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曉文是海外華文作家中專心致志寫新移民“從漂泊流浪到落地生根”生活歷程的女作家。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她憑著對文學近乎苦行僧般不拋棄、不放棄的修煉,終于結(jié)出了新移民文學的碩果:發(fā)表了《旋轉(zhuǎn)的硬幣》《蘇格蘭短裙和三葉草》《卡薩布蘭卡百合》等數(shù)十篇短篇小說,出版了三部長篇小說《夢斷得克薩斯》《夜正年輕》和《移民歲月》,以及中篇小說《遣送》《重瓣女人花》《金塵》等,多次斬獲各種華文文學獎項。本文從其最初的短篇小說到一舉成名的兩部長篇小說人手,論述了曾曉文在海外“新移民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特異性,及其作品的囹圄意象、敘事風格等。
[關(guān)鍵詞]海外華文文學;曾曉文;小說;囹圄意象;敘事風格
[作者簡介]錢虹(1954-),女,文學博士,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教授(紹興312000),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上海200092)。
認識自詡為“文學“慢船”的女作家曾曉文,是在數(shù)年前。2010年7月下旬,我應邀赴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出席“首屆加拿大華裔/華文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研討會由加拿大約克大學語言文學和語言學系、加拿大中國筆會和中國暨南大學文學院聯(lián)合舉辦。來自中國、加拿大和美國的40余位研究加拿大華文文學的專家學者以及多倫多的華文作家出席研討會。會議期間,與已接任加拿大中國筆會會長的曾曉文有了一些交流,只是因會期緊張,沒有機會再與她進一步深談。真正認識曾曉文,是在讀了她發(fā)來的一部電子版散文集文稿之后。她當時為這部散文集暫名為“永遠的女人”(后來收入花城出版社“‘七色光海外華文散文叢書”,出版時名為《屬樹葉的女人》)。我當時讀了覺得不錯,便推薦給了江蘇文藝出版社一位有過合作的編輯,請她幫忙看看能否列入出版計劃。她回復說爭取過了,但未獲首肯。后來她又幫忙聯(lián)系了一家民營出版社,那家出版社倒是答應出版,條件是給樣書但不付稿酬。我發(fā)郵件告訴了曉文,問她是否同意出版,她答應了,并很自信地說:萬一日后我寫書出了名,就不會不付我稿酬了。果然,僅過了幾年,曉文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與天賦,不斷在華文文壇上斬獲各種獎項,她果真“寫書出了名”。
一、驚鴻一瞥
其實,曾曉文的文學創(chuàng)作起步并不算太晚。她在2005年重建新浪網(wǎng)個人文學作品網(wǎng)站時,曾將自己的文學作品分為中國篇、美國篇和加拿大篇三個部分。據(jù)此也可對應將其創(chuàng)作大致分為“中國時期”(1991-1994)、“美國時期”(1995-2003)及“加拿大時期”(2003一至今)。和嚴歌苓、張翎等海外華文作家一樣,曾曉文也是在國內(nèi)時就已經(jīng)開始在《散文》《青年文學》《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短小作品,這只是她的“練筆”階段。真正使她在海外華文文壇上嶄露頭角的,則是1994年她出國之后。她先是在美國生活了9年,期間發(fā)表了短篇小說《網(wǎng)人》,獲得了臺灣“中央”日報文學獎,這對她無疑是一個極大的精神鼓勵。“當時我既沒有工作,又不懂英文,自信心處于幽暗的低谷,便把文學當作逃離精神低谷時所攀援的青藤?!贝撕螅诒泵澜?jīng)歷了充滿辛酸苦辣的“戲劇人生”:身份從“陪讀夫人”到新移民;空間上從美國到加拿大二度移民,終于完成了“從漂泊流浪到落地生根”的人生轉(zhuǎn)變。她在散文《瓦罐里的往事》里說:“寫作于我,如一方清潭,讓大自然的雨水流下,然后飲清潭之水,在精神上自給自足?!?/p>
曾曉文傳承了具有文學天賦而又命運多舛的父親的基因和血脈?!皶晕摹保词鞘陝觼y中身陷“牛棚”的父親寫在請看守傳遞出來的紙條上給她起的名字,“曉文,通曉文學”,父親以此寄托文學夢想。然而,因受到父親冤屈的“歷史問題”影響,她的童年與少女時期是悲傷的,“我被鄰居唾棄,被同學欺侮,一個人躲在小屋里讀他的藏書,以文學的燭光抵抗了生命中的黑暗?!比欢?,她最終沒有愧對這些雖不得已卻又實實在在的文字饋贈:1984年她成為黑龍江省高考語文狀元,考人心儀已久的南開大學,之后又獲取了南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或許也正是坎坷命運的打壓和白幼閱讀文學的滋養(yǎng),才造就了日后的作家曾曉文。
如果說,童年與少年時期的曾曉文,是“文學的燭光抵抗了生命中的黑暗”,那么,她在1994年赴美之后所經(jīng)歷的常人難以想象的跌宕起伏的“戲劇人生”,則使她用文學之筆成為了北美新移民的忠實代言人。迄今為止,她是海外華文作家中專心致志寫新移民“從漂泊流浪到落地生根”生活歷程的女作家。她不像其他一些海外華文女作家,寫了一段新大陸移民生活后又回過頭來從舊大陸題材中尋找靈感。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曾曉文在海內(nèi)外發(fā)表了《網(wǎng)人》《旋轉(zhuǎn)的硬幣》《蘇格蘭短裙和三葉草》《卡薩布蘭卡百合》等數(shù)十篇短篇小說,出版了三部長篇小說《夢斷得克薩斯》(再版時更名為《白日飄行》)、《夜正年輕》和《移民歲月》,以及中篇小說《遣送》《重瓣女人花》《金塵》,還與孫博合作寫了20集電視文學劇本《中國創(chuàng)造》(后拍成33集電視連續(xù)劇《錯放你的手》)《中國芯傳奇》等等,這些作品基本上皆取材于北美新移民的現(xiàn)實生活,展現(xiàn)了他們“關(guān)于愛慕、隔膜、恥辱、悔恨、傷痛、原宥、漂移、守候、孤獨、自省……當然更多的,是關(guān)于人道和人性”。她將對北美留學生和新移民的切身體驗、細心觀察和深入思考融人筆端,寫出了他們在新大陸的夢想、拼搏、奮斗、生存以及愛恨情仇與悲歡離合。她在代言新移民所經(jīng)歷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的人生歷程的同時,也使自己的文學才華和精神境界得到了展示與升華。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專業(yè)作家或職業(yè)寫手相比,曾曉文至今也只是個“業(yè)余作家”,目前她的本職工作是加拿大西人建筑公司的IT技術(shù)總監(jiān)。所以,她說:“很多人希望來生,我只希望一天有48小時。我朝九晚五上班,在昏昏欲睡的夜晚,或在周末,放棄休閑和娛樂,‘掙扎著寫作?!薄?0多年來,她就憑著對文學的癡迷和熱愛,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堅持,“我只能在異國劃一方小小的清潭為樊籬,讓心中的音樂幻為清潭中的波紋,不時等待熟悉的驚鴻來作意味深長的一瞥”。20多年來對文學近乎苦行僧般不拋棄、不放棄的修煉,終于結(jié)出了新移民文學的碩果:從短篇小說《網(wǎng)人》1996年獲臺灣“中央”日報文學獎始,短篇小說《旋轉(zhuǎn)的硬幣))2004年獲臺灣第二十六屆聯(lián)合報系文學獎。此后,她的小說及其他作品在故土也收獲了諸多榮譽:散文《布拉格的愛與神秘》2008年獲首屆世界華人游記大賽獎;散文《海明威的?!?011年獲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大賽一等獎;短篇小說《蘇格蘭短裙和三葉草》2009年進人中國小說學會“中國小說排行榜”;20集電視劇本《中國創(chuàng)造》(與孫博合著)2011年分別獲第二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和第二屆中山杯華僑華人文學獎、北京市廣電局年度優(yōu)秀劇本獎;短篇小說集《蘇格蘭短裙和三葉草——曾曉文中短篇小說精選集》2013年獲科發(fā)圖書獎;散文《背靈魂回家》2014年獲首屆全球華文散文大賽最高獎;中篇小說《金塵》2017年進入中國小說學會“中國小說排行榜”;中短篇小說集《重瓣女人花》獲2018年海外華文著述獎……作為“業(yè)余作家”的曾曉文,終于獲得了海內(nèi)外文壇“驚鴻”一瞥的肯定與關(guān)注。
二、美國夢碎
曾曉文筆下的留學生和新移民的故事,是從1996年3月在臺灣《“中央”日報》上發(fā)表的《網(wǎng)人》開始的。這篇小說寫的是來自中國的留美學生柳明與王影雖共租一套居室,在同一個屋檐下卻又相隔如天涯,各自用網(wǎng)名在網(wǎng)絡上近距離地談了一場浪漫的“玫瑰戀”,待到得知雙方竟是平日里水火不容形同陌路的室友時便杳如黃鶴了。作者后來在獲獎感言中表明此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意圖:“寫《網(wǎng)人》是因為我自己迷惘,現(xiàn)代高科技是否真的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容易了?人們在電子網(wǎng)路上欣然敞開心扉,但在生活中,……人們卻把自己裹得更緊”;“在我的主人公身上有兩對矛盾,一是幻想與現(xiàn)實,一是依存與隔膜?!@兩個去國離鄉(xiāng)的人,與分散在世界各個角落的中國人保持精神交往,卻恰恰不能對近在咫尺的人傳輸友愛,……他們的漠然變成了自身的繭?!睂懽髋5缎≡?,便有了收獲,結(jié)出了“把文學當作逃離精神低谷時所攀援的青藤”的果實。
曾曉文最初是以“陪讀夫人”的身份飄洋過海來到美國的,初抵新大陸,不僅面臨另一種陌生的語言環(huán)境的“文化休克”,而且如何生存成為人生的第一要義。赴美后,她要從頭學習英語,打工掙錢貼補家用,又在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修讀電信與網(wǎng)絡管理碩士學位,期間發(fā)生婚變,為了能生存,她干過不少并非情愿、又苦又累的體力活兒,如在美國唐人街的餐館里打工,也跟人合開過自助餐廳,甚至遭人暗算,深陷囹圄數(shù)月等等,正是有了這樣真切難忘甚至可以說是刻骨銘心的生活乃至生命體驗,她在成為新移民文學代言人時投入了自己的身影與心血。從1996年發(fā)表《網(wǎng)人》到2017年發(fā)表《特洛伊木馬·2015》,二十年來,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大體上經(jīng)歷了從反映中國留學生的“文化休克”的種種不適、磨難到描寫新移民的“文化碰撞與融人”的生活與心理歷程。前者以《注視》《愛人與鹽柱》《面試》及《夢斷得克薩斯》等為代表,后者則以《移民歲月》《蘇格蘭短裙和三葉草》《重瓣女人花》等為重點。有意思的是,這兩個階段,恰好以作者2003年由美國再度移民加拿大為界。
曾曉文的“美國篇”即在美國生活的9年中,發(fā)表的作品雖然只有幾個短篇小說,如《注視》《愛人與鹽柱》《面試》《黑樺》《流水夜》《全家?!罚由?996年在《僑報》上發(fā)表的散文《生命中的橋——讀美國小說<廊橋遺夢>》等在內(nèi),總共七八篇作品,卻寫出了上世紀80-90年代赴美的大陸留學生(包括公派出國進修者)和新移民(包括偷渡客)在美國“洋插隊”的生活遭遇、命運波折及其“美國夢”的破滅?!睹嬖嚒分?0多歲的留學生老韓,拖家?guī)Э?,妻子雖然也畢業(yè)于國內(nèi)的大學,但在美國卻申請不到獎學金,全指靠他那點微薄的獎學金度日,然而即將畢業(yè)的他,打印了百多份簡歷,復印了上千頁發(fā)表過的論文,“他不但在美國的五十個州撒網(wǎng),最后都撒到加拿大了”,卻求職無門,收不到一份面試通知。不諳世事的留學生小楊在愚人節(jié)那天給他開了個惡作劇的玩笑,不料竟導致老韓在子虛烏有的“面試”之后精神失常?!稅廴伺c鹽柱》講的是一對恩愛夫妻方成與琴赴美后,敵不過生存壓力過大而導致的婚姻悲劇。妻子琴為了一張綠卡,離開丈夫跟了唐人街餐館萬老板,還與他生下了兒子阿隆。雖然后來她帶著兒子重歸方成身邊,留在國內(nèi)的女兒也來美團聚,一家四口,表面上其樂融融,但她與丈夫之間的感情裂痕卻再也無法彌合,終于在丈夫要她做出是否送走阿隆的選擇之后,琴帶著女兒、兒子一并出走而不知蹤影?!读魉埂分性诓宛^打工的偷渡客阿閔想盡快和老婆團聚,可找蛇頭買假護照把老婆辦來美國需要四萬美金,“他到哪里去搞四萬美金?去偷,去搶,去殺人,去放火?”這些他都不敢做,唯一的捷徑是賭博,可是迷上了賭博的他在“旋石”賭場里一夜就把幾年來辛苦打工的全部存款和三千元借款輸了個精光;而他的同鄉(xiāng)阿平,在賭場輸?shù)蒙頍o分文之后,竟操起切牛排的餐刀瘋狂地割自己的食指,阿閔去阻攔,“他狂亂地舞著刀,在阿閔的脖子上劃出了一道血印?!?/p>
在曾曉文這幾篇“美國篇”小說中,作者給留學生和新移民(包括偷渡客)安排的結(jié)局似乎只有兩種,一種是陷入瘋魔,如老韓,如阿平;另一種就是“美國夢”破滅后回國,如同輸?shù)镁獾陌㈤h想起小時候在故鄉(xiāng)的海里游泳被海浪沖走了褲衩,母親對他說的話:“你就這么光溜溜地回來了?”更典型的就是《注視》中那位曾在國內(nèi)性情溫柔、“人見人愛”的女醫(yī)生雋如,被選派到美國進修,卻失去了拿手術(shù)刀的機會,整天窩在地下室里清洗試管,“她的手指被漂白水泡得變了顏色和形狀”。即使是這樣一份清潔工干的活兒,也還是她上任當天搬走了前任的椅子才得到的:她的前任曾是莫斯科歌劇院的著名女高音,人高體胖,干一會兒就得坐到椅子上喘口氣,被炒了魷魚,而雋如搬走前任的椅子只是“要讓老板知道我根本不需要椅子”。這份粗活兒改變的不僅是雋如的外表,她對前來美國探親的丈夫偉森說:“你沒注意到我現(xiàn)在根本不打扮嗎?從前我要把披肩發(fā)燙了再拉直,就要那種效果。每天晚上要考慮第二天穿什么襯衣,搭配什么裙子,因為有那么多人注意我?,F(xiàn)在無所謂了,沒有人留意我,我失掉了環(huán)繞我的那么一種氛圍,一種磁場了。”從眾星捧月的中心位置,降到了異國他鄉(xiāng)的人生邊緣,雋如巨大的心理落差正反映了“美國夢”的逐漸破滅,也割斷了她丈夫偉森打算滯留美國的浪漫幻想,她說;“我要每天都這樣過,我會瘋掉的?!彼龜蒯斀罔F地對丈夫說:“所以我要回去”,因為“我需要注視”。這里,雋如需要的“注視”不僅僅是又可以拿起手術(shù)刀,得到病人的感謝信和感激的眼神,更重要的,是能夠恢復醫(yī)者的尊嚴,獲得人的價值與存在感,不需要再為刷瓶子而低三下四取悅老板,整天彎腰曲背為五斗米折腰。在后來的《夢斷得克薩斯》中,在美多年的留學生孟純和少華夫婦最后也選擇學成回國發(fā)展,正如少華所說:“我在國外留守這幾年,已經(jīng)守得不耐煩了?!痹趯儆谠鴷晕摹懊绹钡倪@幾篇小說中,作者要告訴讀者的,正如出獄后的嘉雯所說:“我們每個人都被美國的紅塵改變了,不管我們愿不愿意。”
三、囹國意象
如果說,曾曉文寫“洋插隊”的痛楚,寫“美國夢”的破滅,還只是停留在展示一般“海外傷痕文學”階段的話,2004年底,長篇自傳體小說《夢斷得克薩斯》的完成,則表明了她在跌人人生低谷之后,從逆境中爬起來,重新走人生活正軌的人生再出發(fā)的轉(zhuǎn)折。曾曉文與眾多海外華文作家迥異的是,她在美國經(jīng)歷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戲劇人生”,這既是她人生的獨特閱歷,也是她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源泉。對于一個作家而言,戲劇化的人生或許是他(她)的精神財富。正如她后來在《夢斷得克薩斯》中通過人物之口所說,“監(jiān)獄不是墳墓,它不會埋葬我的理想和驕傲;它只是煉獄,會使我在焚燒之后重生。在美國這八年來,我經(jīng)歷過很多:文化休克、語言障礙、學業(yè)挑戰(zhàn)、離婚、失業(yè)、生意失敗,我都走過來了?!贝撕?,她把她筆下的第一類故事命名為“重整旗鼓的故事”,講述的正是主人公“人生戲劇淋漓盡致的演出,人物被命運的子彈射中后,捂著傷口爬起來重新上路,永不言棄。”
《夢斷得克薩斯》講述了女主人公舒嘉雯赴美后的一段令人唏噓的坎坷經(jīng)歷,一個典型的“美國夢”破碎成渣的傳奇故事。舒嘉雯畢業(yè)于國內(nèi)的一所名校,具有令人羨慕的文學碩士學位。她懷著美好的夢想跟隨丈夫赴美伴讀,可是飄洋過海來到美國,首先面臨的是語言關(guān),語言不通,別說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就連與人交流也很困難。為了生存,必須學會英語。她去社區(qū)語言學校報名,南希老師對她英語水平的評價是“她還在尋找單詞”。作者寫道:“她尋找的何止是單詞?她還要尋找自己。從北京到雪色佳,二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把她由一個口才出色的文學碩士變成了一個幾乎失掉語言能力的人;把她由一家電腦公司的市場部經(jīng)理,變成了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在無情的生存壓力下,她放下身段去中餐館打工掙錢。然而,倍受打擊的不僅是她的自尊心,還有她與丈夫原本相親相愛的婚姻生活。工作無著,感情受挫,直到她遇到身份低微卻格外體貼的打工仔阿瑞。雖然在旁人眼里他們的身份、學歷和地位完全不同,但這兩個看似各自走著人生的平行線的人,竟然相交并相愛了。有人說這是移民生活導致身份的錯位,身份的錯位又導致了情感的錯位,其實,尋找真愛和謀求生存無非是人的本能,就像嘉雯初抵美國時尋找單詞一樣,真愛是可以跨越身份、地位、教育甚至是文化和種族的。不管怎么說,嘉雯結(jié)束了與丈夫之間索然無味的寡淡婚姻。為了自強自立,也為了與阿瑞的一份真愛,離婚后的她離開紐約來到了炎熱的得克薩斯州,四處求職,但毫無結(jié)果。她“寄簡歷,打電話,參加人才招聘會,聯(lián)絡就業(yè)顧問,該試的辦法都試過了。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她幾乎失掉了耐心?!焙髞砗貌蝗菀自诰S卡市開了一家大型自助餐廳“華美”,還請來了市長查爾斯和商業(yè)協(xié)會會長愛麗絲等作為開業(yè)剪彩嘉賓。不料禍從天降,遭人暗算的嘉雯和阿瑞竟在“華美”開業(yè)典禮結(jié)束的當晚,被移民局以“有意雇用、窩藏非法移民”的罪名逮捕關(guān)人監(jiān)獄,與那些喪心病狂的殺人犯、販毒者、賣淫女、酒鬼、人渣等為伍,“監(jiān)獄在半個小時之內(nèi)就毫不憐惜地剝?nèi)チ怂拿利悺?。更要命的是,她還被女獄警莉薩戲弄,僅穿著薄如蟬翼的紙衣褲被關(guān)進了亮若白晝的“自殺監(jiān)視室”,“當莉薩在她背后重重地關(guān)上了鐵門,她就被徹底鎖進了人間地獄。她幾乎赤身裸體地被拋在了這間像餐館的冷庫一樣寒風刺骨的牢房里,顫抖著,被羞恥感折磨著?!睌?shù)月后,經(jīng)過嘉雯本人和各方的種種努力,她在監(jiān)獄中被囚禁了98天之后得以“清清白白地走出監(jiān)獄”,但她卻因這莫須有的罪名和匪夷所思的囚禁,失去了她在美國八年所積攢的全部財富和精神家園。最后她選擇再度移民,北去加拿大,“捂著傷口爬起來重新上路”了。
《夢斷得克薩斯》中大量運用了類似電影回閃、蒙太奇式的手法,通過女主人公嘉雯的回憶、內(nèi)心獨白以及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詳盡地講述了新移民的“美國夢”還有人的尊嚴、社會正義、法律公正和人人平等,是如何被九十八天的美國監(jiān)獄的囚禁無情地碾成齏粉的過程,這一過程既是身體與物質(zhì)上的,更是心理與靈魂上的。監(jiān)獄是有形有棱的,進去了還可以出來;但它在新移民心里留下的“心獄”,雖無形無影卻又難以逾越?!氨O(jiān)獄”或“心獄”也成為此后曾曉文不少小說中的基本題材與意象,如《卡薩布蘭卡百合》中蒙妮卡和俐俐在獄中產(chǎn)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超越種族的同性戀情;《蘇格蘭短裙和三葉草》中的“我”與肖恩既互生情愫、彼此愛慕又有不愿敞開心扉的“心獄”隔絕;而中篇小說《遣送》中的移民局警察本杰明與因簽證過期而成為階下囚的夏菡之間的“遣送案”糾葛,就更是“監(jiān)獄+心獄”的雙重寫照與象征了。
我以為,《夢斷得克薩斯》既是曾曉文長篇小說的開端,也是迄今為止她寫得最動情、最投入、最有真實感的一部作品。在作品中,那些身臨其境地展現(xiàn)的美國監(jiān)獄、法庭的真實場景,以及監(jiān)獄獄警、移民局官員、法庭的檢察官、律師等代表美國國家機器的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無一不震撼人的心靈;那種正常人近乎絕望的監(jiān)獄體驗,是一般的“海外傷痕文學”所難以企及和超越的,因為這是一部新移民用淚水與生命譜寫的心靈之歌。
四、詩情詠嘆
然而,人生有時并非如戲,生活更像是一條河。從第二部長篇小說《夜還年輕》開始,曾曉文已在努力改變寫“她”(如舒嘉雯)的全知全能型的“海外傷痕文學”傳奇故事,而采用以“我”(海倫娜·舒)的半知限制視角來講述她從美國移民加拿大后的新體驗和新故事。雖然我們?nèi)匀豢梢园选拔摇笨闯墒嵌纫泼駚淼郊幽么蟠蚱吹募析ㄓ幸馑嫉氖?,恰好女主人公也姓舒),并且《夜還年輕》出版時與更名為《白日飄行》的《夢斷得克薩斯》一起被稱作“美加兩部曲”,這也并非是某種巧合。在《夜還年輕》中,女主人公海倫娜·舒移民加拿大后的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恰好也為《夢斷得克薩斯》中的人物結(jié)局做出了交代:由于苦于常年分居,海倫娜·舒與留在美國的阿瑞的愛情關(guān)系結(jié)束了,她在多倫多開始了新的生活,并通過網(wǎng)絡結(jié)識了荷蘭裔移民格蘭特,她和他找到了“后半生”彼此攜手并行的愛情。然而,這只是小說中的線索之一,更為重要的是,這部小說已不是單純地將嘉雯式“逆境成長”及其尋找情感歸宿的故事作為敘事重心,而是透過這一人物的眼睛和人脈關(guān)系,構(gòu)筑了一張人物關(guān)系網(wǎng)絡,將環(huán)繞她周圍形形色色的各式人等皆納人“網(wǎng)”中:如加拿大都市財團副總裁格蘭特·貝克及其前妻多蘿西一家的家庭生活;多倫多中文報紙《華人新聞》資深記者林茜溪與未婚夫,攜款潛逃加國的原東北龍鱗銀行行長何臻以及林茜溪與舊情人,由雕塑家改行做建筑設(shè)計的激流之間的感情糾葛;海倫娜·舒的大學同學,多倫多房地產(chǎn)代理人黎航及其前妻,多倫多“五大洋移民服務中心”總經(jīng)理于凌芝之間的家庭糾紛;黎航的姨媽芹姨及其二婚丈夫陳麟哲醫(yī)生與她從大陸帶來的女兒維拉之間的代溝與沖突;海倫娜·舒與“沒有愛的能力”的克萊·岡特分道揚鑣后的孤獨與憤怒等等;還有加人“扶助受虐婦女慈善協(xié)會”的快人快語的心理醫(yī)生卡門;曾經(jīng)“夢想殺人西方電影界”卻嫁了兩次都并不如意的人老珠黃的過氣影星美丹;曾因同性戀傾向被趕出家門、靠打工和貸款及獎學金讀完法學院而成為律師的米基,在勇敢參加“自豪日大游行”(多倫多的北美“同志”真人秀)后被律師事務所解雇,又成為貝瑞城律師自愿者協(xié)會會員……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其人物之間或真心或假意、或親近或疏遠的關(guān)系,支撐起了《夜還年輕》的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它再也不是原來《夢斷得克薩斯》那種僅靠主要人物的傳奇經(jīng)歷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線性結(jié)構(gòu)了。小說的思想和藝術(shù)容量都有了極大的拓展與增強。
更值得注意的是《夜還年輕》中詩情濃郁的文學性。曾曉文出身于中文系,受過良好的漢語言文學與外國文學的訓練與滋養(yǎng)。相較于《夢斷得克薩斯》那種緊張、沮喪的故事情節(jié)與氛圍,《夜還年輕》猶如舒伯特的小夜曲,顯得舒緩而柔婉,充滿詩情與詠嘆,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敘事語言。其中不僅每一章的開頭都引用中外詩人的一段名詩佳作,細數(shù)下來有丘特切夫的《灰藍色的影子溶和了》、泰戈爾的《飛鳥集》、薩拉·蒂斯代爾《如果死亡是善良的》、普希金的《夜》、紀伯倫的《沙與沫》、艾米莉·勃朗特的《夜晚在周圍暗下來》、唐亞平的《黑夜》、海子的《情詩一束/山楂樹》《黑夜的獻詩》……這些名詩佳作,與小說中的人物與情節(jié)相互映襯,優(yōu)美精煉而又顯得詩意盎然。除此之外,文中還多詩化散句與富含哲理韻味的警句交替出現(xiàn),諸如:“故鄉(xiāng),其實是一個坐標”;“獨立,是女人留給自己的退路”;“歸和留,都是生存選擇,和高尚與卑賤無關(guān)”;“憂郁,常常不是因為生存困境,而是因為精神困惑”;“人生如戲,上一幕與下一幕可以天差地別,但展開下一幕卻是無比艱難的”等等,將本來冗長噦嗦的敘述語言,化作了含蓄精煉的詩化短句。還有,作者善將抽象繁復的意象化為豐富生動的詩行,如逝去的黎航在寫給戀人茜溪信中表露心跡,“你知道嗎?人心其實是兩個房間,一個裝著快樂,一個裝著痛苦,兩個房間的墻壁是不可推翻的,因此快樂便獨自快樂,痛苦便獨自痛苦。這些年來,我把你同時放在心的兩個房間里,你,讓我歡喜讓我憂?!边@哪是寫情書,分明是在吟誦一首深情脈脈的詠嘆調(diào)了。
此后,曾曉文又寫了長篇小說《移民歲月》及多篇中短篇小說,大都保持了這種詩情和詠嘆的韻味。只是在近作《金塵》中,這種詩情與詠嘆的意蘊有所弱化。這究竟是否是作者小說風格的有意轉(zhuǎn)換,還是另有創(chuàng)作意圖,還是留待時間和讀者去做檢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