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范大學
在進行合唱時,我們可以看見,指揮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合唱指揮相對于合唱整體,就好比人的大腦和四肢,合唱指揮是其中的中心點,為合唱表演帶頭以及拉動整體氣氛的作用,十分重要,而指揮是否能夠擔任整場合唱表演的領頭羊,就看指揮人員的曲式分析功力是否合格,曲式分析如果非常優(yōu)秀,那么他所指揮的合唱表演效果就會非常好。評判一個音樂作品的好壞一般也看的是指揮者對于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分析是否到位。所以說,不論是音樂作品本身,還是指揮音樂合唱的指揮者,曲式分析都是一樣重要的。
所謂曲式分析實質上就是對于音樂作品的結構以及功能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當前,國內的音樂類學院大多都開設了曲式分析的課程,負責學生音樂分析能力的提高。從結構上看,音樂一般分為段落、章節(jié)、小節(jié)、樂句等,曲式分析課就是對音樂的段落、章節(jié)、小節(jié)、樂句這些結構進行深入研究,旨在讓學生明白音樂作品的內涵與情感,對于段落等深入了解得越多,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也就越清晰,明白了作品的曲式結構,就能理解不同曲式之間的情感。在音樂作品里,曲式的不同會造成情感不同,而這些曲式的不同變化以及情感的不同變化又會影響后續(xù)的合唱指揮工作。
在音樂藝術表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大類就是合唱。合唱在古今中外出現(xiàn)的形式多種多樣,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有非常多的種類。合唱之所以能流傳這么長與廣,就是因為合唱的表現(xiàn)力非常強,并且,由于這種演奏形式具有很強的感染性,能夠表達作品本身的意志,同時具有凝結人心、提升人的審美的諸多作用。因此,美好的作品總能激發(fā)人的美好品質,通過音樂合唱教學中使用一些經典作品,讓學生感受美的熏陶,既有利于學生提升對于作品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音準、節(jié)奏、節(jié)拍、調感、多聲思維、結構、音色等。在合唱領域,指揮者與演奏者密不可分,在合唱指揮課程上,學生既能學到如何做好合唱指揮,提升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從合唱中又能領略到經典作品的偉大魅力,從而對合唱學習充滿興趣,為音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音樂合唱在音樂學校的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應當讓學生多參加合唱以及指揮練習。
在國內的音樂學院,一般進行合唱指揮教學時,對于起手的手勢以及拍子的節(jié)奏都比較重視,比如在拍打1/2、1/4等的節(jié)拍時,對于手臂、手腕、手指擺放停留的時間位置都有嚴格要求。在這種手把手的教學中,學生也能更快地掌握合唱指揮運行的規(guī)律,通過嚴格的訓練練習,在學生拿到曲子后,就可以進行簡單的演奏了。
但是在大部分高等音樂學院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曲式分析能力并不看重,但是學生在初學樂曲后,還是不能很快地明白樂曲的結構,難以分清合唱指揮和曲式分析之間的聯(lián)系。對于學生而言,掌握好曲式分析能力就是提高自己的理論分析能力,有助于更快地掌握樂曲中的各個結構,在指揮合唱演奏時,也才能更加得心應手,是一門理論學習運用學科。而合唱指揮課程不單單是技能的學習,還有指揮理論以及指揮技巧,是一門綜合運用理論實際的學科。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指揮手勢的能力外,對于作品的分析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要學習分析作品結構,避免遇上生僻的作品,由于曲譜不熟,又不會分析,就不會演奏了。要想做一個合格的合唱指揮家,曲式分析能力至關重要。
在二部曲式中,兩段之間的婉轉變化,需要指揮人員及時做出收拍或者續(xù)拍的手勢,合唱人員是看著指揮者的手勢進行演唱的,指揮者的手勢一定要切合音樂作品的基調,保證演唱人員能夠跟上并表達作品的情感。
一般而言,兩個樂段之間是會出現(xiàn)轉句的,作曲是利用兩個樂段之間的轉句表達自己的感情的,這個時候,不論是音樂的表達方式,還是和聲的方式,都要發(fā)生變化,指揮者應當根據這些迅速達到變換,充分表現(xiàn)出曲式情感的變化,這就要求指揮者對于作品的分析要非常到位。
在音樂作品中,由于作曲家在一部作品里常常采用不同的曲式結構,老師在進行合唱教學的時候,就要讓學生明白曲式分析的重要性,利用曲式分析,把握作品的結構與情感,從更多的方向解讀音樂作品,這樣在合唱練習的時候,學生利用曲式分析的思維理解作品,不管是演奏還是指揮,都能夠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
通過曲式分析,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內涵以及情感都能有比較深刻的掌握,在指揮的時候也能通過合唱完整充分地表達作品的情感與氣勢,從而使合唱教學的質量得以提高。
如果要完成好一場合唱表演,那么對于作品的曲式分析一定要到位,不管是演唱者還是指揮者,掌握好作品的結構與情感,演奏的效果才會更好,才能提升自己的技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