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芮言
如果用顏色來形容疫情這段日子,灰色也許是最貼切的。學校延遲開學,孩子有了一個沒有具體期限的假期,時間空了下來,自律變得尤為重要??勺鳛橐粋€12歲的少女,李尚容對自律的含義,并不會思考太多。但在這些日子里,她的確是很好地利用了時間,除了完成課業(yè),還爭分奪秒地讀了不少自己喜歡的書籍。而這種自律,實際上是成長過程中堅持讀書形成的習慣。在居家的日子里,眼睛所及是有限的,而能夠拓寬的是孩子心靈的“視野”,靠的就是“讀”的能力。一則讀書。二則“讀”當下。以“讀”攻毒,該是少年應有的抗疫姿勢。
讀經典,養(yǎng)根基
唐太宗《帝范》里有這么一段名言:“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笨梢?,在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讀書學習要盡量選擇最好的書,那最好的書是什么呢?經典書籍,就是古今中外各個知識領域中那些典范性、權威性、奠基性的著作。它們歷經歲月的洗禮而流傳至今,穿越千百年的烽煙而魅力依舊,是“最有價值的書”。經典是文化的根,沒有經典的教育根基淺。
長期以來,有種觀點認為經典書籍是陳舊的、不合時宜的,讀了它們有讓人變得古板、教條的風險。事實上,經典書籍不是遠離我們的歷史教條,它們其實非常靈活。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那些經典頻出的年代,不難發(fā)現那是一個崇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群賢薈萃的時期,老子、孔子、墨子、莊子、孟子等了不起的人物,為我們留下了特別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觀點并不一致,卻不妨礙彼此的存在,也能任由我們取舍,任由我們融會貫通。這些經典教給孩子的恰恰是思想可以自由,人格可以獨立。倘若沒有了經典,孩子未來面對很多事情,可能要靠“吃一塹”才能“長一智”。盡管“挫折”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堂課,但如果孩子從一些經典中汲取前人經驗,可能就會節(jié)省一些碰壁的時間,集中精力應對更重要的事情。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我們很重要,但它并不能解決孩子人生中所有的問題,它解決的是“真”的問題,而“美”和“善”的問題,還需要經典書籍、藝術、倫理、哲學等其他人文社會知識來修養(yǎng)。沒有了經典,孩子們只能在其他方面尋找樂趣,倒是可以得到暫時的開心,于長期成長來說,實際是不利的。
這個假期里,李尚容因為有了更多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就給自己的課外學習計劃里加入了一些經典書籍的深入學習,比如說對《詩經》《詩歌詞曲選》《龍文鞭影》《孟子》和《聲律啟蒙》這五本書籍,熟讀之后,當有感觸了,還會寫一點心得筆記。下午,李尚容通常會錄制一些國學方面的音頻或者視頻課件,涉及的有國學趣味百科、成語故事、人生格言等。期待有一天,把它們分享給更多人。
如何養(yǎng)成“讀經典”的習慣
人的記憶力從0歲開始發(fā)展,3—6歲更為迅速,6—13歲則是一生中記憶東西的黃金時期。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這個年齡段,帶著寶寶學習一些經典書籍,可以更好地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yǎng),讓孩子心智更健全。
李尚容3歲多的時候,我開始有計劃地帶她讀經典。一開始,我會經常跟她溝通:這些書有幾千歲了,都是特別有智慧的人寫的,只有很棒的小朋友才有資格讀這些書,而且讀了這些書,人會變得更強大、更漂亮和更智慧等。還告訴她:“每次不能讀很長時間,最多讀10分鐘,就算你還想讀,媽媽也得拿走。只有你這次讀得好,下次才能增加十分鐘?!边@么溝通,也是想讓孩子知道這是好書,不是輕易就能讀到的書。孩子就會更看重這件事。
開始讀的時候,讀到10分鐘,我就按約定把書拿走,她想讀都不給讀,就讓她玩。她會沒有壓力,原來這么快就讀完了。慢慢地,作為獎勵,一點點再增加時間。孩子就更配合了,因為她會發(fā)現讀幾十分鐘也不是多么難的事情,很容易搞定。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必須讀半個小時或者多少頁,恐怕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反而不利于堅持下去。
國學類書籍與故事類書籍相比,趣味性差了些,家長就得花心思給孩子創(chuàng)造讀國學的氛圍。如果只是要求孩子讀,自己卻在一邊看電視刷微信,那孩子肯定堅持不下去。如果能夠“寓教于樂”,結果就明顯不同了。小孩子都喜歡做游戲,我們可以把游戲和讀書結合起來。比如,拍著手讀;用木棍翹著桌子讀;鼓勵孩子當小老師帶著我們讀。
讀久了,需要鍛煉身體了,我也曾用過一招。我和李尚容比賽,從客廳這邊甩著胳膊,邁著大步走到另一邊,一邊走一邊背下指定的內容,就可以獎勵喝一口水,或者吃一片蘋果。李尚容喜歡這個游戲,同時也會積極地背會指定的內容。學的過程是快樂的。因為作為父母,陪伴孩子學習的本質不應該只注重于知識的積累,更需要注重的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孩子。寓教于樂讓孩子在輕松、有趣、生動的氛圍里學習,其實收獲得更多。既容易保持孩子學習的熱情,又能讓孩子對學習充滿期待。以樂促學,也能讓孩子更好地投入,學習效率更高。
另外,盡量營造全家親子共學氛圍。在李尚容三四歲的時候,《中國好聲音》這個節(jié)目火了。我們家就模仿這個形式,爸爸當導師,拿個板凳倒坐著,然后我和李尚容是比賽選手,一個個從我家衛(wèi)生間門口,像模像樣地走到客廳中間,先是自我介紹,然后開始背誦指定的內容。
李尚容就很賣力氣,背誦時候的咬字吐字也比平時清晰多了,極力呈現最好的一面,結果李尚容爸爸總是為李尚容轉身,然后再給一番好的點評。沒想到的是孩子背了兩個小時,都不想停下,學得很有興致,很開心。家長最好能提前了解一下孩子所讀內容的意思,讀的過程中,鼓勵孩子提問題,耐心地陪著孩子多方探討,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孩子思考的能力。記得李尚容小時候開始讀《論語》的時候,有一天,我正在做飯,李尚容跑來問我:“媽媽,孔子能當皇帝嗎?”我說:“你為什么這么問?”“我讀《論語》,發(fā)現他經常給魯國國君出主意。既然給國君出主意,那他自己也一定能當個好皇帝?!蔽耶敃r就很贊成孩子的想法,事實上孩子的任何想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通過讀書,讓孩子思辨能力得到鍛煉,對孩子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缺少質疑精神,不會辯證思考,只是一味地讓孩子接受,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又從何談起?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改變的不是一個孩子本身,而是整個民族的基本素質。多給孩子思考的空間,多給孩子思想交鋒、觀點碰撞的機會,才能幫助孩子真正學會獨立思考。
“讀”當下,做力所能及的事
春節(jié)以來,疫情蔓延,有關疫情的各種信息更是鋪天蓋地。有的勵志,有的感人,有的讓人惋惜不已。但其中最不忍看到的就是小孩子“受困”于疫情之中。身為父母,看著自己的孩子自由自在地圍繞在身邊,是很欣慰的,可是有一些小孩子卻不得不與父母分離,獨自面對著人生嚴峻的考驗。
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則募捐消息,說武漢兒童醫(yī)院有一些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小孩子,因為隔離,他們每個人一間病房,從白天到黑夜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發(fā)起人想給那里的小朋友買一些禮品。李尚容認認真真看完相關的文字和照片后,就決定拿出500元壓歲錢參與這個計劃。后來,當不斷看到禮物被送到那些小朋友手里的消息和照片,作為父母深切感受到,李尚容的內心是非常開心的。還有一次朋友轉發(fā)了四川人民醫(yī)院兒科副主任發(fā)出的一則求助信息,說那里的白血病孩子長期需要佩戴口罩,但正常渠道很難買到,希望社會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一邊是繼續(xù)蔓延的新冠病毒,一邊是想要奪取幼小生命的白血病病魔,這些孩子們的境況怎能不讓人揪心,任誰不為之動容呢?李尚容看過后,又說要拿出500元給小朋友們買口罩,我們就幫她達成了這個心愿。
生命里更高級的快樂卻是在給予之后,因為付出或者分享是一種有價值感的快樂,會讓孩子對自我更認同。所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引導或者支持孩子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在為孩子賦能。讀經典的好處很多,因為可以獲取精神上的啟迪,讓孩子的內心更充實,心智更通達。同時也要讀當下,與時俱進,知行合一,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學有所用。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