么好??擅鎸ΜF世紅塵,人很容易沉溺于古往。
古人評價歷史人物,多流行樸素的民間思維,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惡。中國古典小說就慣用這種民間思維,刻畫人物多走極端,曹操大奸,諸葛大智,張飛大勇,關羽大義。我寫所謂的歷史小說,不自覺地就落了這個窠臼。我其實是自愿陷入這種古典審美范式的,與其說是寫了歷史上真實的陳廷敬,不如說我希望歷史上真有這樣的人物。
孔子說: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周真的那么好嗎?夫子知道周朝真實的景象嗎?我看未必。文獻和傳說會把前人美化,后人也靠追憶前人而寄托現實抱負。中國古今的讀書人,多患有這種歷史依賴癥。當然,不能完全說這是讀書人史識蒙昧,更多的緣故應是活生生的現實叫人無奈。知道歷史未必那么美好,但仍要從古人那里尋求救贖。歷史小說如此,史學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