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普喬格以1:59:40的成績“破2”成功,成為人類歷史上首位馬拉松“破2”的運動員。除自身的內在因素,其成功“破2”還得益于高科技因素。其中,基普喬格所穿著的NEXT%跑鞋升級款受到關注。加厚的ZoomX鞋中底,在跖趾關節(jié)處增加的氣墊和多層碳板結構(圖1),是運動鞋能量回彈、提升跑步經濟性的新科技。
圖1 NEXT%跑鞋升級款ZoomX中底結構示意圖
該跑鞋原型技術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Rodger Kram教授團隊研發(fā)。2018-2019年,該團隊持續(xù)探究該跑鞋原型技術的生物力學貢獻。其中涉及鞋與跑步經濟性的研究(Hoogkamer et al.,2018),比較了該原型跑鞋(NP)與已有的兩種馬拉松跑鞋,采集不同跑速下每款鞋的次最大攝氧量(O2max)、二氧化碳量和平均能耗。研究發(fā)現(xiàn),當鞋的重量相當時,穿NP在3種跑速下的平均能耗比另兩款鞋分別下降了4.16%和4.01%(圖2)。機械測試發(fā)現(xiàn),NP的最大形變量約是Nike Zoom Streak跑鞋(NS)和Adidas adizero Adios BOOST 2跑鞋(AB)的2倍(11.9 mmvs.6.1 mmvs.5.9 mm),釋放彈性能比例也更大(87%vs.75.9%vs.65.5%),并證實了NP相比其他市售跑鞋節(jié)省約4%的能耗。
圖2 Nike Zoom Streak跑鞋(NS)、Adidas adizeroAdios BOOST 2跑鞋(AB)、原型跑鞋(NP)在不同跑速下的能耗比較
Hoogkamer等(2019)對穿著這3種馬拉松跑鞋的男性跑者下肢生物力學特征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穿著NP除了擁有更大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和垂直沖量(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曲線下的面積)(圖3a)外,主要影響集中在踝和跖趾關節(jié),包括:1)更小的跖趾關節(jié)最大伸角度(圖3b);2)更小的踝關節(jié)正功率(圖3c)、踝關節(jié)正/負功和跖趾關節(jié)負功(關節(jié)功率曲線下的面積)(圖3d)。因此,NP的能耗節(jié)省化主要得益于:1)中底泡沫結構具有良好的儲能性能;2)碳纖維板對踝關節(jié)力學的杠桿效應以及使跖趾關節(jié)變硬的效果(the stiffening effects of the plate on the MTP joint)。結合之前的研究,原型馬拉松跑鞋通過改變上述跑步著地時的下肢生物力學特性,進一步提高了運動表現(xiàn)。
早期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鞋重量每減小100 g,耗氧量會降低約1%(Frederick et al.,1984)。近年,跑鞋鞋底的屈曲剛度被證明能影響跑步經濟性,如將碳纖維板加入鞋中底,以增加縱向屈曲剛度(Hoogkamer et al.,2017)。Roy等(2006)發(fā)現(xiàn),縱向屈曲剛度為38 N/mm的跑鞋比18 N/mm的跑鞋,跑步經濟性提高了0.8%。Zhu等(2020)研究表明,采用碳素增強板的硬底鞋雖然未對即刻的跳躍高度產生影響,但能夠在改變跖趾關節(jié)部分運動學的同時增加相鄰踝關節(jié)的杠桿作用以增加蹬的效果,可進一步提高運動表現(xiàn)。
圖3 穿著原型跑鞋(NP,淺灰色)、Nike Zoom Streak跑鞋(NS,黑色)和Adidas adizero Adios BOOST 2跑鞋(AB,深灰色)支撐期時垂直地面反作用力(a)、跖趾關節(jié)角度(b)、踝關節(jié)功率(c)和跖趾關節(jié)功率曲線(d)
通過探究跑鞋對人體下肢生物力學的影響,了解其內在協(xié)同機制和相互作用關系,能進一步增強運動鞋技術及其背后的生物力學貢獻,為運動員突破極限提供重要的科技助力。但由于人為選擇或創(chuàng)造了各種有利條件(如適宜的天氣、無競爭對手、多人陪跑破風、過于平坦的賽道等),此次馬拉松“破2”的成績并不被國際田聯(lián)認可,因此上述最新的跑鞋科技能否在正式比賽中大放異彩,仍需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