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耘
在石太鐵路線上
跨過太行山,一路向西
在石太鐵路線上,懷揣一副“正太鐵路”
撲克牌的人,是一個懷揣百年心事的人
取自1913年法國人照片的54張牌上
那些趾高氣揚的洋人監(jiān)工、太原府城門前
與洋人合影的畏手畏腳的清廷官員、
溝渠旁的工人、牽驢的農(nóng)民,倒映出一部
黑白的中國近代史
照片上那些雙拱橋、三拱橋和四拱橋
它們究竟都去了哪里,太原府曾經(jīng)用來
防止汾河泛濫的那個鎮(zhèn)河鐵牛,也許只能
在法國人拍攝的一張黑白照片上
向100年后的人們刷出存在感
作為石家莊人,我必須要向一條鐵路致謝
向在迤邐的太行山間,擎起這條
百年巨龍的1200座橋梁和23個隧道致謝
雖然火車為石家莊拉不來燕晉咽喉的
太行山,拉不來南北要沖的滹沱河
拉不來井陘盆地、肥沃的沖積扇平原
拉不來石家莊的土地下深藏的
30萬個光陰的故事,
但正太鐵路起點的南移
確實令默默無聞的鄉(xiāng)野小村“石家莊”
一躍而起,
把一個只有200戶人口和三等鐵路車站——
振頭站的小村與一座華北重鎮(zhèn)
之間的距離,縮短為短短的三四十年
石家莊人在原平
三百公里外仍然是故鄉(xiāng)
我們共用著一座父親山——太行山
共用著一條母親河——滹沱河
行至滹沱河大橋
同車的原平詩人秀蓉,顯然不知道
我來自石家莊,開始熱情地給我
介紹“滹沱”二字的寫法:
左邊三點水,右邊是老虎的虎去掉幾
“下面是之乎者也的乎”我立刻打斷她
在秀蓉驚訝的神色中,我向她
捎來滹沱河下游對上游的問候
捎來雪花梨之鄉(xiāng)對酥梨之鄉(xiāng)的問候
石家莊的梨花已經(jīng)謝了,原平的梨花
恰到好處地滿足了一個
還未來得及去趙縣看看梨花的
石家莊人
在天津梁啟超故居
在河北區(qū)民族路44號,
十元的門票有效隔開了
意式風情街的喧囂與浮躁
面對這1100平米的淺灰色兩層洋樓
這出于意大利建筑師白羅尼歐的獨家設計
以及豪華奢侈的內(nèi)部陳設:
遼闊的平原一般壯觀的實木書桌
瀑布一樣將墻壁包圍的實木書柜
精致的銀燭臺,精美的瓷器、餐具
不知與物質(zhì)享受毫不沾邊的譚嗣同
看到這些,會作何感慨
(在廣東新會,還有更豪華的梁啟超故居)
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
在民國時期的中國,
一個人單靠自己的文字
和一種分開眾人的思想
就能夠獲得相當于今天的千萬富翁
那樣的社會地位和物質(zhì)回報
也足以令人仰望
我要說,
梁啟超絲毫沒有愧對這棟寬敞的房子
他把它變成了一所學校:
不僅繼續(xù)培養(yǎng)自己的愛國情懷、報國之志
寫出了激蕩人心的千古名篇
《少年中國說》《飲冰室合集》
更把九個子女中的三個培養(yǎng)成了中科院院士
另外六個也是人中之龍——
建筑學家梁思成
考古學家梁思永
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梁思禮
詩詞研究專家梁思順
西點軍校畢業(yè)生梁思忠
圖書館學家梁思莊
經(jīng)濟學家梁思達
社會活動家梁思懿
早期革命工作者梁思寧
2016年5月20日下午
在飲冰室二樓梁啟超臥室的梳妝鏡前
我刻意地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以便實現(xiàn)一種精神的重合
詞語的戰(zhàn)爭
他看見詞語的投槍和匕首在人群中飛
嘴唇的漩渦間波濤洶涌
詞語的世界里烽煙四起,群雄逐鹿
他忽然在懸置的時間之鏡里照見了自己的愚蠢
二十多年了,他看得到蜜,看不到劍
看得到綿,看不到針
現(xiàn)在,
他終于獲得了一副火眼金睛,
踢倒了煉丹爐
他吞下了糖衣,扔回了炮彈
收復了尊嚴的河山
站在固若金湯的城池之上的他
以一副超然的姿態(tài)觀看著
正廝殺得血肉模糊的他們皮袍下面露出的“小”
眼看著他們就要這樣
在無謂的詞語的戰(zhàn)爭中耗盡有限的生命
他終于忍無可忍,大喊一聲——
嘿,你們!
詞語的戰(zhàn)爭里的輸家是不是真正的輸家?
詞語的戰(zhàn)爭里的贏家是不是真正的贏家?
說罷,他如迦葉般拈花微笑
責任編輯:邱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