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缺乏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教師需要在此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整合學生的語言、思維、審美,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需要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貫徹落實教學要求。另外,閱讀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對學生的知識認知與素質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研究與分析中促進語文教學的完善。
一、堅持以興趣為導向,實現(xiàn)知識引導
興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不可否認,興趣在教學上具有極強的作用。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面對語文閱讀能夠爆發(fā)出更大的積極性,在主動的嘗試與分析中理解閱讀內容。此外,興趣教學還能激起小學生的探索欲,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綜合作用下拓展其知識面。教師需抓住小學生的興趣點,從其感興趣的內容上開展閱讀導學,通過一些游戲背景、科幻故事激發(fā)其興趣。同時,興趣教學的模式也適應當代社會的教育理念,激發(fā)小學生在學習上的自主性,從而深化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如在三年級下冊《翠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求知欲展開引導,閱讀前展示多樣的信息,從翠鳥的圖片展示、有關生活習性的視頻、其常見的棲息地勾起小學生對野生動物的好奇心。在興趣的導向下,小學生能夠將課文中翠鳥的鮮艷外表、抓小魚的動作與所給的視頻進行對比,全面地認識這一大自然的精靈。而這樣的閱讀引導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中的語言,在學習語言表達的基礎上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加深對整體語文知識的認知,在認讀中逐漸學習與運用詞匯,貫徹總體語文教學目標。
二、開展課程設計,豐富教學活動
對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師可以給學生靈活地設計,在教學中使學生細細品味語文的樂趣。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下,使閱讀過程多元化,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閱讀寫作、閱讀評價、閱讀交流等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在閱讀感悟中深化閱讀學習。以積極向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中心,讓小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而這樣的方式也能使學生保持對課堂的高度專注,在仔細認真的閱讀學習中提升教學效果,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教學《鄉(xiāng)村四月》時,教師可以展開教學設計,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習。首先,在課前導入各種鄉(xiāng)村生活的視頻,體現(xiàn)出鄉(xiāng)村生活的樸素美感。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朗讀詩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理解詩詞的韻律。然后,安排學生進行簡單的詩詞仿寫,在閱讀中學習詩詞的表達形式。一系列的教學設計能使學生在閱讀中品味詩詞的平和與自然,理解山川、煙雨,理解鄉(xiāng)村的四月。
三、導入課外材料,拓展閱讀內容
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大多注重課內閱讀,服務于考試需要,對于能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與知識視野的課外閱讀卻很少問津。因此,教師可在閱讀教學中要導入課外材料,在拓展性質的閱讀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從詩詞到小說,從書信到散文,從神話故事到人物傳記,學生能夠認識到語文學科的多樣性,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繼而提高實際的閱讀成效。
如教學《寓言兩則》時,教師可以引入《伊索寓言》,讓學生將兩者的內容進行對比,從文化背景的角度與知識學習的角度去分析。在對比異同的挖掘中,小學生認識到一些人生哲理,在寓言故事的熏陶下獲得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在拓展中使閱讀教學產生新的活力,小學生更愿意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加深了閱讀教學的成效。
結語: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在循序漸進中突破教學重難點,在閱讀教學目標的導向下,優(yōu)化閱讀教學模式,使小學生在閱讀體驗中努力探尋知識,進而使實際的閱讀教學在教師的引導與點撥下,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為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