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醒:
寫字習慣非常重要。坐姿和握筆姿勢要正確,胸離桌子一拳,頭與桌子一尺,手與筆尖一寸,這樣才能寫出美觀的字,保護好眼睛。
和爸爸媽媽要說的話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不缺乏民間故事的文學滋養(yǎng)。
一只小兔偶然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質(zhì)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來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發(fā)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筋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跟從。
巧讀課文
《咕咚》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內(nèi)容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學起來特別感興趣。爸爸媽媽在家里輔導時,應(yīng)該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課文以及明白課文中所講的道理上。識字,先由學生自主認字,自己想辦法記字,再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讓他們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另外,要通過多種方法指導朗讀,以讀促講,讓孩子們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領(lǐng)悟。由扶到放,注重教孩子們模仿課文進行語言遷移運用,從而完成由書本語言到自我語言的讀書內(nèi)化的過程。
此外,爸爸媽媽還可以重點讓學生弄明白“遇事不要盲目跟從,而應(yīng)該先問為什么,這樣才能弄清事實真相”的深刻道理,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積極主動思考的好習慣,讓學生做一個能分辨是非的好孩子。
情景課堂
A:識字
1.借助形聲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來記形、猜義。如:咕 咚 嚇 攔 領(lǐng)
2.與熟字比較。如:逃—桃 熟—熱 命—傘
《考工記》記述:“知者創(chuàng)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在古代,能制作精美器具的手工藝人稱之為工匠。然而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化,人們對工匠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工匠不僅僅能制作精美的器物,更要具有敬業(yè)精神和創(chuàng)新求變的能力。因此,探析工匠精神的具體內(nèi)涵對于培養(yǎng)具有工匠精神的當代大學生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然而,學術(shù)界并沒有對工匠精神做統(tǒng)一的界定,在其他學者研究的基礎(chǔ)上,筆者提煉出工匠精神的基本內(nèi)涵如下:
3.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經(jīng)驗來識記。如,“掉下來”中的“掉”,“攔住問”中的“攔”,“逃命”中的“逃”,都可以結(jié)合語境和生活經(jīng)驗,猜測它們的大致意思。
4.有的生字,如,“野?!钡摹耙啊?,“逃命”的“命”,適宜組成詞語讓學生識記,不要孤立地去認。如,“野鴨、野草、野花”“救命、活命、生命”。
B:模仿
提示學生模仿:
狐貍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_____!”
山羊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 ):“________!”
小鹿一聽,就 _______。 他( ):“_________! ”
爸爸媽媽在家和孩子一起做角色演出,對孩子增強語文學習非常有益。
C:理解
1.“熱鬧”這個詞是本課文章“意境”最為突出的表現(xiàn)。想象這種“熱鬧”場面,讓孩子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么多動物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咕咚”是誰,“咕咚”為什么可怕?只是看到別人要逃命,就認為一定非常危險,從而慌成一團的樣子。
2.為什么只有野牛有疑問?小兔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拔腿就跑,其他動物也都跟著逃跑,只有野牛問“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里發(fā)出的聲音。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分析一下,野牛的性格、體型、語氣等,從而理解文章各角色的設(shè)定。
書寫重點
象:11畫,上下結(jié)構(gòu)。上收下放,一捺最舒展。重心要對正,形體偏長。下部三個撇有長短,間距勻稱。第六撇是從扁扁的“口”中斜出。
書寫:“家”“象”
指導書寫“家”,步驟同“象”。
寫一寫:家里、大家、家長、大象、象牙、氣象。
父母的作業(yè)
1.請讓孩子把這些字組成詞語,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詞語接龍游戲,擴大孩子們的詞匯量從平時的點點滴滴開始。
2.請和孩子們一起分角色朗讀這篇文章。
3.推薦孩子看看動畫片《咕咚來了》。
(掃描二維碼,觀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