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杰,陳亞婷,周 磊,孫向陽,邱昌峰,張 舜,陳仁全
(青島雙星輪胎工業(yè)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400)
隨著石油資源的枯竭和溫室效應(yīng)的加劇,節(jié)能減排和環(huán)境保護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地區(qū)和國家對輪胎滾動阻力性能的要求已上升到法規(guī)層面,我國也即將對輪胎的滾動阻力提出強制性要求。對于轎車輪胎或輕型載重輪胎,3.4%~6.6%的燃料用于克服滾動阻力;對于載重子午線輪胎,這一值則達到了12.4%~14.5%[1]。研究表明,輪胎滾動阻力降低15%~30%,可節(jié)省燃料3%~6%[2-3]。輪胎滾動阻力的影響因素較多,包括橡膠、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和外部使用條件等;目前大多數(shù)試驗研究主要從輪胎結(jié)構(gòu)、花紋和膠料配方三方面降低輪胎滾動阻力,提升整車的經(jīng)濟性[4]。本工作從使用輪輞、行駛速度、充氣壓力和負荷方面研究輪胎的使用條件對其滾動阻力的影響。
試驗輪胎為215/50R17 91H轎車輪胎,試驗輪輞分別為6.5J×17,7.0J×17和7.5J×17。
T-34369.02型滾動阻力試驗機,德國采埃孚股份公司產(chǎn)品;3D Mapping 400型外輪廓掃描試驗機,德國Dr.Noll公司產(chǎn)品;GDJ-3型輪胎剛度試驗機,天津久榮車輪技術(shù)有限公司產(chǎn)品;Flat-Trac CT型六分力試驗機,美國MTS系統(tǒng)公司產(chǎn)品。
以輪輞規(guī)格、速度、負荷和充氣壓力為4個因素設(shè)計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試驗。正交試驗因子及水平見表1。其中,因子A為輪輞規(guī)格,3個水平的選擇主要是考慮輪胎與輪輞裝配時經(jīng)常會使用比標準輪輞大12.7 mm(0.5英寸)或小12.7 mm(0.5英寸)的輪輞型號;因子B為行駛速度(km·h-1),3個水平的選擇主要是考慮覆蓋汽車正常的行駛速度范圍;因子C為負荷率(%,標準負荷為690 kg),3個水平的選擇主要是考慮汽車的空載、半載、滿載3種情況;因子D為充氣壓力(kPa),3個水平的選擇主要是考慮覆蓋汽車輪胎的充氣壓力使用范圍。
表1 正交試驗因子及水平
按因子水平表進行正交試驗方案設(shè)計,并以輪胎的滾動阻力系數(shù)為評價指標對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結(jié)果見表2。
表2 正交試驗結(jié)果及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各因子從主到次順序為D,A,C,B。由于輪胎滾動阻力系數(shù)越小越好,因此應(yīng)挑選每個因子的K1,K2,K3中最小值對應(yīng)的水平。對于A因子,K3<K2<K1;對于B因子,K1<K3<K2;對于C因子,K1<K2<K3;對于D因子,K3<K2<K1,因此最優(yōu)方案為A3B1C1D3。
由于行駛速度對輪胎滾動阻力系數(shù)影響很小,而該規(guī)格輪胎一般用于小型SUV,其充氣壓力在200~300 kPa之間,汽車行駛速度一般為40~130 km·h-1,因此對輪胎充氣壓力和行駛速度對輪胎滾動阻力系數(shù)的影響進行單因素試驗做進一步研究。
行駛速度對輪胎滾動阻力系數(shù)影響試驗條件為:輪輞 7.5J×17,負荷率 53%,充氣壓力300 kPa。試驗結(jié)果表明,行駛速度為40,50,60,70,80,90,100,110,120和130 km·h-1時,輪胎滾動阻力系數(shù)分別為7.88,7.78,7.91,7.96,7.89,8.03,7.96,8.08,8.17和8.10 N·kN-1。 可 見,行駛速度在40~110 km·h-1范圍內(nèi),輪胎的滾動阻力系數(shù)變化不大;當行駛速度達到120 km·h-1后,輪胎的滾動阻力系數(shù)有小幅上升,這可能是因為速度增大,加劇了輪胎不均勻性帶來的影響,造成滾動阻力系數(shù)上升。因此,研究輪胎充氣壓力對滾動阻力系數(shù)的影響試驗中行駛速度選擇80 km·h-1。
充氣壓力對輪胎滾動阻力系數(shù)影響試驗條件為:輪輞 7.5J×17,負荷率 53%,行駛速度 80 km·h-1。結(jié)果表明:輪胎充氣壓力為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和270 kPa時,輪胎滾動阻力系數(shù)分別為10.18,9.92,9.55,9.32,9.01,8.98,8.79,8.52,8.52和8.32 N·kN-1。可見,輪胎充氣壓力在180~270 kPa時,輪胎的滾動阻力系數(shù)與充氣壓力呈負相關(guān)性,即輪胎充氣壓力增大時,輪胎的滾動阻力系數(shù)減小。這是因為輪胎的充氣壓力越大,行駛過程中其變形越小,生熱越小,則滾動阻力系數(shù)越??;平常生活中轎車輪胎的充氣壓力一般為200~250 kPa。輪胎充氣壓力從200 kPa增大至220 kPa時,其滾動阻力系數(shù)從9.55 N·kN減小至9.01 N·kN-1,充氣壓力相差20 kPa,滾動阻力系數(shù)相差0.54 N·kN-1;當輪胎的充氣壓力從220 kPa增大至240 kPa時,其滾動阻力系數(shù)從9.01 N·kN-1減小至8.79 N·kN-1,充氣壓力相差20 kPa,滾動阻力系數(shù)僅相差0.22 N·kN-1;當輪胎的充氣壓力從240 kPa增大至250 kPa時,其滾動阻力系數(shù)從8.79 N·kN-1減小至8.52 N·kN-1,充氣壓力相差10 kPa,滾動阻力系數(shù)相差0.27 N·kN-1。因此,建議在正常駕駛過程中,如空載則使用220 kPa充氣壓力,滿載則使用250 kPa充氣壓力,以達到節(jié)省燃油的目的。-1
對成品輪胎進行外輪廓掃描。安裝在同一輪輞上的輪胎在不同充氣壓力下的輪胎外輪廓對比見圖1。安裝在不同輪輞上的輪胎在相同充氣壓力下的外輪廓對比見圖2。安裝于不同規(guī)格輪輞上的215/50R17 91H轎車輪胎外直徑和斷面寬如表3所示。
表3 安裝于不同規(guī)格輪輞上的215/50R17 91H轎車輪胎外直徑和斷面寬 mm
圖1 安裝在同一輪輞上的輪胎在不同充氣壓力下的外輪廓對比
圖2 安裝在不同輪輞上的輪胎在相同充氣壓力下的外輪廓對比
從圖1和表3可以看出,充氣壓力對輪胎的外形尺寸影響較小。從圖2可以看出,輪胎的裝配輪輞對其外形尺寸,尤其是輪胎斷面寬影響較大,當輪胎裝配在7.5J×17輪輞時,輪胎的斷面最寬點與輪輞寬度差值更小,這種形態(tài)更加有利于提高輪胎的操縱性能和耐久性能。
安裝在不同輪輞上的215/50R17 91H轎車輪胎的靜負荷試驗結(jié)果見表4。
表4 安裝在不同輪輞上的215/50R17 91H轎車輪胎的靜負荷試驗結(jié)果
安裝在不同輪輞上的215/50R17 91H轎車輪胎在220 kPa充氣壓力、53%負荷率下的接地印痕對比見圖3。
圖3 安裝在不同輪輞上的215/50R17 91H轎車輪胎接地印痕對比
從表4和圖3可以看出,使用7.5J×17輪輞的輪胎接地印痕長軸明顯比使用6.5J×17輪輞的輪胎印痕長軸更長,結(jié)合使用不同輪輞的輪胎下沉量可知,輪輞寬度越大,輪胎下沉量越小,接地面積越大,因此使用7.5J×17輪輞對輪胎的制動性能、耐久性能和操縱性能更加有利。
對安裝在不同輪輞上的215/50R17 91H轎車輪胎進行縱向滑移特性試驗,試驗條件為:行駛速度 80 km·h-1,充氣壓力 220 kPa,負荷率53%,試驗結(jié)果見表5。
輪輞規(guī)格對輪胎縱向滑移特性的影響見圖4。
從表5和圖4可以看出,使用不同輪輞的輪胎在純縱向滑移工況下,其驅(qū)動力因數(shù)和制動力因數(shù)相差不大,選擇7.5J×17輪輞時輪胎的牽引制動性能較好。
圖4 安裝在不同輪輞上的輪胎縱向滑移特性曲線
表5 安裝在不同輪輞上的215/50R17 91H轎車輪胎的縱向滑移試驗結(jié)果
外輪廓、接地印痕和縱向滑移特性試驗結(jié)果表明,使用7.5J×17輪輞、負荷率為53%(相當于汽車空載負荷)、充氣壓力為220 kPa、行駛速度為80 km·h-1時,對輪胎的滾動阻力、操縱性能、制動性能和耐久性能均比較有利。
以215/50R17 91H轎車輪胎為研究對象,通過正交試驗對行駛速度、負荷、充氣壓力和輪輞規(guī)格對輪胎滾動阻力的影響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輪胎的滾動阻力受充氣壓力和輪輞規(guī)格影響較大,充氣壓力越大,使用輪輞寬度越大,輪胎滾動阻力越小。對裝配于不同規(guī)格輪輞上的215/50R17 91H轎車輪胎進行外輪廓、接地印痕和縱向滑移特性試驗,結(jié)果表明,使用7.5J×17輪輞、負荷率為53%(相當于汽車空載負荷)、充氣壓力為220 kPa、行駛速度為80 km·h-1時,對輪胎滾動阻力、操縱性能、制動性能和耐久性能均比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