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
從近年來的拍場表現(xiàn)可以看出,佚名古代書畫(以下簡稱《佚名書畫》)的市場熱度在提高,而且它還顯示出一定的“黑馬”成色。年份夠、畫工好的佚名書畫,價格上漲非??欤呐轮皇且环∩让?,都有拍出幾十萬元的可能。有市場人士指出,“佚名”古書畫因為其身份的不確定性,導致這些作品身價存在很大的變數(shù)。如果能夠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證,甚至有機會驗明“正身”,或許就能夠變“鳳凰”,實現(xiàn)價值飛升。
佚名作品數(shù)量龐大
我們一般所謂的“佚名書畫”,是指沒有署名題跋和落款、而且也無法確認作者真實姓名的繪畫作品。中國佚名畫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漢代前后,沒有署名落款也各有原由。比如在元朝以前,皇宮專職畫師們的畫作大多都不署名;又比如在宋元時期的文人畫家中,因為身世特殊或者作品有特別情由的,也多不留名款;至于眾多的民間畫師們的作品,則經(jīng)常不留名款以為他用。當然,也有的藏家在作品過手或收藏的時候,有意或無意造成的名款遺失。
在中國繪畫藝術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佚名的繪畫作品數(shù)量龐大,許多佚名作品的作者學識淵博、技藝精湛,但是因為沒有名垂史冊,所以他們的作品常常被人們忽略和輕視。其中宋元時期的力作佳品最為眾多,例如《二郎搜山圖》《紅梅孔雀圖》《高士會棋圖》《溪蘆野鴨圖》等。此時期的佚名繪畫作品表現(xiàn)形式多樣,有卷軸畫、壁畫、版畫、年畫、插圖等;表現(xiàn)內(nèi)容豐富多彩,從花烏草蟲、山川河流到市井風俗人物等。
佚名書畫雖為無名之作,卻并不代表畫工不精、意境膚淺。例如宋代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的《金明池爭標圖》,就充分體現(xiàn)出了佚名畫家們的高超繪畫水準。隨著畫技的發(fā)展、畫派的豐富,佚名畫中也愈發(fā)不乏韻味深遠、寓意深厚的“意識流”佳作。必須承認的是,佚名繪畫在對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佚名書畫的市場熱度在提高
一直以來,收藏界有這么一個現(xiàn)象,講究藏品的傳承有序,名家名作比普通不知名作品在拍賣會上價格高出很多,理由是名家名作、名家舊藏,傳承有序、真實可靠,讓藏品本身增加了更多生動的故事;另外,名人有很好的認知度、接納度,這也增加了藏品本身的含金量。但由于古代書畫的資源比較匱乏,特別是明清以前的名家書畫,傳世量本來就不多,能夠在市場流通的更是少之又少。
從拍賣市場來看,藏家早從2004年就已將佚名無款的高質量作品納入考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2004年12月的上海崇源秋拍中,首次在內(nèi)地市場露面的一件佚名人物團扇扇畫六開,以2420萬元高價成交(在拍賣方的考據(jù)中,認定此作與北京故宮所藏之四幀元人團扇冊頁應為同一作者——元代畫家劉貫道)。之后的拍賣市場時常報出佚名書畫高價成交的消息。如佚名《行獵圖》,在2011年6月的嘉德四季第26期拍賣會上,以2.8萬元起拍,最終以184萬元成交。佚名《孫偉高逸圖》,在2016年嘉德四季第45期拍賣會上,以1萬元起拍,以253萬元成交。佚名《行旅圖》,在中國嘉德香港2 017年秋季拍賣會上,以1萬港元起拍,以3599萬港元成交;同年在嘉德四季的第49期拍賣會上,佚名《雙鴿圖》以483萬元成交,佚名《釋迦牟尼佛》以3335萬元成交。
從近年來的拍場表現(xiàn)中可以看出,佚名書畫的市場熱度在逐漸提高,而且它還顯示出一定的“黑馬”成色。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買家對于古書畫的研究變得更加專業(yè)。因為佚名書畫自身的信息含量非常有限,即便曾被收錄在某些著錄里,查找求證也更為費勁。另外,在中國書畫藝術的千年流變中,有的名作遭受首尾分離,甚至有好事者為圖利,人為割裂、挪移作品中的名款,張冠李戴,在給后世留下許多佚名書畫的同時,也給后人留下斷代、定名及真贗鑒定難題。如果缺少有眼力的藏家去發(fā)現(xiàn)挖掘,佚名書畫就會被冷落。相反,一旦被挖掘考證推斷,又能一下成為市場中的黑馬。所以佚名書畫更容易在市場中形成大漏兒。楊凡:佚名書畫的“不確定性”充滿誘惑
《收藏·拍賣》:古畫歷來以名家名作受人追捧,但其中還有一部分不容忽視,那就是佚名書畫,這些未題名款的作品有不少筆墨功底不輸名家。在各大博物館館藏的古代書畫作品中,其實佚名書畫占有很大比重。你身居市場一線,請介紹一下近些年佚名書畫的市場表現(xiàn)。
楊凡:兩宋時期,在作品上簽署畫家名字的習慣還未普遍形成。許多著名的畫作都找不到確切的作者。研究者往往要依靠史料來推測,包括關于畫家、畫作文字記錄,同時代人在作品上的題識,收藏印記等。即使在畫作本幅有留下畫家的名字,也是微小而不起眼的角落,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就是一個標準的范例。在邊角的簽名也會隨著時代的推移而損毀,最終被后世的裝裱者裁割而成為一幅佚名的古畫。這類佚名的作品出現(xiàn)在市場上,必然會有高昂的價格。近些年,中國嘉德拍賣成交的《歸樵圖》《清話圖》《竹雀圖》《春山行旅圖》,紐約佳土得成交的《秋山行旅圖》等都是此類作品。
還有一類佚名的宮廷繪畫,沒有留下作者款印,卻是內(nèi)廷定制,大多數(shù)有完好的創(chuàng)作記錄,內(nèi)容多是宮廷重大活動的寫實場景。這類欽定作品,作者的重要性被繪畫的皇家屬性所掩蓋。只要在權威出版記錄中有完好的記載,它的商業(yè)價值就會充分體現(xiàn)。另外,還有一類就是因種種原因而失去名款的畫作。這一類最龐雜,也最具挑戰(zhàn)性,給鑒賞家?guī)硖魬?zhàn)與市場機遇。
《收藏·拍賣》:在你經(jīng)手的書畫拍賣里面,有無遇到過某件佚名書畫成為黑馬的案例?
楊凡:這類的事例每每會發(fā)生在拍場上。舉個小例子,湛然曾經(jīng)上拍一件佚名人物小品畫,陳老蓮風格,估價兩萬元。因為大家的判斷指向陳老蓮的殘存畫作,經(jīng)過數(shù)十輪的競價,最后以30余萬元成交。
《收藏·拍賣》:為什么有很多佚名書畫在拍賣場上的溢價特別高?但也有一些以較高底價起拍的佚名書畫,其市場表現(xiàn)不溫不火,甚至還會遭遇流拍?
楊凡:針對前面談到的前兩類佚名作品,存在委托方過高估計價值的風險。一般估值接近甚至高于市場價值,或者明代書畫改為宋代圓光以及偽作,就會存在流標的可能性。市場上出現(xiàn)的生貨以及藝術水準極高的佚名作品一般都會有比較好的價格表現(xiàn)。
《收藏·拍賣》:佚名書畫與有明確題名款的作品相比,就是存在各種“不確定性”,藏家也都是抱著“有可能是大名家作品”心態(tài),對其充滿期待。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佚名書畫的“不確定性”?
楊凡:所謂“不確定性”來自畫作作者信息的缺失。當作品與名家的風格近似,就產(chǎn)生了“有可能是大名家作品”的心理指向。同時,也存在相反的也是被忽略的反向可能性,即名畫家子弟、后世的仿作,甚至是現(xiàn)代的偽作。這類作品也大量存在于市場。這種“不確定性”佚名書畫的出現(xiàn)會對市場或者購買者有定的誤導作用,這時候就更需要專業(yè)的知識和鑒定水平來完善。
《收藏·拍賣》:佚名書畫相對來講數(shù)量更多,可選擇的余地自然也多,在良莠混雜中也更容易淘到精品,這會不會也是佚名書畫走熱的另外一個原因?那么古代書畫“佚名”作品價值究竟如何判斷?
楊凡:因為是作者信息缺失,這類作品的藝術價值往往會體現(xiàn)得較為充分。簡單地說,“畫得好”是第一標準,作者的社會名望、歷史地位都不再影響價格。能夠指向名家的作品畢竟數(shù)量較少,而繪畫的時代特征與繪畫材料的年代判斷變得更為重要。以上數(shù)點形成了對佚名繪畫作品價值判斷的要素。
與其他書畫作品相比,入手佚名書畫對藏家的眼光、知識系統(tǒng)要求也更高。上邊的幾個要素就是對藏家的幾點要求。如果對上述要素有深入的研究,自然會時時撿寶,反之,就有很大的風險了。
《收藏·拍賣》:近年來,隨著市場的逐漸走熱,新仿的佚名書畫也越來越多。所以藏家既要看到佚名書畫繁花似錦的前程,也不要迷亂了鑒賞的眼神。那么挑選佚名書畫,鑒定的著眼點是什么?
楊凡:挑選佚名書畫,鑒定的著眼點主要是年代的判斷,它本身是佚名,不存在真與假的問題;其次是畫工和品相。而新仿的畫作,作偽者有意避開作者的真?zhèn)闻袛?,則主要著眼在材料的年代,筆墨的時代特征等方面辨別,以及裝裱的作偽。
(編輯/余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