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然而,基層迎檢多、負擔重是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問題,有的部門和單位甚至把“檢查基層”作為工作抓手。督查多、檢查多、考核多,不僅抓工作、抓落實、抓執(zhí)行的方法單一,而且一旦形成慣性思維,容易導致對上迎檢不勝其擾、對下檢查層層加碼,而工作難以抓實的惡性循環(huán)。
基層迎檢多的原因,首先在于“痕跡管理”的思維方式還比較普遍。一位基層干部曾直言,“領導愛看孔雀啊!”事事要材料、件件要留痕、次次需陪同,讓基層頻繁迎檢,叫苦不迭,這些做法就是要“把奓毛的雞打扮成開屏的孔雀”。其實,留痕沒有原罪,但痕跡淪為“主義”且過度泛濫就應警惕。這其中主要有個“度”的問題,基層工作是具體實踐工作,基層治理是遵循科學規(guī)律的治理,不能把痕跡與形式作為考核工作的唯一標準,否則很容易讓上上下下都陷入疲于應對的境地。
進一步看來,這也暴露了更加深層的“政績觀”問題。究竟是看表面政績還是看實際成績?究竟是重“顯績”還是重“潛績”?究竟是重視“安排好”還是強調(diào)“干得好”?一些地方和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打著督查檢查考核的名義,謀一時的“速成政績”,卻倒逼下級搞花拳繡腿、做表面文章,這樣的“政績觀”和“方法論”應該被摒棄。政績觀,歸根結底還是對誰負責的問題。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才會不顧基層實際、變相增加基層負擔;只唯上、不唯實,才會脫離基層工作的實際和實情;只讓領導注意、不讓群眾滿意,才會使得基層務虛多、務實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從來都是統(tǒng)一的、不可分割的,對黨負責就是對人民負責。這就要求上級機關以身作則,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tǒng)一起來。在工作中,要打破用文件落實文件、以檢查強推落實的模式,豐富方式,創(chuàng)新方法,為在基層推動政策落地營造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關于統(tǒng)籌規(guī)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和《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就是要讓基層督查檢查考核工作更加注重“精”而不是“頻”,讓基層干部少一些“身不由己”,從頻繁迎檢中脫身,在實干真干處發(fā)力。
黨的根基在基層。作為治理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基層治理不僅要努力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奠定基礎,而且應優(yōu)化工作方式,讓基層工作輕裝前行。把形式主義的包袱撂下,把擔當作為的擔子挑起,為基層減負,為實干撐腰,我們才能進一步強基固本,把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