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鵬
在日文中,チョウチン指的就是深宙。它的原意是燈籠,深宙釣法也被稱作“提燈釣法”,有持棍提著燈籠的感覺,尤其是深宙組合釣法,釣魚人提著霧化餌,霧化餌霧化的過程就像一個人提著燈籠,燈籠發(fā)出的光照到了周圍,如同霧化餌霧化后形成的霧化區(qū)一樣,很形象。
在HERA釣法中,深宙釣法所針對的水層是最廣泛的。從短竿深宙到長尺深宙,雖然均屬深宙范疇,但無論釣法還是餌料和浮標的選擇,差別都是很大的。
深宙釣法幾乎是四季通用的。因為深層的水溫相對比較穩(wěn)定,魚類通常都喜歡在溫度比較穩(wěn)定的區(qū)域活動。因此無論在春天還是冬天,抑或夏秋時節(jié),深宙釣法都能發(fā)揮它的威力。
除了極寒期,其他的只要可以出釣的季節(jié)和天氣,都可以選擇深宙釣法,極寒期魚的活動范圍小,幾乎只對底部落實的餌感興趣,因此不合適用深宙釣法。有人說,夏季的魚喜歡在水體中上層活動,溶氧量和餌料都相對豐富,所以魚比較好釣,情況也確實如此。夏季,除了魚層可能偏上,釣者更要關注的是這個時期魚的活性。魚的活性是指魚的活動能力,包括魚對餌的反應,魚的活動空間和活動速度等。不難想象,處于高活性時期的魚兒對整個線組,包括餌料都有所影響,比如對餌料造成沖撞。這個時期如果釣淺宙,魚沖撞得會非常厲害,對線組的干擾也非常大,餌料入水后,浮標往往站立停留很長時間,然后再下落,到位后鉤上幾乎沒有餌料附著,浮標停留在調目的位置。這就是高活性魚對線組及餌料的干擾。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便可用深宙釣法加以解決。深宙釣法所用的浮標吃鉛量大于淺宙浮標,翻身站立速度快,鉛墜帶著線組和餌料下落到鉛墜穩(wěn)定的位置所用時間雖然可能比淺宙時間長,但速度絕對大大快于淺宙釣法所用的相對偏輕的浮標配鉛的下落速度。這種快速下沉的狀態(tài)能夠很大程度地避免中上層魚的干擾,使餌料順利下落到位。所以,面對高活性魚情,深宙釣反而很穩(wěn)定。
夏季,淺宙釣法的魚獲體型往往是整個水體中相對較小的,而深宙釣法釣獲的魚體則普遍偏大一些。通過這些年的個人經(jīng)驗來看,無論是釣日本鯽,還是釣我國的普通鯽魚或者工程鯽,都有這個特點。所以,在夏季的大型比賽中,很多有經(jīng)驗的釣手會選擇深宙釣法,釣到的魚體往往大于用淺宙釣法的釣手釣到的魚,于是在最后稱重階段,明明有的釣手釣獲的數(shù)量多,但是重量卻少于魚獲數(shù)量少的選擇深宙釣法的釣友。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前兩年SHIMANO日本杯的決賽中出現(xiàn)的“翻盤”案例。這個釣手上魚的頻率明顯高于別的釣手,魚體看上去也不小,但在最終檢量環(huán)節(jié),他的成績卻略微低于其他釣手。
夏季,淺宙釣法的魚獲體型往往是整個水體中相對較小的,而深宙釣法釣獲的魚體則普遍偏大一些
深宙組合釣法的提竿和拋竿方式非常重要,提竿的秘訣是:幅度小、力度大,刺魚的時候猛地一刺即可
在HERA釣法中,深宙釣法所針對的水層是最廣泛的
深宙釣法的釣具跟其他釣法的釣具看上去比較接近,但是也有一些區(qū)別,最典型的區(qū)別是浮標上的區(qū)別,由于深宙釣法所針對的水層更廣闊,所以深宙專用浮標的尾要長于淺宙釣法浮標和底釣浮標。在實際垂釣的過程中,其表現(xiàn)的范圍也大于其他浮標。
深宙浮標也分為寒期用和旺盛期用,二者最典型的差別在于標身直徑,標身直徑大于5.5毫米的,直徑越大越偏向于旺盛期使用;反之,直徑越小越偏向寒期使用。HERA浮標師們在制作浮標時所根據(jù)的就是浮標橫截面積越小、阻力越小,越適合偏寒期使用的原則對浮標進行設定。
弘月作“聖”深宙組合浮標
“凱·優(yōu)”系列深宙空心尾浮標
“凱“深宙筒型空心尾浮標
“雪彥”深宙孔雀羽PC尾浮標
“忠相 zone”深宙浮標
“忠相”深宙專用 組合兩團餌浮標
浮標的標尾也很重要,選擇的原則也是偏寒期的浮標尾直徑細,偏盛期的浮標尾直徑粗。除寒期以外,深宙釣法是最常見的野釣日本鯽的釣法,比較常見的是長尺深宙兩團釣法。由于野釣環(huán)境比較復雜,不僅有風對鉤餌造成影響,小雜魚也經(jīng)常干擾鉤餌,所以在野釣尤其是深水野釣時,餌團的大小肯定要大于平時管理池所用的餌料大小。那么,選擇浮標時就要考慮到這點,標尾承擔餌料的能力要強一些。很顯然,當標尾直徑相同時,野釣浮標的標尾目格長度和標尾總長度要大于池釣浮標的標尾目格長度和標尾總長度。這可作為大家選擇浮標的參照。
深宙釣法也有組合釣和團餌釣之分,這在浮標上也有明顯體現(xiàn)。除浮標的形狀外,最典型的體現(xiàn)在于標尾目格的長度變化。組合釣浮標,其目格從上到下長度明顯逐漸遞減,而團餌釣浮標,其標尾目格長度的遞減變化程度就要小于組合釣專用的浮標,其目格長度從上到下都很接近。通用來說,深宙浮標標身多被設定為桶型標,目的是在浮標標身直徑相同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擁有吃鉛量。
相比淺宙釣法的餌料比重,深宙釣法的餌料比重總體來說要大一點,因為深宙釣法的餌料入水后下落的行程很長,如果比重不夠,會造成釣棚以上魚情混亂,對線組的干擾比較大。除了自重,餌料的持鉤性也很重要,在它下落的過程中,特別是鉛墜到位之后,餌料在繼續(xù)下落(二擺)階段非常容易被魚干擾,這就需要餌料具有較好的持鉤性來對抗魚的干擾,讓餌團得以順利到位。
深宙餌料
餌料脫落的碎屑越來越被重視,深宙餌料在到位前和到位后脫落的碎屑比重也非常重要,這種碎屑是釣棚內的魚最喜歡的東西,也是誘魚的基礎??刂扑樾嫉拇笮?、密度和比重,也是釣好深宙的關鍵之一。
無論是團餌釣還是組合釣,我們都要關注餌的霧化狀態(tài)及到位情況,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餌料入水后霧化的量比較小,到位穩(wěn)定之后霧化量相對較大;要根據(jù)魚情進行手水調整,決定餌料的霧化速度、控制上餌的形狀,以便讓餌的霧化盡量在釣棚內完成,把有效的誘魚成分集中在釣棚內。如果沒有控制好餌料或者上餌的手法不好,則餌料比較容易在釣棚上部開始霧化,魚就容易被上面的霧化餌吸引,造成魚的上浮。魚一旦上浮,再拋竿下去,魚會經(jīng)常半途截餌,浮標進而出現(xiàn)動作,釣者見狀會不自覺地提竿中魚,這時其他鉤上的餌會被帶離釣棚,直接在釣棚上面霧化。長此以往,就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魚越釣越亂。
深宙釣法對用竿有一定的要求,因為浮標下面的線組距離竿先很近,提竿刺魚時很容易造成鉛墜和鉤子移動距離過大。所以,如果我們用的是比較先調的竿子,就容易出現(xiàn)切線的狀況。另外,竿子的硬度如果過硬,也不適合釣深宙釣法。這些都是造成深宙釣法切線或亂線的原因。
使用中短尺深宙組合釣時,宜選擇本調或者本偏先調竿子,要根據(jù)魚體決定用竿的硬度,不可過硬。只要中魚之后能夠讓竿子彎曲,發(fā)揮出其自身彈性,就能很好地控制住魚。
如果是野釣的長尺和超長尺竿深宙組合,就要使用本偏先到先調的竿子,便于操作。
深宙組合釣法的提竿和拋竿方式非常重要,提竿的秘訣是:幅度小、力度大,刺魚的時候猛地一刺即可;要注意提竿的幅度,既要防止第一時間切斷子線,又要防止刺不中魚,線組飛出水面造成亂線。更嚴重的狀況是提竿幅度過大,浮標撞在竿身上造成損壞。
深宙組合釣法的拋竿方式是非常有特點的。無論是團餌釣還是組合釣,拋竿時都要注意餌料落水的位置,盡量減小餌料落水后的擺幅,縮短鉤餌到位的時間,這樣非常有利于控制霧化餌在釣棚內的集中程度,霧化區(qū)的范圍越集中,誘魚的效果就越強,對魚的控制也就越容易。希望大家在釣魚的時候心里要有這個意識——對霧化區(qū)的控制不僅靠餌料,拋竿的手法、提竿的時機都有關系。
一個釣魚人是老手還是新手,通過觀察他操作深宙釣法時拋竿和提竿的動作流暢程度就能輕松分辨出來。
深宙釣法的子線長度是HERA釣法中最長的,它的好處是更有利于誘魚——長子線在水中擺幅自然,下落的狀態(tài)也趨于自然下落,魚更容易對這種狀態(tài)的餌產(chǎn)生興趣。
另一方面,無論野釣還是池釣,水體總會因水體冷熱交換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水流現(xiàn)象。在這樣的水體環(huán)境中,即便餌料下沉到位,子線也不可能完全垂直。它會因為水流和重力的相互作用而微微擺動。在這種情況下,長子線和短子線的差別就顯現(xiàn)出來了。長子線擺動更自然,餌料更接近釣棚中的霧化顆粒的狀態(tài)。而短子線就明顯和周圍的霧化顆粒狀態(tài)不同。謹慎的魚類對這樣異于常物的餌料要么心存戒心,要么根本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