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珮
摘 要:盲人是博物館服務對象中不可忽略的群體。盲人群體渴望進入博物館體驗,而目前則缺乏專門為盲人群體定制的服務。從世界各國專門為盲人開辦的博物館汲取經驗,并以首都博物館作為參照對象,我們可以看到,增設專門服務盲人的無障礙設施,并增加專門針對盲人的服務,是我們當前優(yōu)化博物館無障礙設施工作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博物館;盲人;服務
2019年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fā)了《北京市進一步促進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2019-2021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這標志著北京市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正式全面啟動實施。作為面向大眾開放的文化休閑場所的博物館,無疑也是這次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缎袆臃桨浮分芯椭赋觯骸盁o障礙環(huán)境建設是基本公共服務”。制定《行動方案》的目的就是“為建設高水平無障礙環(huán)境,更好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士、兒童乃至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城市文明發(fā)展成果”。作為一名博物館的工作者,筆者經常思考,我們的無障礙設施已經準備好了嗎?
以筆者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2015年11月28日,筆者有幸與同事一起參與了中青旅與北京紅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再度聯(lián)手啟動《“聽”歷史:陪著盲人走進首都博物館》盲人之旅活動。15位盲人朋友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走進首都博物館,筆者和同事分兩組帶領視覺障礙朋友們參觀展覽。在參觀當天,整個活動還算順利完成。不過,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們真正為盲人朋友參觀博物館所做的準備還是不夠充分。如果沒有志愿者陪同,這些盲人的朋友幾乎不可能獨立完成參觀。
筆者發(fā)現(xiàn),在博物館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中,大多數(shù)無障礙設施都是為了滿足肢體殘疾朋友獨自參觀博物館的需求而設計的,真正為盲人觀眾準備的設施和服務卻很少。如果有盲人朋友預約參觀博物館,無障礙設施和服務往往呈現(xiàn)捉襟見肘之態(tài)。因此,就博物館如何為盲人觀眾提供服務這一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1 首都博物館無障礙設施現(xiàn)狀
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眾前來參觀和學習,博物館的無障礙設施在博物館建設設計中也被列入重要環(huán)節(jié)。優(yōu)秀的無障礙設計和服務,能夠讓殘障人士與正常人享有平等的參觀地位,對那些殘障朋友給予特殊的關懷照顧,使殘障朋友不會再為出行困難而煩惱,可以自由地在博物館里參觀學習。
筆者以首都博物館為例,以一名普通觀眾的身份,進入首都博物館開放區(qū)域,列出自己能體驗到的博物館無障礙設施和服務,梳理出首都博物館無障礙設施和服務的現(xiàn)狀。其中,筆者重點關注為視力殘疾參觀者準備的無障礙設施和服務。
1.1 現(xiàn)有無障礙硬件設備
筆者以一名普通參觀觀眾的身份,從首都博物館北門停車場下車開始,到整個參觀結束回到停車場為止,列出自己能體驗到的博物館無障礙設施:
1)殘疾人專用停車位。在首都博物館北側停車場,我們會看到有醒目的圖標,標識提示這個車位是用于殘障朋友停車使用的殘疾人專用停車位,非殘障朋友請勿占用。
2)無障礙坡道。北門和東門出入口有無障礙坡道,進入博物館前,無論是團體參觀還是個人預約觀眾,只要從東門或者北門進入博物館,都會看到臺階旁邊設計有長長的坡道,方便殘障朋友進出博物館使用。
3)參觀導覽圖。在首都博物館大廳的東西兩側可以清晰看到高大的參觀導覽圖,其中標注了無障礙設施位置(其中包括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wèi)生間)。用不同顏色區(qū)分不同區(qū)域,文字標識選用大號字,方便觀眾查閱。同時,在每個樓層電梯口、展廳出入口也同樣可以看到導覽圖,充分體現(xiàn)了細微之處設計的完善。
4)無障礙電梯。通過乘坐無障礙電梯殘障朋友可以到達每層展廳參觀,在電梯門口你會發(fā)現(xiàn)上下樓層按鈕單獨設計在很低的位置,是為了方便坐輪椅的觀眾使用。
5)無障礙衛(wèi)生間。在首都博物館每層展廳外,都可以看到衛(wèi)生間的指示牌,分有男衛(wèi)生間、女衛(wèi)生間、中間還有一個衛(wèi)生間是為殘障朋友準備的,衛(wèi)生間內很寬敞,有無障礙坐便器,無障礙洗手池。
6)其他設施。在北門入口處有一個寄存處,在那里可以租用輪椅和嬰兒車,給帶領老人和兒童參觀的家庭提供了很大方便。
1.2 現(xiàn)有無障礙服務
博物館除了配置無障礙設施,還應該向殘障人士提供相應的無障礙服務。筆者目前了解到首都博物館能提供的無障礙服務有:
1)語音導覽器。在首都博物館一層咨詢臺可以租到語音導覽器,并且在館內多處都設有語音導覽器自助借還機,觀眾能夠利用語音導覽器解決一部分閱讀困難的問題。
2)手語服務。咨詢臺工作人員可以完成簡單的手語對話,可以幫助聾啞人進行基本的溝通。
3)特定時刻的助力服務。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下,首都博物館的服務人員可以幫助一些殘疾人觀眾推輪椅參觀,或為觀眾提供一些緊急醫(yī)療救護服務,但是限于人手,目前這種服務無法作為常態(tài)提供。
2 世界盲人博物館概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思考首都博物館如何為盲人開展服務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別的國家專門為盲人設計的博物館,它們是如何為盲人開展服務的。目前筆者了解到,世界上專門為盲人設計的博物館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專門為盲人參觀而開設的博物館,另一類是為了讓正常人體驗盲人生活而設計的博物館。筆者列舉幾家,介紹如下:
2.1 專門為盲人參觀而開設的博物館
1)位于希臘雅典的觸覺博物館。據(jù)《國際在線》報道①,位于希臘雅典的觸覺博物館最早從1984年開始對外開放,于2004年重新開放。博物館里展示有80件古希臘杰作的石膏復制品,這些展品無論是質地,還是尺寸,都和原件如出一轍,展品旁邊還有希臘譯本的盲文簡介,盲人可以在里面通過觸摸感知藝術大師的作品。
2)巴西塔夸拉博物館。博物館位于巴西南里約格朗德州的塔夸拉市,1980年對外開放,向所有的觀眾提供服務,但是主要服務對象是盲人。為了方便盲人參觀,整個博物館沒有階梯,椅子都帶有滑輪,可自由轉動。進入博物館后,工作人員就把一個托盤放到盲人手中,托盤內有各種用盲文打印好的標簽以及展品說明書,盲人觀眾可以把展品從展臺上取下來,用手觸摸,便可以了解展品的情況②。
3)意大利荷馬博物館。荷馬博物館因古希臘著名詩人荷馬而得名,荷馬相傳是位盲人,所以我們從這座博物館的名稱得知,這座博物館就是為盲人服務的。荷馬博物館位于意大利城市安科納,館內展出的雕塑都是特別為盲人創(chuàng)作的,游客可以親手觸摸這些藝術品,其宗旨就是“觸摸藝術”(Touching Art)③。
2.2 為了讓正常人體驗盲人生活而設計的博物館
雖然這類博物館面向正常人觀眾開放,但是其展覽設計是完全根據(jù)盲人需求而定制的,因此對于我們來說,同樣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
1)克羅地亞盲人博物館。2013年在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開放的盲人博物館被認為是世界首家為正常人體驗盲人生活設計的博物館。游覽該博物館的正常人觀眾需要用黑布蒙上雙眼,在引導員的帶領下穿過各個展廳,而展廳中擺放著各種形狀、材質、氣味和溫度的物品。通過引導員的介紹,觀眾能親身體會盲人的生活場景以及生活感受。
根據(jù)《光明日報》的報道④,博物館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曼迪奇女士講,建立這個博物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正常人體會盲人在生活中所感知到的不同世界,以及盲人對于藝術和文化區(qū)別于正常人的不同理解。
2)荷蘭奈梅亨盲人博物館。這家博物館正常人也可以進入,參觀流程很特別,可以選擇蒙上眼睛由盲人帶領在市中心走一圈,也可以在博物館內特制的全黑房間體驗盲人的世界。在體驗盲人的活動中,有認識盲文、用盲文寫明信片、蒙住雙眼下棋等活動,再有就是在一個特殊的全黑房間里,由盲人帶你進入,房間內會有音樂、氣味和特殊的場景布置,讓游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用心去體驗盲人的世界⑤。
2.3 盲人博物館的共同特點
無論是專門為盲人參觀而開設的博物館,還是為了讓正常人體驗盲人生活而設計的博物館,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筆者總結如下:
第一,展品必須是能觸摸的,因為觸覺是盲人認識客觀世界最重要的感覺,觸摸展品是盲人參觀博物館的必然要求。
第二,多數(shù)博物館配有盲文。根據(jù)博物館的介紹,多數(shù)博物館都配有盲文,供接受過盲文教育的游客使用。一些博物館還主動開展教育活動,讓正常人觀眾了解盲文。
第三,展廳多配有無障礙設施和引導員,方便游客參觀。即使是正常人觀眾,參觀此類展覽時,也需要借助無障礙設施和引導員的幫助。
第四,展覽是專門為盲人準備的。這類博物館的展覽的首要服務對象是盲人,所以展覽內容必然圍繞盲人如何認識世界來展開。
總之,上述盲人博物館的共同特點都是為了更好地為盲人服務,或者更好地為正常人觀眾認識了解盲人世界服務。基于這個思路,我們再來思考首都博物館未來為盲人服務的方向。
3 未來首都博物館為盲人服務的方向
首都博物館未來為盲人服務的方向,要根據(jù)盲人游客的自身特點來思考?;谑锥疾┪镳^無障礙設施的現(xiàn)狀,筆者認為,從現(xiàn)有無障礙設施看,基本上可以滿足肢體殘疾、聽力殘疾的觀眾來館參觀學習。而目前就服務盲人游客來說,在幾個方面還存在著不足:
首先,盲人來到博物館參觀,應該滿足最基本的要求是行走的通道是否通暢,接觸展品是否安全,休憩空間是否完好,衛(wèi)生間是否容易尋找。盲人在展館空間中行走,主要靠腳掌的感覺來確定凸起物的存在以及形狀大小,因此通道的安全順暢是至關重要的。筆者發(fā)現(xiàn),首都博物館的大堂和展廳里都沒有盲道的設定,這就使得盲人在大堂和展廳中無法自行辨明方向,需要有專門人員引領,這也是目前阻礙盲人在首都博物館自由參觀的一個瓶頸。
其次,盲人從生理來說,在無法依靠視覺的情況下,只能依賴觸覺、聽覺、味覺、嗅覺、溫度感知等方面來生活,這幾個方面較于視力正常的人來說,是十分敏感的。首都博物館能向觀眾提供的“聽覺”服務,一個是人工講解,另一個是語音導覽。首都博物館的語音導覽,盡管提供的是聽覺服務,但是仍然需要視覺定位,需要手持語音導覽器的人手動輸入展廳里文物的編號或掃碼,這對于盲人游客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獨立完成的事。
第三,對于盲人來說,放于首位的知覺信息是觸覺。盲人生活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依靠雙手的觸覺完成的。這就要求在展覽中,必須有用手能觸摸到的展品,為何世界上各個盲人博物館都有可以觸摸的展品的,就是這個原因。如果博物館對于盲人來說只能提供聽覺上的服務,無法觸摸展品,盲人大可不必進入博物館,在家里通過廣播或網絡就可以掌握這些信息。
在筆者看來,基于上述不足,首都博物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自身的盲人服務。
3.1 增設專門服務盲人的無障礙設施
1)盲道。選取博物館進出觀眾量較少的出入口,鋪設盲道,有條件的可以在盲道旁邊安裝扶手,讓盲人游客可以安全地、自主或半自主地在首都博物館參觀。
2)大字號導覽圖和盲文導覽圖。來博物館參觀的盲人觀眾分為兩種,一種是能夠半盲觀眾,一種是全盲觀眾。大字號導覽圖可以滿足半盲觀眾的需求,盲文導覽圖則是為全盲觀眾準備的。要注意的是,導覽圖要放置在盲道可以直接到達的地方,這樣盲人觀眾進入博物館不會四處碰壁,可以順暢地參觀。
3)帶語音播報功能的電梯。目前大型商場和寫字樓的一些電梯里面裝有語音播報系統(tǒng),當電梯在某一樓層停靠時,電梯內就會播報,某某樓層到了,這樣盲人觀眾就不會為下錯樓層而擔心了。雖然這只是一項小小的升級,對于盲人觀眾乘坐電梯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
4)在政策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盲人觀眾攜帶導盲犬入館參觀。目前一些有條件的盲人家庭都利用導盲犬作為自己出行的工具,如果首都博物館能夠允許導盲犬進入展廳,可以大大便利盲人觀眾的參觀。
3.2 增加專門針對盲人的服務
1)增加有感應裝置的語音導覽設備。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xiàn)了一些感應式語音導覽器,只要觀眾抵達某個展覽區(qū)域,語音導覽器就開始自動播放講解詞。感應式語音導覽器可以解決盲人觀眾無法輸入文物編號或掃碼收聽講解詞的問題。
2)專門推出適合盲人參觀的展覽。盲人觀眾與其說是“參觀”博物館,不如說是“聆聽”和“觸摸”博物館,因為對他們來說,博物館是漆黑一片的,只能聽到聲音并觸摸展品來獲取信息。因此,準備一個專門為盲人量身打造的展覽或參觀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傳統(tǒng)的博物館展覽以觀賞為主,而在這套方案中,強調的是利用聲音和觸摸展品來獲取信息。當然,如果能有講解員全程陪同參觀,引導盲人游客觸摸展品獲取信息,幫他們解讀所聽到的聲音就更好了。
總之,根據(jù)盲人游客的自身特點來思考服務的方向,可以讓我們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加精準地提供服務,滿足盲人游客的需要。
4 余論
從筆者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就為盲人游客提供服務這方面來說,首都博物館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在文章最后,筆者就博物館如何為盲人服務問題說幾點自己的想法,作為本文主旨的延伸和余論。
首先,博物館人為盲人服務,不僅是講授知識的問題,還有一層心理撫慰的含義。盲人是殘疾人中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無法看到眼前的世界,致使一些盲人變得性格孤僻、暴躁,甚至喪失了繼續(xù)生活的勇氣。博物館開展針對盲人的服務,不僅僅是傳授博物館的知識,還可以通過活動,加強盲人朋友的社會參與感。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就是一次將孤立于社會的盲人“拉回”社會的過程。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博物館人要站在這個高度來認識。
其次,專門為盲人制定的導覽方案,才能真正地符合盲人的需求。雖然我們已經配置了諸如語音導覽這樣盲人可以使用的設備,但是并不能說盲人一定就能夠利用導覽設備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展覽符合盲人游客的需求才是第一要義。因此,只有制定出專門為盲人游客參觀使用的講解詞和導覽方案,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服務。
最后,博物館人要多開拓服務盲人群體的渠道,豐富服務方式??陀^地說,大多數(shù)博物館沒有為盲人游客開設專門展廳的條件,我們將來可以考慮通過“走出去”等方式為他們提供服務。據(jù)媒體報道,2018年,山西省博物院就籌備了一場“可觸摸的文物精品展”,將35件精選的文物仿制品送到太原市盲童學校,讓盲人孩子們觸摸。⑥博物館可以考慮與盲人學校、殘協(xié)等機構和社會團體合作,讓展品和展覽進學校、進社區(qū),精準送展,更好地滿足盲人群體為美好生活的向往。
注釋
①http://news.cri.cn/gb/3821/2004/09/21/153@305842.htm
②張寶玉:《盲人博物館》,《世界知識》1981年第12期,第18頁。
③該博物館官方網站為http://www.museoomero.it/
④《克羅地亞開辦體驗盲人博物館》,《光明日報》2013年5月21日,第8版。
⑤http://biu.qyer.com/p/-33yOsTGafIuMzsq8i9hmw.html
⑥《“可觸摸的文明”:中國博物館與公眾實現(xiàn)“超級連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076953541933033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