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莉莉
摘 要:文章以云岡石窟現(xiàn)有裝飾紋樣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通過實地調(diào)查研究,結(jié)合圖像學、類型學等歸納類比的方法,對云岡石窟不同開鑿時期的蓮花紋做出細致的歸類分析,進一步了解蓮花紋在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征,基本理清了云岡石窟蓮花紋的演化脈絡,這對云岡石窟的分期討論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關(guān)鍵詞:云岡石窟;裝飾紋樣;蓮花紋
1 蓮紋的起源及內(nèi)涵
蓮起源于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的北半球水域,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被子植物之一。蓮花紋是蓮的圖案化表現(xiàn),最早出現(xiàn)于公元前2055年的埃及中古王國時期。古埃及人把蓮花視作國花,認為它是太陽神和法老的象征,埃及的紡織品、壁畫、雕塑及建筑裝飾中大量使用蓮花圖案。蓮花紋的傳播最早從埃及開始,影響至古希臘。隨著亞歷山大東征,全世界范圍內(nèi)都在復制希臘城,蓮花紋又與雕塑、建筑及裝飾藝術(shù)相互融合,并傳播至中亞、印度及沿線國家。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晝開夜合,莖直而中空,這是解脫化生的過程,是此岸到彼岸的覺悟。佛教往往把蓮花的生長特性與佛教教義、戒律相類比,表達了佛教的重生觀。因此,在佛教藝術(shù)中,蓮花常用來表現(xiàn)艱深的佛教理念和教義,并將其形象通俗化,使人容易理解接受。
蓮花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便為人知,它不僅具有實用和觀賞價值,還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蓮花信仰與原始社會的生殖崇拜有關(guān),多子的蓮藕迎合了人們對子孫繁衍的美好追求。人們由蓮花的開合延展想到生命的延續(xù),用水中生長的蓮花作為厭火的符號。中國蓮花紋的形成是將蓮花的自然屬性與本土文化相結(jié)合,從而形成具有中華文化獨特象征意義的蓮花紋。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東傳,蓮花紋的造型樣式也更為豐富。除不同形態(tài)的蓮花紋外,還出現(xiàn)了大量與人物、動物以及花草紋結(jié)合的組合紋樣,并廣泛應用于佛教建筑、雕塑、壁畫和法器上。
2 云岡石窟早、中、晚三期的蓮花紋演變
云岡石窟是公元5世紀佛教傳入漢地以來第一次由皇家主持雕鑿的石窟建筑群,開鑿于武州山南麓,東西綿延1千米,有洞窟254所,造像59000余尊。石窟中除有大量的建筑、造像雕刻外,還有花草紋、動物紋、山岳紋、龜背紋、聯(lián)珠紋及勾欄紋等豐富獨特的裝飾造型。云岡紋飾形式多樣,內(nèi)涵豐富,充滿異國情調(diào)。在諸多紋樣中尤以植物紋興盛,其中蓮花紋雕刻最為多見。隨著佛教的傳入,蓮花紋的西來樣式不斷融合漢族及少數(shù)民族文化。在云岡早、中、晚期開窟造像中,蓮花紋形成了風格迥異的時代特征及造型特點。
2.1 云岡石窟早期洞窟中的蓮花紋
早期洞窟位于石窟群西部第16~20窟,開鑿時間為公元460—470年。5所洞窟形制統(tǒng)一,均為穹隆頂、馬蹄形平面,洞窟四壁以千佛題材為主,蓮花紋多雕刻于佛像、菩薩像的臺座、華蓋及盝形龕楣中。云岡早期蓮花紋類型不多,造型寫實立體,有鮮明的印度及中亞裝飾特征。早期蓮花紋主要有寶裝蓮花紋和蝌蚪形蓮花紋兩種類型,主要用于裝飾頭光、華蓋、蓮花臺座、須彌座和盝形龕楣的裝飾帶。早期洞窟中的窟頂、拱門及明窗均未見蓮花紋雕刻。
寬瓣寶裝蓮花紋,其蓮瓣寬肥,單個蓮瓣中間由縱向的兩條雙陰刻線對稱分成兩部分,形成雙瓣,每瓣各有一個“U”形凸起,花瓣輪廓線較粗,造型粗獷有力,立體感十足,異域特征明顯,主要用于裝飾頭光、蓮花臺座及須彌座的裝飾帶,如第20窟頭光雕刻、第18窟立佛蓮臺、第16窟南壁拱門兩側(cè)二佛并坐龕須彌座中的蓮瓣帶裝飾等。寶裝蓮花紋最早見于甘肅炳靈寺第6窟、第9窟和第169窟,雕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云岡早期蓮紋或由此繼承,可能與北魏太延五年(439)道武帝滅北涼強徙僧徒工匠至平城有直接聯(lián)系,是涼州佛教藝術(shù)東傳的見證。
窄瓣蝌蚪形蓮花紋,蓮瓣窄長,素面,呈蝌蚪狀,多為側(cè)面觀,主要是蓮花化生的組合圖案,裝飾于早期造像華蓋及盝形龕楣中,雕刻樣式有明顯的西域特征。如第18窟東西立佛像華蓋中的化生蓮花雕刻。
2.2 云岡石窟中期洞窟中的蓮花紋
中期洞窟位于石窟群中東部,分別由第1窟和第2窟、第5窟和第6窟、第7窟和第8窟、第9窟和第10窟,以及第3窟、第11~13窟組成,開鑿年代為公元470—494年。中期洞窟形制不僅有延續(xù)早期的大像窟,如第5窟、第13窟,還有中心柱窟、前廊后室的殿堂式洞窟。無論從空間建筑結(jié)構(gòu)、造像藝術(shù)風格,還是裝飾紋樣的運用,都呈現(xiàn)出中西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表現(xiàn)出富麗堂皇的繁榮景象。中期洞窟的蓮花紋類型樣式更為豐富,除繼承早期洞窟的寶裝蓮瓣紋外,還創(chuàng)造出線刻圓圈紋裝飾的蓮瓣樣式、素面蓮瓣紋以及復合式紋樣。此外,中期蓮花紋的雕刻位置并不局限于佛、菩薩頭光、臺座和裝飾帶中,還大量出現(xiàn)在窟頂、明窗、拱門頂部及門楣裝飾中。
①寬瓣蓮花紋,即蓮花瓣較寬,利用高浮雕、淺浮雕及線刻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蓮瓣紋凹凸有致,造型立體。
中期寶裝蓮花紋的樣式有所變化和創(chuàng)新,整體造型略小于早期。有的蓮花瓣數(shù)量明顯減少,瓣葉略窄,趨于平面化,整體造型較早期更為隨意。中期寶裝蓮花紋多裝飾于蓮花臺座、菩薩頭光、裝飾帶、窟門、窟頂及明窗頂部。如第9窟、第10窟、第12窟明窗頂部的蓮花紋,雙層蓮花瓣葉豐滿,蓮瓣間距較寬,輪廓線粗實,繼承早期蓮花紋的雕刻樣式,造型更為規(guī)整成熟。如第5窟南壁西側(cè)供養(yǎng)菩薩蓮臺,蓮瓣飽滿且向外延展,表現(xiàn)為下垂式半圓蓮,是云岡中期蓮花的創(chuàng)新樣式。第7窟南壁第四層東、西兩龕的交腳彌勒菩薩蓮臺,僅雕刻三片蓮瓣且為寶裝,造型低平,瓣葉寬肥垂于臺面之下,注重蓮花瓣葉的平面表現(xiàn)。
中期蓮花紋瓣葉雖較寬,但不及早期瓣葉豐滿凸起,花瓣上以陰刻線雕飾豎線和圈紋,主要裝飾于臺座和裝飾紋帶。如第8窟南壁東側(cè)第三層佛座蓮瓣上有陰刻線和圓圈紋裝飾,蓮瓣平直下垂且依次疊壓,形式趨于平面化;第7窟后室下層的蓮瓣紋帶以減地刻法雕出,寶裝雙瓣及瓣尖處都裝飾陰刻線和圓圈紋,這是異域蓮花紋受漢文化影響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云岡新樣式,是寶裝蓮瓣紋向素面蓮瓣紋過渡的一種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