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洛
摘 要
本文對摻有超細摻合料CaCO3的大流動性混凝土分別從工作性能、力學性能等進行試驗研究。超細摻合料CaCO3摻量在0~5%時,大流動性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均隨著超細摻合料CaCO3摻量的適當增加而增大,當超細摻合料CaCO3摻量超過5%時,強度隨著摻量增加開始降低但還是高于基準配合比混凝土的強度。摻量為5%時,14d、28d的抗壓強度較基準配合比分別提高了25.85%和21.91%,28d抗折強度較基準配合比提高了22.75% ,因此本實驗的最佳摻量為5%。
關鍵詞
大流動性混凝土;超細摻合料CaCO3;抗壓強度;抗折強度
中圖分類號: TU528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5.002
0 引言
由于混凝土具有取材方便、澆注成型簡單、抗水性好、耐高溫性能好、經(jīng)濟實惠、維護成本低等突出優(yōu)點,使其成為當今社會用途最廣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大流動性混凝土代表自密實混凝土[1](Self Compacting Concrete,簡稱SCC)由于高流動性、高抗離析性、高填充性、良好的勻質性等特點為國內(nèi)外大量興起的新型混凝土。將超細摻合料CaCO3摻加入混凝土中,會影響混凝土的性能。黃征宇等[2]對在超高性混凝土中摻入納米CaCO3后,使超高性混凝土漿體流動性減小,各齡期力學性能增強。魏薈薈[3]研究了納米CaCO3對新拌水泥基材的性能影響,明顯提高水泥基材強度。錢匡亮等[4]研究了納米CaCO3中間體對水泥基材料的影響,明顯提高砂漿的抗壓強度。Kawashima等[5]研究了納米顆粒對水泥基材料的改性。研究表明,納米CaCO3的摻入能提高水化速率,并且其分散方式對水化放熱峰的出現(xiàn)與峰值大小有影響,同時對各個齡期相應的抗壓強度都有所提高。J.Camiletti 等[6]研究納米CaCO3對超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干縮值會隨著納米CaCO3摻量的增加而降低。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納米級CaCO3對普通混凝土性能影響,本文探究超細摻合料CaCO3對大流動性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變化規(guī)律,尋求大流動性混凝土性能最佳時的摻量。
1 原材料
1)本實驗采用P.O.42.5祁連山牌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的主要性能指標符合規(guī)范要求;
2)細骨料采用實驗采用天然河砂。Ⅱ區(qū)中砂,細度模數(shù)為3.04,表觀密度2640kg/m3,粗骨料采用公稱粒級5~20mm連續(xù)級配卵石,表觀密度2710kg/m3;
3)粉煤灰,采用河南某公司生產(chǎn)的二級粉煤灰,SiO2占56.74%,Al2O3占24.58%,其他18.68%;
4)超細摻合料CaCO3,上海某公司的白色粉末狀產(chǎn)品,碳酸鈣含量(%)≥98.5,鹽酸不溶物(%)≤0.05,燒失量(%)43.4;
5)減水劑為某化工廠生產(chǎn)的聚羧酸高效減水劑,含固量25.8%,減水率28%;拌合用水采用可供人類使用的自來水。
2 配合比及實驗方案
1)超細摻合料CaCO3等量取代水泥,摻量分別為膠凝材料總量的1%、3%、5%、7%、9%,進行大流動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各種材料用量見表1。
2)將以上配合比的各種材料進行拌和,首先測試坍落擴展度,然后分別成型100mm×100mm×100mm的立方體試塊和150mm×150mm×300mm的棱柱體試塊,進行標準養(yǎng)護28d,進行測定極限強度試驗。
3 結果分析
不同超細摻合料CaCO3摻量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結果見圖1和圖2。
由圖1和圖2知,當CaCO3摻量不超過5%時,隨著超細摻合料CaCO3摻量增加,14d、28d的抗壓強度較基準配合比分別提高了25.85%和21.91%,28d抗折強度較基準配合比提高了22.75%,齡期14d和28d的強度都提高了;當CaCO3摻量超過5%,齡期14d、28d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呈下降趨勢,但仍然高于基準配合比混凝土的強度。這主要是因為所使用的超細CaCO3粒徑小,活性高,比表面積大使混凝土內(nèi)部結構更加致密;CaCO3能起到微集料作用,填充在水泥與粉煤灰之間所產(chǎn)生的間隙中,對膠凝材料體系的密實度有所提高,從而提高了混凝土強度;但是當CaCO3摻量過多時,容易發(fā)生團聚現(xiàn)象,依附在水泥顆粒表面阻礙水泥發(fā)生水化反應。
4 結論
通過探究超細摻合料CaCO3對大流動性混凝土力學性能得出:當CaCO3不超過5%時,齡期14d和28的抗壓強度都提高,超過5%以后,14d的抗壓強度、28d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都有所降低。這主要是因為超細CaCO3粒徑小,活性高,比表面積大,水化形成的C-H-S凝膠以其為晶核,形成網(wǎng)狀結構,使混凝土內(nèi)部結構更加致密,加之微集料作用,填充在水泥與粉煤灰之間所產(chǎn)生的間隙中,對膠凝材料體系的密實度有所提高;但是當CaCO3摻量過多時,容易發(fā)生團聚現(xiàn)象,依附在水泥顆粒表面阻礙水泥發(fā)生水化反應。故通過研究,確定超細摻合料CaCO3的最佳摻量為5%。
參考文獻
[1]侯景鵬.張璐.自密實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其性能試驗研究[J].混凝土,2013(2).
[2]黃政宇,祖天鈺.納米CaCO3對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影響的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3,32(6):1103-1109.
[3]魏薈薈.納米CaCO3對水泥基材料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第56頁.
[4]錢匡亮,張津踐,錢曉倩,等.納米CaCO3中間體對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響[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11,29(5):692-697.
[5]Kawashima Shiho,Hou Pengkun,Corr David J,Shah Surendra P.Modification of cement-based materials with nanoparticles[J].Cement & Concrete Composites,2013(36):8-15.
[6]J.Camiletti,A.M.Soliman,M.L.Nehdi.Effects of nano-and micro-limestone addition on early-age properties of 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J].Materials and Stru ctures,2013,(46):88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