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超
在《高考調(diào)研》上有這樣一道題,當“王”字讀四聲時,題目認為由名詞變成了動詞,我認為有一些牽強。
題目如下:
下列句子加點字屬于名詞使動用法的一項是( )
A.其繼有在者乎
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C.糞土當年萬戶侯
D.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
解釋說“王”:使……為王,名詞的使動用法。
而這個字在此處讀四聲,當“王”讀四聲時,它已發(fā)生破讀,詞性已經(jīng)變成動詞了。應(yīng)解釋為動詞的使動用法才對。
我們現(xiàn)在就歷數(shù)一下初高中發(fā)生破讀的字。
在考查現(xiàn)代漢語時,所有的字音都按《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讀音來讀,如“衣錦還鄉(xiāng)”的“衣”就不能讀四聲,而要讀一聲?!安粍俑屑ぁ钡摹皠佟本鸵x四聲,不能讀陰平。在考查文言文試題中,要按《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讀音讀。如“衣錦還鄉(xiāng)”的“衣”就不能讀一聲,必須讀四聲?!皠佟?當“盡、經(jīng)得起”等意思時不用變成陰平,讀去聲即可。
在古漢語中,詞義用法臨時改變,讀音也因之改變才算破讀,如“春雨雨人”的第二個“雨”,臨時作了動詞,要讀四聲。至于舊讀,范圍就比較廣了,古音異讀的情況多一些。詞典上說舊讀的,讀時一般按現(xiàn)在的音讀,有人讀舊讀,也不算錯。
現(xiàn)代漢語試題中,《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沒有收的個別音是要異讀的,這種情況不多見,即“春雨雨人”“春風風人”中第二個“雨”和“風”,因為不異讀,意思不好理解,而詞典不收,則是因為在現(xiàn)代漢語中,這個句子不常用,現(xiàn)代漢語中“雨”和“風”只作名詞,不能作動詞。
文言文異讀字有三種情況:破音異讀、通假異讀和古音異讀。
所讀破音異讀,傳統(tǒng)上又叫“讀破”。它是采用改變字(詞)通常讀音的方法來表示該字(詞)詞性和意義的改變。例如:“失時不雨,民且狼顧?!保ㄙZ誼《論積貯疏》)在這一句中,否定制詞“不”修飾“雨”,可知這個“雨”字已經(jīng)不再是名詞了,而活用為動詞,作“下雨”講。所以,在習(xí)慣上把它讀作“y&”,以表示和作名詞的“雨”的區(qū)別。
所謂通假異讀,是指在通假現(xiàn)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讀音去讀。例如:“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這里的“說”是“悅”的通假字,因此,就應(yīng)該讀成它所通的“悅”字音“yu-”, 而不能再讀它的本音“shu4”了。
所謂古音異讀,是指古代的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專有,就有了固定性,從而保留發(fā)古音。例如:“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木蘭詩》)此句中“可汗”是對我國北方部族首領(lǐng)的稱呼,應(yīng)讀為“k- h1n”,而不要讀為“k0 h3n”。
在古代漢語中,破讀又叫讀破、破音或破音異讀,是三種異讀情況之一。它是通過改變字詞的通常讀音來區(qū)別不同詞性和意義的一種語法現(xiàn)象。具體說來,又分三種類型。
一、名詞用作一般動詞的破讀
例如“王”字,在古文中通常是作名詞用,讀陽平w1ng,表“帝王”“國王”之義。如果當動詞,作謂語,表示“統(tǒng)治(天下)”“稱王”,就讀去聲w3ng了。如在“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五蠹》)中,前一“王”字讀w1ng,后一“王”字讀w3ng。
一般說來,后一種意義和讀音是由前一種意義和讀音演變而來的,因此,古人一般把前一種讀音叫“本音”,而把后一種變音叫“破讀”或“讀破”。在文言中,還有個“妻”字常破讀。如“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論語·公冶長》)。其中的兩個“妻”字,都是用如一般動詞,讀q#,意思是“把女兒嫁給(他)”或“嫁給(他)”。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這類名詞用如一般動詞的破讀,破的只是聲調(diào),而且都是把原來的平聲破讀為去聲。
二、及物動詞使動用法的破讀
某些及物動詞在使動用法情況下,也要破讀。如“晉侯飲趙盾酒”(《左傳·宣公二年》)中的“飲”字。要破y@n為y#n ?!皻㈦u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論語·微子》)句中的“食”,要破sh!為s#;“見”,要破ji3n為xi3n。
從這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出,這類破讀比名詞用如一般動詞的情況要復(fù)雜一些。既有變聲調(diào)的,如“飲”字變上聲為去聲,又有變聲母的,如“見”字讀如“現(xiàn)”,還有聲韻調(diào)全變的,如“食”讀如“飼”。
及物動詞有使動用法的本來就不多,況且,有使動用法也不一定就破讀。如“武丁朝諸侯”(《孟子·公孫丑上》),“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這兩句中的“朝”字,都屬于動詞的使動用法,只讀本音而不破讀。
三、名詞使動用法的破讀
名詞使動用法的破讀與名詞用如一般動詞有些類似,常見的是“王”字的破讀?!巴酢弊制谱x的典型例句有“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句中的“王”字也是名詞的使動用法,讀w3ng。
在古代漢語里,名詞的使動用法也是偶然現(xiàn)象,在有使動用法的名詞中,有些也不須破讀。如“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句中的“肉”字為使動用法,無須破讀。
關(guān)于“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一句中“王”字是何類活用的問題,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爭論的焦點在于是使動還是意動。我們認為是名詞的使動用法,不是意動。理由之一便是我們上面的研究結(jié)果,即名詞只有在用如一般動詞和使動用法兩種情況下才可能破讀,在意動用法情況下沒有破讀的旁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