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英
一、把握時機,巧用課文插畫
(一)開門見山——用于新課導入
在課堂上,學生往往對具體形象的插畫顯得興致勃勃。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在上課伊始就直接利用課文插畫導入新課,以便很快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提高課堂效率。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時,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課文,所以幫助學生找到進入文本的“鑰匙”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張?zhí)彀查T廣場升旗儀式的插畫,幫學生開啟了這扇大門。先指導學生看圖,然后通過畫面來感知課文內容,再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這樣就不難體會山村孩子想看到天安門升旗儀式的美好愿望了。
(二)潛移默化——用于課中感知
在課堂教學文本重難點時,教師可以巧妙運用插畫,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課文內容,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例如,在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的潛意識里,拼音學習應該是趣味無窮的,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一遍遍機械地練讀,學生很快就會感到厭倦。教師可以利用課文插畫,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把拼音字母編進插畫中的故事里,學生們編得不亦樂乎,學習自然也不會變得“枯燥乏味”了。
(三)畫龍點睛——用于課后總結
課文中的很多插畫都是課文重點內容的直觀再現(xiàn),學完課文之后,在對課文進行總結、歸納或拓展練習時使用課文插畫,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鞏固、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悟。
二、聯(lián)系文本,巧用課文插畫
(一)巧用插畫突破重難點
課文中有的插畫直接體現(xiàn)了文本的重難點,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發(fā)揮這些插畫的作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一年級下冊《司馬光》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感悟司馬光的勇敢機智。在教學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插畫顯示的情境:圖中畫有哪些小朋友?他們臉上的神情一樣嗎?他們都在干什么?學生通過觀察對比,描述每個小朋友的不同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司馬光并沒有像別的小朋友一樣慌慌張張,而是鎮(zhèn)定自若,沉著機智地把小伙伴救了出來。你瞧,他正站在破洞口接應小伙伴呢。這樣,這一重難點通過對插畫的觀察,學生輕而易舉地就掌握了。
(二)巧用插畫填補文本空白
有些課文中,人物的對話、神態(tài)或故事情節(jié)會出現(xiàn)空白點,為了彌補文中的這一空缺,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插畫,讓學生想象。例如,一年級下冊的古詩《村居》,只憑短短的四句詩是不能夠將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描寫清楚的,這就需要引導學生觀察這首詩中所配的那幅展示詩句中所描寫情景的插畫,特別是放紙鳶的那幾個兒童,更是活潑可愛。于是,我便讓學生觀察插畫,用具體生動的語言說說兒童放紙鳶的情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畫,從圖上人物的衣著、神態(tài)、動作等展開想象,讓學生把一幅圖讀成立體的畫面。學生一展身手,把四句詩變成一個生動優(yōu)美、富有情趣的小故事,不僅領悟了四句古詩中所包含的詩意,還領略到古詩詞語言精練傳神的魅力。
(三)巧用插畫提供練說平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辈瀹嬍钦故緦W生獨特感受、深化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有效載體。低年級教材中有些課文相對較長,故事性也很強,而文中所配的插畫像連環(huán)畫一般,色彩鮮艷,人物栩栩如生,較好地展現(xiàn)了文章的情節(jié),學生極感興趣。在讓學生復述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想象邊復述,提高復述的效果。例如,一年級上冊《雪孩子》一課,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文相對較長,要能夠有條理而且完整地復述出來,有一定的困難。我在教學時,出示了文中的八幅插畫,帶領學生仔細看插畫,掌握每幅插畫的意思(雪后一片白——堆雪孩子——小白兔和雪孩子玩?!“淄锰聿袼X——小白兔熟睡,柴堆燒著——雪孩子救小白兔——雪孩子融化了——雪孩子變成了白云),讓學生邊看插畫邊講述故事,降低了難度,學生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講述了,培養(yǎng)了一年級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
巧用插畫教學是一門重要的教學藝術。單單看圖不能“悟”出文中的道理,簡單讀讀課文也不能理解文中的難點,文中有“畫”,畫中有“話”,課文插畫在低段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巧妙運用這些插畫來輔助自己的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充分挖掘課文插畫這一教學資源,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多一些“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