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叔子院士
20年前,有一場演講讓我受益匪淺,且至今難忘。我記得那場演講的時間是2000年12月18日上午。
當時我是作為湖北省骨干教師培訓班的學員,在湖北教育學院接受為期一個月的專業(yè)培訓。其間,培訓機構(gòu)的領導得到消息說,楊叔子院士有一個演講將在湖北省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便和組織者聯(lián)系。于是我們也就有了去聆聽楊院士的演講的機會。
楊叔子,1933年出生,江西湖口縣人,1952年考入武漢大學機械系。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后,楊叔子于1956年畢業(yè)于華中工學院。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教育家,在國內(nèi)外有很大影響。1993年1月至1997年6月曾擔任武漢地區(qū)的著名高校華中理工大學(前身為華中工學院,1988年更名為華中理工大學,2000年院校合并后為現(xiàn)在的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楊叔子院士雖然是從事理工科研究的,但是非常重視人文教育,特別是非常重視理工科大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們這些學員都是中學語文老師,這又讓我們對這位著名的院士產(chǎn)生了許多親近感和崇拜感。
這天早晨,我們很早就吃了早飯,然后乘車到達湖北省圖書館的報告廳會場。我們生平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中科院院士,而且也是第一次聆聽院士的演講,大家都對這個講座有很大的期待,心情非常激動。我們走進會場,看到會場的會標是:中華詩詞演講會暨《曉春詩選》捐贈儀式。這次會議所謂的“捐贈”是次要內(nèi)容,會議的主要內(nèi)容是楊叔子院士的主題演講。當時我們都不知道曉春是何許人也,但是推測可能不是一位專業(yè)詩人,而是一位業(yè)余作者,他的主業(yè)應該是黨政部門的領導工作。
后來我了解到曉春即徐曉春(1934—2017),湖北省羅田縣人,1993年至1998年,擔任湖北省第八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曾擔任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湖北省第五、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省委委員。
其實,徐曉春晚年還有一個重要的職務,2004年和2008年,在湖北省詩詞學會第四、第五屆會員代表會上,他當選為湖北省詩詞學會的會長,而楊叔子院士則是該學會的名譽會長;同時徐曉春還長期擔任《湖北詩詞》雜志的主編。
我們走進會場的時候,主席臺上已經(jīng)坐滿了人,主席臺下邊也有許多人。但是會場的后邊還空出一大片,想必是特地為我們留出的座位。捐贈儀式完畢后,主持人宣布由楊叔子院士做主題演講。
我記得楊叔子院士開始演講的時候,先是當場讀了他當時為《曉春詩選》所做的一首詩,開頭兩句是“從政從文五十春,政事文存任人評”,最后一句是“兩袖清風眾仰欽”,第三句我沒有來得及記全,只剩下“窗前矚目”四個字,楊院士說話太快,要全記下來還得要有比較快的書寫速度。說完這些,楊叔子院士就開始談中國文化的偉大和它的獨特性。他說,古埃及文化中斷了,印度文化中斷了,但是只有我們中華文明沒有中斷,中華文化是偉大的,而中華詩詞則是中華文明皇冠上的明珠。
這是開場白,接著楊叔子院士進入演講的主題: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交融的問題。他首先強調(diào)人文的重要性,其關系到民族的存亡,社會的進退,個人人格的高低,個人的智愚,行為的文野,事業(yè)的成??;然后則論述科學與人文的相通相融。
他認為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求是、求真,而人文要解決的問題是求善。科學與人文的相通相融才能構(gòu)成正確的追求目標,才能形成正確的客觀基礎,才能構(gòu)成個人與他人、自然的和諧關系,才能真正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
他特別強調(diào)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性,邏輯是證明對不對的問題,屬于科學的范疇;而靈感、穎悟則屬于形象思維,屬于人文化的范疇??茖W工作者已經(jīng)具備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再加上有很好的形象思維能力,則能夠在科學創(chuàng)新的領域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楊叔子院士在講話當中真正做到了將科學技術和人文情懷合二為一,他講到了人的大腦與思維的關系。他說,人的左腦主要是管邏輯思維,而人的右腦主管形象思維,開發(fā)右腦是當前人們研究的目標,因為右腦是左腦容量的幾百萬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主要是開發(fā)右腦。
他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文學藝術作品,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如,他對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做這樣的分析——物體的長度和光譜的長度巧妙結(jié)合便會產(chǎn)生“紫煙”的視覺效果等。
楊叔子院士在主題演講的最后又聯(lián)系到了詩歌創(chuàng)作。他說,詩歌寫得準不準確,這與科學性有關,能不能留給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這是人文化的問題。“字少、式合、韻美、情真”,這才是美的詩詞。他的演講內(nèi)容豐富,新意迭出,生動形象,非常吸引人,激起一次次熱烈的掌聲。
楊叔子院士作為一位科研工作者,在科學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而他在人文領域的建樹也是令人矚目的。他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驕人的成就,除了他對國家、對事業(yè)的熱烈的愛,自己過人的稟賦之外,還在于他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不是單一型的,而是復合型的。也就是說他不僅有深厚的理工科的知識和能力的積累,而且在人文學科方面也有很深的積累,讓很多人文科學工作者也感到自嘆弗如。這正如飛鳥單翼不能奮飛,而雙翼配合,才能夠“鯤鵬展翅九萬里”!
我們知道,楊叔子院士當時擔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的時候,特別強調(diào)人文教育。在他的提議下,一個高等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決定誕生了:凡屬華中理工大學的畢業(yè)生,無論是碩士生、博士生,還是本科生,都必須通過學校組織的“中國語文水平達標測試”,不合格者不頒發(fā)學位證書。
楊叔子院士在這次會議上所演講的內(nèi)容,還在不同的場合講過,最后經(jīng)過整理,他的論文《時代的必然趨勢: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交融》在《中國高教研究》上發(fā)表,后來著名的文摘刊物《新華文摘》也轉(zhuǎn)載了這篇文章。此后,許多著名高校也開始重視大學生的人文教育,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文風暴”由此發(fā)端,并迅速席卷全國,清華、北大、南開等名校紛紛加入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大潮。
作為一位著名的科學家和教育家,楊叔子院士非常重視詩歌文化的教育,有人稱之為“當代詩教理論的主要奠基者與開拓者”。他在《科學人文相融,愛國與創(chuàng)新與共》一文中指出:“邏輯思維是正確思維的基礎,而形象思維是正確思維的主要創(chuàng)新源泉?!彼凇段幕と宋摹そ逃ぴ娊獭芬晃闹袑υ娊涛幕幸欢尉收撌觯骸敖逃饕俏幕逃?;我國所謂的詩教,主要就是通過中華詩詞而進行的人文文化教育?!?/p>
他特別強調(diào)人文教育中的“詩性智慧”,這種所謂的“詩性智慧”實際上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詩性智慧發(fā)揮著其對文化發(fā)展、教育理念、詩詞藝術、詩詞研究、詩詞評論與詩教育人的基礎作用。
為了弘揚中國傳統(tǒng)詩詞文化,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1990年,華中理工大學成立了一個傳統(tǒng)詩詞創(chuàng)作的團體——瑜珈詩社,楊叔子院士是詩社的主要成員之一,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頗豐。
2010年 5月23日,瑜珈詩社成立20周年慶典暨國學研究院中華詩詞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時任湖北省詩詞學會會長的徐曉春親臨大會祝賀,并且在大會上做了講話,他說:“事實證明,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不僅沒有矛盾,而且是相輔相成的。詩詞教育對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具有很大作用?!Mょ煸娚绯浞职l(fā)揮中華詩詞‘立德、勵志、怡情、育美、啟智、創(chuàng)新’的教化功能,推動詩詞進高校,實現(xiàn)中華文化的大繁榮和大發(fā)展而貢獻力量!”
從這段講話當中可以看出,徐曉春和楊叔子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他們對于詩教的觀念應該是相同或者接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