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日
【摘要】 目的 分析骨折患兒術后應用舒適護理及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 72例骨折患兒, 采用均等雙盲劃分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6例。對照組患兒術后采用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兒術后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舒適護理聯合康復護理。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和家長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兒治愈17例, 顯效9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4.44%(34/36);對照組患兒治愈12例, 顯效8例, 有效8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77.78%(28/36)。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81, P<0.05)。觀察組1例出現創(chuàng)口感染, 1例出現泌尿系統感染,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56%(2/36);對照組3例出現創(chuàng)口感染, 3例出現泌尿系統感染, 2例出現壓瘡,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22%(8/36)。觀察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81, P<0.05)。觀察組中18例家長對護理工作滿意, 16例一般, 2例不滿意, 總滿意率為94.44%(34/36), 對照組中14例家長對護理工作滿意, 13例一般, 9例不滿意意, 總滿意率為75.00%(27/36)。觀察組家長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58, P<0.05)。結論 骨折患兒術后采取舒適護理聯合康復護理效果顯著, 能促進其關節(jié)功能恢復, 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舒適護理;康復護理;骨折;術后;功能鍛煉;并發(fā)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85
骨折是指骨結構連續(xù)性部分或者完全斷裂, 在兒童和老年人中較為多見, 部分中青年人也可發(fā)生[1]。骨折多由直接或者間接暴力所致。小兒發(fā)生骨折后, 會對其運動功能產生損害, 使其正常生活明顯受影響。臨床多選擇內固定等手術開展治療, 但術后易出現創(chuàng)口感染以及壓瘡等并發(fā)癥。功能鍛煉屬于骨折患兒術后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恢復環(huán)節(jié), 但會增加其痛苦, 且術后切口疼痛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功能鍛煉的開展, 加上患兒耐受疼痛的能力較差, 功能鍛煉依從性不佳, 最終會影響其術后康復[2]。因此, 需積極采取合理的干預措施, 以提升患兒的功能鍛煉配合度, 加快其疾病康復進程[3]。本文就骨折患兒術后舒適護理及康復護理的作用進行探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采用分層抽樣法抽選2018年1~12月
本院接收的72例骨折患兒納入本次研究, 采用均等雙盲劃分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6例。對照組患兒男女比例21∶15;年齡3~11歲, 平均年齡(6.85±2.25)歲;受傷到手術時間0.3~4.0 d, 平均受傷到手術時間(1.85±0.72)d;受傷原因:高處墜落、交通傷、砸傷以及摔傷比例15∶6∶4∶11。觀察組患兒男女比例22∶14;年齡3~12歲, 平均年齡(6.90±2.12)歲;受傷到手術時間0.4~3.0 d, 平均受傷到手術時間(1.79±0.65)d;受傷原因:高處墜落、交通傷、砸傷以及摔傷比例16∶7∶4∶9。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骨折;②年齡3~12歲;③與手術指征相符;④均取得患兒和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有關書面說明;⑤得到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存在惡性腫瘤者;②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存在嚴重疾病者;③智力或者精神存在障礙者;④存在手術禁忌證者。
1. 2 方法 對照組患兒術后采用常規(guī)護理, 包含心理護理、飲食護理、感染預防以及出院指導等。觀察組患兒術后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舒適護理聯合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1. 2. 1 舒適護理 ①心理舒適護理:護士給患兒和其家長認真說明功能鍛煉目的、要求、作用、配合要點以及有關注意事項等, 認真聽取患兒和其家長建議, 盡可能滿足患兒舒適要求。護士應及時予以患兒鼓勵的表揚, 以取得其積極配合, 同時還應做好患兒家長的解釋和說服工作, 采取禮貌用語, 注意表情應自然親切, 以消除其疑慮, 確保其給患兒提供出積極心理支持。②環(huán)境舒適護理:營造促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 合理控制室溫在22~25°C, 濕度在50%~60%, 并播放音樂與合適電視節(jié)目等, 于舒適環(huán)境中開展患肢功能鍛煉。③體位舒適護理:回病室后采取平臥位, 抬高患肢20~30°, 有助于血液回流, 減輕腫脹給患兒帶來的不適感。④功能鍛煉中的舒適護理:開展鍛煉前指導患兒將大小便排空, 于餐后0.5 h開始鍛煉, 分別在每日上午和下午進行1次, 鍛煉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角度從小至大、從簡至繁, 逐漸延長鍛煉時間。耐心傾聽患兒的主訴, 每日對其鍛煉效果開展評價, 及時予以表揚和肯定, 以幫助其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自信心。因患兒年齡小, 缺乏自控能力, 因此, 在指導其開展各項功能鍛煉的過程中, 需幫助家長掌握功能鍛煉各個步驟, 避免急于求成, 將患兒可耐受切口疼痛作為標準。每日適當進行運動角度增加, 嚴禁手法按摩和強力牽拉。
1. 2. 2 康復護理 ①術前就需指導患兒開展訓練, 除了骨折部位的上下關節(jié)之外, 其他部位關節(jié)開展主動及被動運動, 例如上肢采取握拳、下肢采取踝關節(jié)運動等。明確手術方式之后, 開展手術體位訓練。術后開展康復訓練前需掌握患兒骨折特點、內固定穩(wěn)定情況和手術過程等, 結合實際情況盡早開展功能訓練, 以促進肢體功能恢復。②護士結合康復醫(yī)學原則與康復護理內容, 和手術醫(yī)師、康復醫(yī)師一同制定出患兒康復訓練計劃, 要求患兒術后除受傷部位之外, 能主動活動部位均需開展活動, 有禁忌證除外, 例如肩部開展聳肩、作肩不同方向活動, 分開腳趾后并攏;反復屈伸手指;腹部、臀部進行反復收縮運動等。對無法活動關節(jié)需開展被動活動, 同時制動部位肌肉需進行等長收縮運動。③不管何種關節(jié)活動均需動作平穩(wěn)、柔和, 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避免加重患者疼痛或者影響受損組織愈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和家長滿意度。①臨床效果判定標準[4]:治愈:患兒的疼痛癥狀全部消失, 無功能障礙存在, 肢體可以活動自如;顯效:患兒存在輕微疼痛感, 功能障礙輕度;有效:患兒活動時存在疼痛感, 功能障礙中度;無效:患兒存在強烈疼痛感, 功能障礙重度??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并發(fā)癥:包含創(chuàng)口感染、壓瘡以及泌尿系統感染等。③家長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 內容包含滿意、一般和不滿意, 總滿意率=(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臨床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兒治愈17例, 顯效9例, 有效8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4.44%(34/36);對照組患兒治愈12例, 顯效8例, 有效8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77.78%(28/36)。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81, P<0.05)。
2. 2 兩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1例出現創(chuàng)口感染, 1例出現泌尿系統感染,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56%(2/36);對照組3例出現創(chuàng)口感染, 3例出現泌尿系統感染, 2例出現壓瘡,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22%(8/36)。觀察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81, P<0.05)。
2. 3 兩組家長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中18例家長對護理工作滿意, 16例一般, 2例不滿意, 總滿意率為94.44%(34/36), 對照組中14例家長對護理工作滿意,?13例一般, 9例不滿意意, 總滿意率為75.00%(27/36)。觀察組家長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58, P<0.05)。
3 討論
兒童精力旺盛, 喜好蹦跳打鬧, 極易出現骨折, 同時兒童的身體功能暫未完全發(fā)育成熟, 會使骨折發(fā)生率進一步增加。小兒一旦發(fā)生骨折, 需及時予以相應治療, 以恢復其肢體功能。骨折患兒在治療時多采取手術, 而術后的功能鍛煉是加快其恢復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能改善其關節(jié)功能, 防止并發(fā)癥出現。但因患兒的年齡較小, 多存在配合度不高等問題, 因此, 開展功能鍛煉同時還應輔以相應護理措施。
有研究表明[5], 舒適護理作為新型的護理模式之一, 能結合患兒病情以及心理狀況等, 分別從不同方面開展舒適護理, 有助于消除其不良情緒, 提升其治療配合度。還有研究發(fā)現[6], 骨折術后做好康復護理能加快其骨折愈合, 減少并發(fā)癥出現。本次研究發(fā)現, 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94.44%高于對照組的77.7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骨折患兒輔以舒適護理及康復護理能改善患兒的肢體功能, 促進其康復。此外, 在觀察并發(fā)癥及家長滿意度時發(fā)現, 觀察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家長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功舒適護理能減少并發(fā)癥出現, 提升家長的滿意度。分析原因可能是觀察組由醫(yī)護人員給其提供個體化的舒適護理, 分別從心理、環(huán)境、體位以及功能鍛煉幾個方面入手, 其中心理舒護理能能使患兒和其家長掌握功能鍛煉必要性, 使其主動積極的參與治療;環(huán)境護理能給患兒和其家長營造出良好的環(huán)境開展功能鍛煉, 提升其舒適度;體位護理能促進患兒的血液回流, 減輕其肢體腫脹感;功能鍛煉護理在注重舒適度同時加強鍛煉, 有助于患兒患肢的血液循環(huán), 緩解其肢體腫脹, 加快其功能恢復。與此同時, 做好患兒的康復護理, 術后盡早指導患兒進行功能訓練, 取得其家長積極配合, 能改善其整體機能, 加快其骨折愈合, 減少有關并發(fā)癥出現。開展上述護理措施, 能使患兒生理、心理、社會及心靈方面均達到最愉快狀態(tài), 進而獲取最佳的護理效果。
總之, 骨折患兒術后采取舒適護理聯合康復護理效效果顯著,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曉雯. 舒適護理在小兒骨折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探討.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6, 26(8):382.
[2] 肖利. 四肢骨折患兒術后功能鍛煉中舒適護理的應用價值.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48):126, 135.
[3] 賀英妮. 舒適護理在小兒骨折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8, 26(8):70-71.
[4] 張輝. 舒適護理在小兒骨折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33):6426.
[5] 胡瑾. 小兒骨折術后功能鍛煉應用舒適護理的臨床分析.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 3(13):125.
[6] 吳和平, 李芬芳, 孫惠萍, 等. 跟骨骨折術后早期康復護理. 護士進修雜志, 2015, 9(18):1697-1699.
[收稿日期:20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