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鶴醒
2019年的末尾,學校破天荒地停了半天課舉行元旦聯(lián)歡活動,我去大禮堂觀看了文藝會演。回辦公室的路上,我刷到了林今的微信“朋友圈”—他剛剛擁有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我在教學樓天井站了半晌,四周環(huán)繞著學生們歡樂的喧嘩聲,淚眼蒙眬中,記憶回到10多年前的少女時代—
時至今日,我仍然認定高中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時期:沒能考取理想的學校,和喜歡的男生天各一方,被家人安排念了一所普通的中學。3年間,我發(fā)胖,抑郁,名次在班級中墊底,被班主任的花式“激勵法”羞辱……這些我都扛下來了。畢業(yè)前,我在QQ日志里寫道:“再也不想回到這里,無論肉體還是記憶?!?/p>
話果然不能說得太滿。10多年后,我居然兜兜轉轉回到母校任教,和當初的老師們成了同事。每天穿梭在烏泱烏泱的學生中,卻沒有一個人像曾經(jīng)的林今。
而林今,是我不舍得刪除那段黯淡青春唯一的理由。
其實,當年的他比我更慘。他所在的班級匯集了各路“不務正業(yè)”的“人才”,顯得循規(guī)蹈矩的他像一個“奇葩”??赡苁菍δ欠N與周遭格格不入的孤寂感同身受,我單方面對他產(chǎn)生了惺惺相惜的好感。
即使我有些許不安分的想法,也不敢采取任何行動。然而,我和林今“走得近”這件事還是被同學們傳得沸沸揚揚:
“他們倆一點兒都不配!”
“她長得不好看哎,他怎么會看上她?”
“她好像比他還高還壯!”
林今卻一反常態(tài)地英勇起來。流言傳得越兇,他越是隔三岔五給我驚喜:學校體檢抽血,他托人給我送來牛奶;不知從誰那兒聽說我無聊,他把MP4借給我打發(fā)時間;情人節(jié),他偷偷在我桌兜里塞了一盒巧克力;偶然得知我因生活拮據(jù)不吃早飯,他給我還書時便悄悄夾了50元錢……
2007年的50塊,足夠吃一個月早餐了。
我感動而又傷感,林今給我那么多關注與關懷,卻沒能在我期待時說出一句“喜歡”,在我脆弱時大方地給我一個擁抱。
高考前兩周,林今決定回家復習,臨走前留給我一封信,說了些冠冕堂皇的鼓勵和祝愿。最戳心的是,他引用了徐志摩的詩:“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p>
—許多年后,我們各自經(jīng)歷了人生的跌宕與無常,彼此像漸近線般無限靠近卻無法相交……那時我才不得不相信,關于我們的未來,他一語成讖。
但18歲的我,只選擇性地記住了信的末尾那句類似承諾的話:
“我要努力,將來給你好的生活?!?/p>
整封信前后矛盾,不知所云,然而,恐怕只有我才懂他的弦外之音。我們都不愿延續(xù)高中的失意,或許只有走得遠遠的,才能甩掉“重點班墊底”和“普通班‘奇葩”的標簽。
高考后報志愿,林今去了千里之外的遼東灣。
我念了本市的一所大學。室友當時和男友異地戀,她總是省吃儉用以保證每月實現(xiàn)一次愛的旅程。每每看到她平時咬緊牙關精打細算過日子,臨出發(fā)前歡欣雀躍地收拾行李,回來時甜蜜地講述旅途的點滴……都令我既欽佩又歆羨。
我也希望有一場義無反顧的奔赴。
于是,大二那年,我第一次獨自出遠門,去看林今。
沒有臆想的浪漫劇情,當我長途跋涉終于抵達目的地,林今劈頭蓋臉地把我罵了一頓:“你太任性了!自己瞎跑什么!萬一出事我怎么跟你父母交代?!”
林今態(tài)度雖強硬,可依然事無巨細地替我安頓一切,又說晚上有動畫概論課,問我要不要去聽。
我當然不會放過這么好的相處機會。那堂課老師放了一部日本動漫《千年女優(yōu)》,奈何我心猿意馬,只記得女主人公不停奔跑,畫面不斷閃動,看得我頭暈眼花;一旁的林今倒是全神貫注,我偷瞄他的側臉,恍惚間像是又見高中時,穩(wěn)坐亂糟糟的教室一隅專注學習的那個少年。
翌日下午,大風降溫,我執(zhí)意要去看海。林今帶我走了一段人跡罕至的土坡,說是可以抄近道去海邊。迎著刺骨的寒風,我第一次走近遼闊的蔚藍海洋。冬日的海是凜冽天氣中的純凈風景,沾染著孤獨的氣質(zhì),給人以距離感,卻又令人忍不住靠近。
這城市的海,多像林今。
我忍了又忍,心里的話還是沒能問出口:高考前那封信里的承諾,還作數(shù)嗎?
他倒是心無旁騖,興致勃勃地提議去沿海公路走走。海風蕭瑟,林今讓出自己的手套給我。大路筆直,氤氳著腥咸味道的空氣里,滿是自由、灑脫與爽快的希冀……我和他仿佛海上的兩朵浪花,雀躍而澎湃。
“如果你今晚不趕火車的話,我們可以一直走到‘龍回頭?!彼钢CG胺綄ξ艺f。
“真遺憾呢?!逼鋵?,我心里多么想和他一直走下去。
多年后,每每想起那個幾乎被凍僵的黃昏,零下10℃,山海相連,身旁疾馳的車輛不斷閃過……我都覺得,那是記憶里最短暫也最漫長的幸福時刻。
那樣的時刻,再也沒人能給我。
事實上,林今始終態(tài)度曖昧。他不跟我更進一步,卻長久霸占最懂我的位置;他講義氣,負責任,能包容我的各種情緒,但也僅此而已。
整個大學時期,我沿著林今的足跡,跑遍了東三省的主要城市。原因很簡單:想見他卻又怕打擾他,能靠近他的世界也好—跨越千里,假借“順道”之名去找他吃吃飯、上上課、吹吹海風……再裝作趕時間絕塵而去,不留給他任何“批評教育”我的機會。換言之,做不成他的女朋友,起碼也要刷幾撥兒不一樣的存在感。
時間、空間、閱歷、門第……那些相處中難以忽略的“距離”,反而激發(fā)了我無限的豪情和勇氣,我對戀愛全部的憧憬,只想消耗在遙遠的林今身上。
大學時光轉瞬即逝。林今畢業(yè)后,工作地點落到了慶陽山區(qū)的采油廠 ;同一時期,我考到成都的一所學校讀研。臨開學前的8月末,林今結束入職培訓,他約我出來,說是剛領了第一筆薪水,要送我禮物。
—瓶紫色瓶身的香水,一管深粉色的潔面膏—看到的第一眼,我就止不住鼻腔酸澀。
林今在一旁碎碎念:“知道你喜歡紫色,但實在找不到紫色包裝的潔面膏,這個粉紅色還算比較接近吧?想著你也不愛化妝,但是洗臉肯定是每天必需的……”
許多年后我才明白,林今的體貼入微、細水長流,對于20歲出頭的年輕男孩來說是多么難能可貴。他總是像親人般讓我可以無限依賴,從來不用小心翼翼。
我在成都的3年,陸續(xù)收到林今送的鋼筆、本子、烤箱……只要我在微博或“說說”發(fā)了什么動態(tài),他都會篩選出“剛好”能助我一臂之力的信息,多余的話也沒有,一般都是發(fā)快遞。如果我恰巧寒暑假在西安,他便匆匆趕來,放下東西就走。
他對我的好,始終在克制。何必想太多,我對自己說。
于是,我假裝漫不經(jīng)心地陪在遙遠的他身旁,幫他寫單位的通訊稿和參賽征文,聽他吐槽山區(qū)冬天利刃般的冷空氣和夏天日常彌漫的風沙。那些稀松平常的插科打諢中,偶爾冒出一張自拍,是滿臉油污的他剛剛搶修完一個石油泄漏點。
當他選擇了面對荒涼的時候,我正行走在另一片繁華之中。彼此漸行漸遠的結局,或許早在高考后就已初露端倪,盡管他總說我是他的“良師益友”“鉆石哥們兒”,但他對未來的規(guī)劃里,從來就沒有我。
我一直沒有告訴林今,研究生畢業(yè)前,我獨自去了當初錯過的“龍回頭”,站在山崖邊的木棧道看海天一色。我守著那片和他相遇的黑夜的海,假裝故事沒有結束。
好像過了25歲,生活就突然開啟了加速模式。我碩士畢業(yè)回到西安準備進軍職場,林今已經(jīng)按揭買了房子,又東拼西湊買了輛車。
他提了車后第一時間載我兜風,以鐘樓為圓點繞了一大圈。一路上,我心懷忐忑、欲言又止。我以為自己畢業(yè)回西安了,他車、房都到位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再也不會是咫尺天涯。
退一萬步想,就算他一時半會兒還得在山區(qū)工作,每個月只能回來五六天,我也不覺得有什么,畢竟往后余生時間還長。
再退一萬步想,就算他不樂意和我在一起也沒關系,那么多年的“異地單戀”我都習慣了。行百里者半九十,付出所有努力再面對失敗,就不會感到遺憾了吧?
但他依然對我的百般暗示、明示充耳不聞。
直到一個猝不及防的消息傳來:林今要結婚了。我甚至沒聽他說過是什么時候談的戀愛。想來自己也沒什么資格吐槽他,我不是也一樣不停在相親嗎?
沒錯,迫于壓力,我認識了一個又一個相親對象,企圖盡快融入“什么年齡做什么事”的節(jié)奏。然而,時間久了,快餐化的“愛情”令我營養(yǎng)不良,無動于衷。每每結束一段淺嘗即止的邂逅,我都越發(fā)懷念林今在我生命中的日子。
上一部舊手機里保存著10年間和林今所有的文字記憶:從我18歲擁有第一部手機,到28歲林今即將邁入人生新階段,電子產(chǎn)品更新?lián)Q代,那些短信、飛信、微信、QQ聊天記錄,我也不厭其煩地謄了一遍又一遍。
有天心血來潮細細翻閱,曾經(jīng)的一草一木、一顰一笑,都毫不褪色地徐徐展開。眼前浮現(xiàn)出鮮活如昨的一幕幕,或愉悅,或揪心,或淡然,或哀婉……重溫一遍和特定的人的特定痕跡,好像重新活了一遍最純粹的10年。
最后一次見林今,是2018年伊始,婚禮前夕,他向我借相機。當我站在斑馬線旁目送他消失在我視線的盡頭,我第一次意識到,他將從我的生活里徹徹底底淡出了。
他的婚禮沒有邀請我,我甚至沒有打聽到具體日期和地點,我們共同的朋友不約而同地三緘其口。事后大家跟我解釋,是怕我上演搶婚劇情。
真好笑,我搶哪門子婚—心里戲謔著,淚光卻閃爍。
和林今漸行漸遠后,我延續(xù)著自己的灑脫和不羈,利用閑暇走了更多“遠方”。聽遍山川風語,看盡湖海星辰,最愛去的還是東三省,甚至謀劃著在海邊買套小房子。
懸而未決的愛情,是橫亙綿延的意難平。
再也沒有一個人,讓我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一次次地呈上真心。那種不計后果的熱情,躍躍欲試的勇氣,是獨屬于青春的權利。我曾經(jīng)豐盛地擁有過,珍惜過。
前不久把《千年女優(yōu)》翻出來重溫,當初沒理解的劇情一點一點地揭曉答案:女主角千代子一生追逐的只是電光幻影、殘露余夢,那雙她向往的臂膀最終化成了灰燼。最難忘的是片尾女主角的臺詞:“我愛的,是一直追逐他的旅程啊……”
或許,不僅是愛情,人生道路上所有我們追尋的彼岸,能不能抵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始終存在。
重要的是,至少,我們心中有一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