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剛
摘 要 《材料科學基礎》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一門重要的考研專業(yè)課。教學實踐中,通過對名??佳姓骖}的分析,將其與課程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材料科學基礎 考研真題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高校畢業(yè)生逐年增長,在畢業(yè)生就業(yè)壓力、非全日制納入統(tǒng)考、研究生擴招等因素的刺激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shù)呈現(xiàn)飛速增長趨勢。2020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shù)再次打破紀錄,達到341萬人。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既能緩沖就業(yè)壓力,也能為未來經濟發(fā)展儲備高層次人才。在理工科類研究生初試的課程當中,專業(yè)課通常為招生單位自主命題,最能反映招生單位的學科特點,因此,專業(yè)課學習的好壞對考研乃至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材料科學基礎》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也是材料類專業(yè)的考研課程之一。傳統(tǒng)的以教材內容為主的講授方法,學生們往往感覺上課似乎聽懂了,內容也大致理解了,但是,不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考研真題的解題過程中,存在典型的“一看都會,一做全廢”的普遍現(xiàn)象,導致同學們在準備考研的過程中困難重重,無所適從。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近些年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將考研真題引進到課程教學當中,通過對考研試題的分析與考研知識點的歸納來指導教學,這不僅顯著提升了學生們對課程知識點的理解,也直接鍛煉了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減輕了考研學生專業(yè)課復習過程中的負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材料科學基礎》的授課教材版本眾多,已出版的各種版本多達幾十種,很多高等院校根據(jù)自身專業(yè)特色及培養(yǎng)目標,組織編著了不同版本的教材,顯然,不同版本的教材包含的知識點與側重點存在較大差異,這無形中給該課程的講授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同時,對于考研學生的備考也是一個考驗。
再者,該課程部分概念與原理過于抽象,如位錯的運動、位錯的交割、不全位錯等概念,學生們理解起來普遍感覺晦澀難懂。此外,在該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們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現(xiàn)象,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涉及的課后習題較少,且多數(shù)沒有參考答案,使得學生們無法正確及時的檢驗自身的學習狀況,無法活學活用,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基于考研真題分析的教學改革探索
將考研真題引入到《材料科學基礎》的教學當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上述的教學痛點與學習難點。考研真題凝結了眾多一線教師對本課程教學的心得與體會,較為全面的反映了課程的重難點,可以說是教材內容的升華。通過對真題的分析,提煉與歸納出相應的考研知識點,在教材內容講授的基礎上,分析相關考研真題的出題意圖與解題思路,可以極大的幫助學生們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系統(tǒng)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重點參考了擁有材料優(yōu)勢學科的高校的近些年的考研真題,包括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這些真題源自于不同版本的教材,不同側重點之間形成有效的互補,打破了不同版本教材之間固有的束縛,全面體現(xiàn)了《材料科學基礎》課程本身的重點與難點。
通過對考研真題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考研真題都來源于具體的工程實踐案例,可以很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例如,關于非穩(wěn)態(tài)擴散章節(jié),浙江大學等高校的考研真題中都多次以工程應用中低碳鋼的滲碳處理為原型,求解滲碳時間問題。通過對該類題型與知識點的分析,學生們對非穩(wěn)態(tài)擴散中的半無限長情境便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對利用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解決鮮活的工程實踐有了直觀的體驗,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考研真題,特別是一些綜合題,一般會涵蓋多個章節(jié)的多個知識點,并不會直接照搬教材中的教學案例,靈活性很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多在相關教材知識講解完成后,適時安排一些考研綜合真題的分析,事實證明,該做法對于學生們及時消化課程中的基礎理論,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大有幫助。在本課程的考核環(huán)節(jié),除了傳統(tǒng)的閉卷考試,我們也嘗試結合更加靈活的方式,學期末我們請學生們根據(jù)自己對課程知識框架的理解,以命題人的身份出一套課程測試試卷并給出參考答案,這種角色的轉換使得學生可以從教師的視角審視課程內容,從而對教師上課講授的課程內容與知識點有更深的理解。
3總結
《材料科學基礎》課程是材料類專業(yè)的一門核心基礎課,也是考研應試中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將歷年考研真題及總結歸納的知識點融入課堂中,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適當?shù)母母?,可以有效的促進學生們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與運用,起到了教學效果與考試技巧并重的雙贏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國教育在線.2020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EB/OL]. https://www.eol.cn/e_ky/zt/report /2020/.
[2] 胡賡祥,蔡珣,戎詠華.材料科學基礎[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3] 趙云霞,白佳海,周燕.《材料科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39):112-113.
[4] 崔占全,趙品,景勤等.材料科學基礎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學研究,2007,30(0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