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學科的學習中,作為當代高中學生不僅要學會英語知識和運用英語知識,還應關注英語所蘊含的語言文化,以及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在不同國家之間的運用,和運用習慣上的差異。強化語言文化意識對學生英語學習具有重要作用,能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幫助,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本文通過英語教學中與文化相融合以及校內外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農(nóng)村教育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希望在實踐教學中能夠更好地進行語言文化教育,發(fā)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文化意識;高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農(nóng)村教育
語言文化是當下教育的重要部分,而英語教育是語言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在當下的農(nóng)村教育中,英語教育仍是教育的一大難題,農(nóng)村與外界接觸相對較少,對外來文化認識和重視程度也遠遠不如經(jīng)濟文化更加開放的大城市,學生在吸收英語知識的時候也會相對困難。且在很多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常常注重學生在技能技巧上的掌握,而忽視了對國外文化的分享,不利于學生開闊眼界。高一作為學生在中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需要打好英語基礎,積累文化知識。因此,在高一英語教育過程中,教師、學校、社會都要增強文化教育意識,讓學生在文化熏陶中促進英語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一、 將英語教學與文化欣賞相融合
(一)將文化欣賞融入教學之中,增強教學趣味
高中英語學習中,學生需要記住非常多的語法、單詞、特定句式,在面對長篇大論的課文和閱讀理解時,學生往往提不起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融入有趣的中西方文化。以北師大版英語必修一第二單元“SPORTS AND FITNESS”為例,該單元整體都在說體育與健身之間的關系。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可以以體育賽事中比較著名的賽事和人物為引導。在第二單元的一篇有關于籃球運動的課文中就提到了NBA的球星LeBron James和Tyrone Bogues,并在給出的問題中提到“What kind of player was he on the team?”對于對籃球運動感興趣的同學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讓人興奮的話題,所以我們在教學之前,可以讓對NBA文化有興趣的同學搜集一些相關的內容,并在課堂上用英漢雙語的形式向大家介紹NBA的有關知識,以及自己喜歡的球星,以此來激發(fā)同學們對運動的討論。對于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同學,我們可以先鼓勵他用漢語寫出他最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寫出自己喜歡該運動的原因,以及在運動賽場上比較典型的運動員。之后,在課堂上,以分組的形式,基礎好的學生帶動基礎差的學生,分組學習,將漢語翻譯為英語。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標出在漢譯英的過程中自己不熟悉的語法知識,在分組活動后進行指導。在這里教師要注意,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鼓勵,激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在健康運動方面,身高和體重是比較敏感的話題,或者是吃飯。一些中國人在交談時,會問朋友“你多重了?”在這時教師可以適當穿插一些國外的生活文化。拿以英語為母語的澳大利亞來說,澳大利亞人很多都是我們眼中的體重偏重的人,這和他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澳大利亞對于肥胖的界定也和我們國家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去了澳大利亞,盡量不要問他們“What is your weight?”。
上述這些比較具有趣味性的英語課程開展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英語氛圍中學到所需要的英語知識,并更好地了解與所學英語知識相關的各種文化知識。
(二)巧妙運用流行文化,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在高一英語學習中,涉及很多的語法知識,比如before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try to do sth、show me that賓語從句等等。如果課文中的句子不能較好地激發(fā)同學們的興趣,那作為教師同樣也可以抓住同學的興趣點,以音樂文化吸引學生學習。張學友的《吻別》人盡皆知,英文版“Take me to your heart”中,“Give me your hand before Im old.”就體現(xiàn)了before引導時間狀語從句的用法,再如“Trying to forget but I wont let go”中try to do sth。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將這些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音樂元素帶入課堂,通過對英語歌詞的翻譯,理解單詞在不同語境中所表達的意思和用法,鼓勵學生主動探索自己喜歡的英文歌詞中存在的詞語、句子、短語、句式的用法,并在這一過程中感受東西方文化在言語表達上的差異。
近年來由于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很多國家為了了解和學習中國的文化知識,也將許多中國的名言翻譯成英文,比如《論語》中的一句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翻譯成英文就成了“Confucius said: knowing you know nothing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或許很多人看到就會翻譯為“一位哲學家說,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是擁有智慧的開始。”這就是文化之間的差異。在引導學生自我探索的這一過程中,也會極大增強學生的語言文化意識。
二、 課內外結合,多渠道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化素養(yǎng)
(一)校內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要想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僅在課堂上教學是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教師在課堂上融入語言文化知識,在課下,也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在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板報設計時,可留出一個英語角的位置,擺放一些英語雜志、情景口語、英語名言警句、英文詩歌等等供同學們?yōu)g覽閱讀,也可為同學準備一些專業(yè)性強的語法書和單詞書,幫助學生更好地復習;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英語競賽,鼓勵學生參加英語演講,進行自我嘗試;在假期,鼓勵學生參加戶外英語夏令營,在真實的交際生活中感受和體驗用英語交流的樂趣。
學校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空間,為學生布置“英語文化墻”,充分利用漢語與英語之間的語言差異來向學生呈現(xiàn)出語言文化的內涵。拿中西方節(jié)日來說,如中國的春節(jié)與西方的圣誕節(jié)的異同,西方的情人節(jié)和中國傳統(tǒng)的七夕情人節(jié)的來歷的不同;在節(jié)日饋贈禮物時,我們國家的人和西方國家更在意對方送一些什么,或者如何表示對贈送禮物的人是尊重,比如在中國要等客人走之后再打開禮物,而西方人在別人贈送禮物時要當面打開,并說一句“Thank you so much. It was a great surprise.”。北師大版英語必修一第三單元“CELEBRATIONS”中就通過對春節(jié)和圣誕節(jié)的故事,展示出了中西方對待節(jié)日的差異,中國春節(jié)在過節(jié)前要打掃屋子,寓意掃去一切不好的東西,干凈整潔迎接新的一年,在除夕夜要燃放煙花,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而西方的圣誕節(jié),需要大家一起動手裝飾圣誕樹,為家人準備圣誕禮物,在晚餐的準備中火雞是必不可少的。學校還應適時舉辦一些英語演講會,并通過多種渠道邀請社會上的語言學者入校演講,給同學們開闊眼界的機會等。
(二)校外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
良好的校外環(huán)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外在條件。作為學生家長,可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看一些英語電影,感受單詞讀音,連讀的用法,英語日常用語的口語和在課堂中所學的語法存在哪些差異。有條件的家庭在假期可以帶孩子去國外旅游,在親身的實踐經(jīng)歷中,感受中西方在社會交往、生活方式、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上的差異,鼓勵孩子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記下來,從中得到對語言文化更深一步的認知。
在家庭和學校之外,社會也要給予更適于當代環(huán)境下學生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圖書館長篇大論的枯燥的語法書籍隨著學習方式的改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不是很受學生的歡迎。相反,具有特色的英語短篇小說,趣味文章,以及充滿語言文化氣息的英語活動區(qū),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
三、 農(nóng)村中學語言文化與英語素養(yǎng)教育的加強
(一)與時俱進,發(fā)展語言文化
不可否定,農(nóng)村中學在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資源上都遠遠不如大城市的中學。但是在新時代教育觀念下,要求農(nóng)村中學也一定要與時俱進,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發(fā)展語言文化。語言不是一成不變的,新的詞匯、新的句式會不斷出現(xiàn)。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與時俱進,隨時關注英語語言的發(fā)展,對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行更新,以適應教學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語言形式,豐富語言文化。
例如,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對國外的影響,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新式的問候語,以前在見面時常互相問候“How are you?”,而受漢語的“好久不見?!币辉~的影響,出現(xiàn)了“Long time no see.”這一短語,過去可能認為其存在語法錯誤,而現(xiàn)在則被認為是正確的。由此可見如果語言沒有及時更新,當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與我們交流時,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為了適應英語語言表達和英語文化的發(fā)展,教師應多多搜集語言發(fā)展的前沿變化,并鼓勵學生采取多種途徑關注語言的新形式、新變化,做到與時俱進。
(二)加強交流,促進素養(yǎng)提升
農(nóng)村教育雖然自身力量有限,但是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與外界進行合作,來發(fā)展本校的教育。學??梢耘c市內教育質量高、教學設施完備、發(fā)展水平先進的高級中學進行課堂實踐、學術交流、資源分享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勵本校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習研討之中,吸收先進交流思想;另一方面,學??梢越M織學生進行參觀學習,對學習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學校與學校之間也可以進行語言文化交流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勇于創(chuàng)新,將語言知識與語言文化結合起來,在比賽中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促進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三)開拓革新,加強自我內部優(yōu)化
農(nóng)村語言文化與英語素養(yǎng)的革新,除了要求教師教學與時俱進,學校加強交流之外,學校自身也要開拓革新,進行自我內部的不斷優(yōu)化。在軟實力上,從校領導到各科教師都要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強化語言文化意識,在實踐中對教育教學進行不斷革新;在環(huán)境設計上,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文化氛圍。在硬件設備上,積極改善現(xiàn)有陳舊設施,撤換與時代發(fā)展脫節(jié)的書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材料。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要想強化語言文化意識發(fā)展英語核心素養(yǎng)是多方面作用的結果,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是必要的,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用多樣的方法吸收語言文化知識。教師、學校、家長更要與時俱進,共同協(xié)作,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文化氛圍,促進學生知識結構、語言文化結構的更新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史菲.強化語言文化意識發(fā)展英語核心素養(yǎng)探研[J].成才之路,2020(5):134-135.
[2]朱劍平.培養(yǎng)文化意識發(fā)展英語核心素養(yǎng)[J].名師在線,2019(4):20-21.
[3]王尕耀.高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中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途徑分析[J].學周刊,2020(13):65-66.
[4]林美.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當代教研論叢,2020(4):116+118.
作者簡介:
王其揚,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