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 把學校、原生家庭、社會的關系重新定位,角色互相融合,以家庭的視角來辦教育,讓學校教育在家庭中滲透,讓家庭教育在學校中延伸,讓社會為家校助力。
[關鍵詞] “大家庭”教育生態(tài);“學校家”;“原生家”;“社會家”
“家”給人以溫暖,“校”給人以力量。尋找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徑,我們一直在做。自建校以來,望海園中學秉承培養(yǎng)未來公民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構建“大家庭”教育生態(tài),辦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教育。
所謂“大家庭”教育生態(tài),就是我們把學校、原生家庭、社會的關系重新定位,角色互相融合,以家庭的視角來辦教育,讓學校教育在家庭中滲透,讓家庭教育在學校中延伸,讓社會為家校助力。
“大家庭”教育生態(tài)思維導圖如下:
“大家庭”教育生態(tài)行動策略:一是依托校園文化和全員導師,形成家文化,打造溫暖的學校家庭。二是通過家風家訓和父母大學,構建家課程,塑造智慧的原生家庭;三是借助研學旅行和志愿活動,融合家力量,鑄造和諧的社會家庭。
一、溫暖的“學校家”
1.環(huán)境暖:“洄游”釀溫馨
望海園中學的建筑風格就是“庭園洄游式”。無論是寬敞的走廊、樓梯、庭園、屋頂綠坡、空中平臺,還是隨處可見的讀書角;無論是溫馨的糖果色沙發(fā)、創(chuàng)意無限的書架,還是匯集了一百多種植物的微型物博園以及分布在各處的擺件、微景觀等,處處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尤其是“家校辦”的設計,我們完全放手給家長,按照家的風格自主設計。家近情深,我們的教育樂章如溪水般潺潺動聽。
2.情意暖:“導師”伴成長
入學當日,望海學子便通過隨機抽取紅包的方式邂逅成長導師,建立了家庭式結對關系。這種導師制打破了班級和任課教師的限制,讓孩子多了一位可以交心的朋友。導師制實行一年多來,我們收獲了太多的感動與欣喜。校園角落里,留下了師生親切交談的身影;餐廳吧臺前,彌漫著家校共話孩子成長的溫馨;周一的勞動課,導師和孩子們在勞動中增進對家的呵護與眷戀;導師故事交流會上,那些說不完的故事就是“大家庭”教育的縮影。
二、智慧的“原生家”
1.“家風家訓”立家規(guī)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是立德樹人的保障。如何樹立每個家庭的核心價值觀,如何“立家規(guī)、樹家風、傳家訓、揚家德”是走進望海園的每一個小家庭上的第一類課程。每學期我們都會舉行“家風伴成長”系列活動,讓原生態(tài)的家庭文化根植于心,傳承發(fā)揚。“家風墻”讓孩子充分認識到家風的重要意義;家庭故事挖掘正能量,引領孩子成長;紅色家書讓紅色基因入腦入心;古圣先賢的家訓幫助家長領略家訓的能量,實現家風與校風的有效對接,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2.“父母大學”有方法
成長導師讓老師成為暖心的家長,父母大學則讓父母成為合格的老師。望海園中學從建校之初就開始籌辦父母大學,開設了父母大學智慧課程,包括兩類:一是專家引領課程,二是讀書觀影成長課程。
(1)專家引領課程。
課程體系如下表所示:
課程實施:
時間:每月最后一個周周六上午,每學年8次課程。
師資:區(qū)市家庭教育的金牌講師。專家有:張濤主任、溫勇主任、李靜主任;常駐講師有王在玲;同時引進“新東方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優(yōu)質師資。望海園中學已經成為新東方家庭教育威海首個基地校。
方式:家長持電子邀請函,通過訪客機刷卡身份證進入校園,并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課程內容;課后進行反思,通過交流分享,提高學習效果。
流程:課前調研落實,關注熱點;課中團體輔導,體驗感悟;課后反思總結,實踐行動。
以本期的父愛課程為例。課前:我們先通過書面問卷和班級QQ群進行調查分析,了解當前我校學生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介入程度。課中:以沙龍訪談的方式,通過各種互動活動調動父親對孩子教育的關注,明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時傳授有效的操作方法,讓家長有法可循。課后:采取一系列的跟進措施,如爸爸心得分享會,“父愛不缺席”行動打卡,保證“父教課程”有效落實。
(2)讀書觀影成長課程。
讀書:制定父母讀書計劃,每日讀書,每周論壇,每月分享,每學期好書推薦。開展“家長讀書交流會”,每月推薦一本好書,開啟家長讀書模式,要求家長每學期至少讀4本教育專著,以提升自己的育子理念。利用父母大學課堂,選拔優(yōu)秀家長代表交流,或親子共讀,或閱讀分享,或好書推薦,喚醒家長自我成長的欲望,以培養(yǎng)更多的“智慧家長”。
觀影:推薦優(yōu)秀家庭教育影片,號召家長陪伴孩子一起觀看,如《天才少女》《墊底辣妹》《她比煙花寂寞》《小花的味增湯》《銀河補習班》《我和我的祖國》等,讓親子關系在觀影中更加親密。
分享:開展家庭教育故事征文比賽,舉辦家庭故事分享會,以點帶面,共享家庭教育的成果;學生寫“我眼中的弟弟妹妹”,致力于解決獨生子女、二孩家庭的教育困頓,以營造更加和諧的家庭氛圍。
效果: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父母大學開辦一年來,家長們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爸爸們說,孩子成長,爸爸不能缺席,要和孩子交朋友,多關注,多陪伴;媽媽說,教育孩子不能嘮叨,不能簡單粗暴,要多傾聽,多理解;孩子們說,我和爸爸媽媽成了朋友,一起讀書,一起旅行,一起交流,一起成長……
三、和諧的“社會家”
1.研學旅行:在體驗中成長
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痹谏鐣鹘绲拇罅χС窒拢⒆觽冏哌M豐富多彩的社會之家,在研學之旅中感受社會家庭的和諧與高能。
人力支持:學校將家委會活動與研學活動相融合,通過前期培訓與交流,讓每一次家委會活動都按照研學課堂的形式開展,家長正是這些生動的研學活動的倡導者與踐行者。研前,積極調研、實地考察、周密計劃;研中,認真組織、積極參與、引導孩子深入研究、協(xié)助孩子搜集素材;研后,歸納總結,制作美篇及照片影集,為孩子留下成長路上的美好印記。
物力保障:社會積極為學生搭建研學平臺,仙姑頂研學就是望島社區(qū)聯(lián)合仙姑頂旅游基地送給孩子最好的“六一”禮物;家長主動挖掘社會資源,天福山、劉公島等紅色研學之旅就是家長能量的匯聚。
技術支撐:科技研學拓寬了學校特色建設之路,讓學生充分領會到社會科技力量的發(fā)展。威海雙創(chuàng)街、科技館、圖書館、哈工大威海校區(qū)、山大威海分校、威海實驗高中、創(chuàng)客中心等紛紛為孩子們送來科技研學項目,哈工大張繼春博士的3D打印課程、實驗高中的編程課程也送教進校,讓孩子近距離感受科技的魅力。
高端引領:未來學校的發(fā)展理念,為我們吸引來很多高端研學項目。新西蘭、比利時的國際研學吸引著家長及孩子的目光,為孩子們開闊國際視野打開了絢麗的窗戶;中國科協(xié)創(chuàng)新融合學會“山東科普行”活動來到我校,楊俊華院士親自帶領二十余位專家現場指導孩子們完成科技作品,進行科技專題講座,捐贈了航模、船模、科技書籍等,讓孩子享受了一次科技盛宴。
2.志愿活動:在奉獻中提升
家長層面:分工協(xié)作的家長志愿者團隊貼心服務。他們是校本社團的“專業(yè)講師”,每周三下午的校本課,走進課堂為孩子送來精彩的課程,如小裁神社團、鉤織社團、素描社團、國學社團、朗讀者社團等;他們是運動會的“教練員”“服務員”,班級方隊的風采展示、彩排練習他們全程參與,運動會上,他們細心管理,貼心服務。他們還是親子體驗活動的“積極者”:親子跳繩,與孩子的默契配合加深了彼此情意;萬米接力賽,家長的拼搏與努力,為孩子樹立了榜樣;辯論賽上,家長與孩子唇槍舌劍,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求知欲望;植樹造林,家長與孩子干得熱火朝天,增強了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家長在志愿活動中不斷成長,我們在志愿活動中感受著家長們的奉獻與大愛。
教師層面:我校是特教基地,每年都有個別需要照顧的孩子。我們針對不同情況,定期組織專門的送教志愿者團隊,走進社區(qū),或補課,或聊天,或進行專門的心理輔導,把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他們,讓每一株幼苗都被用心呵護。
效果:社會滿意度高。“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深深根植在每位家長和孩子的心中,家長走進校園,孩子走進社會,在家、校、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剛滿周歲的望海園中學民主測評滿意度為100%,這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饋。
家庭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需要學校積極地探索與實踐,需要家長投入心血和努力,需要社會的支持與助力。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構建“大家庭”教育生態(tài),我們一直在路上,我們一起努力。
(責任編輯:劉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