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園 殷暉
2020年的超長假期,“凱叔講故事”在44天里免費開放10000多種核心精品故事、2400多節(jié)教育課程,用孩子喜歡的視頻動畫、感興趣的音頻故事向病毒“宣戰(zhàn)”,陪伴“宅”家的孩子。故事是搭建情感的橋梁,今天,我們給孩子講的故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適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好故事從何而來?幸福的童年是什么模樣?帶著這些疑問,“凱叔講故事App”創(chuàng)始人王凱(凱叔)。
“故事是活的,希望它們永遠流傳下去”
《教育家》: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故事的陪伴。從兒童視角出發(fā),“凱叔講故事”在內容上有著怎樣的創(chuàng)作原則?
凱叔:兒童是天生的藝術鑒賞人,要想生產(chǎn)極致的好故事,就要懷一顆匠心,學會傾聽童心,把它做成工藝品。
在內容創(chuàng)作上,我主張一種兒童教育觀,即“獨立人格,延時滿足,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永不磨滅的好奇心”。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做到這四點,他這一生不但會有自己的成就,還會有幸福的人生體驗。
如何打造極致故事?“凱叔講故事”創(chuàng)作極致兒童內容有3個關鍵詞——快樂、成長、穿越。為此,我們努力做好三件事。首先,把堅持打造故事內容的“快樂”屬性作為創(chuàng)作的第一原則。我認為如果不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就沒資格帶他成長。其次,搭建故事意境中的認知階梯,激發(fā)孩子成長的內驅力。父母抑或是教育工作者只為孩子提供快樂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帶領他們成長,才有更好的未來。最后,一個好故事必須具備穿越時間的能力,在若干年后還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成長的價值,經(jīng)受住時間的檢驗成為經(jīng)典。
《教育家》:怎樣看待傳統(tǒng)故事中的價值取向與現(xiàn)代價值觀建設的問題?
凱叔:今天的教育理念要因新時代的孩子而改變,今天的教育內容也要用現(xiàn)代價值觀去重塑。中華傳統(tǒng)故事作為發(fā)源早、生命力強的一種教育形態(tài),蘊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民族情感,對于孩子們來說,在老故事里找尋人文歸屬,需要在漫長的歲月中沉浸體驗。
傳統(tǒng)故事還能原原本本地講給孩子們聽嗎?直面真問題,我們選擇往前走一步,以尊重經(jīng)典為前提,結合當下語境重塑“昨天的故事”,嘗試用適合當代孩子的話語表達,將經(jīng)典帶到這個時代,帶到孩子們的身邊,在堅守與創(chuàng)新中讓老故事煥發(fā)新的生機。
《教育家》:尊重原著與重塑經(jīng)典之間,您如何給兒童講好傳統(tǒng)故事,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
凱叔:在低幼啟蒙階段,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接觸名著,從小浸潤民族文化。既忠實于原著又適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好故事從何而來?如何堅守并挖掘傳統(tǒng)的優(yōu)秀價值?
什么是堅守?堅守其實意味著突破,你如果不敢突破,就說明根本不知道自己堅守的是什么,因此,我們歷時3年編著、播講完成的《凱叔·西游記》,重塑經(jīng)典中帶有中國味兒的奇幻故事。電視劇《西游記》中藏著幾代人童年的記憶,由于原著中一些內容已經(jīng)不適合講給當代的孩子聽了,我們在創(chuàng)作《凱叔·西游記》的時候,注重梳理并補足故事中蘊含的教育屬性,通過細節(jié)的改編重建價值觀。
比如《真假美猴王》一章節(jié),原著示意唐僧、觀音菩薩、玉帝等都不能辨別真假猴王,最后,兩個猴王來到如來佛祖面前,如來佛拿金缽一照,六耳獼猴現(xiàn)出原形,直接被孫悟空一棍打死。這其中流露出的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的價值取向能否直接講給孩子?如果順著這樣的線索思考下去,我們或許能為孩子打開一片新天地。
對于這段情節(jié),《凱叔·西游記》里講,500年前,花果山一顆奇石受天地造化,修煉生出一顆心,這顆心越長越大,在同一件事上總會有兩種想法。比如,它抬頭看天晴空萬里,剛覺得美好,又覺得陰天才更舒服。它低頭看海波瀾壯闊,覺得好偉大。心里又生出另一個聲音,靜謐的海面才更有力量。當它越長越大,心里不同的聲音就越來越多,終于有一天它越來越痛苦,巨石轟然中開,蹦出了兩只猴子。一個是靈明石猴孫悟空,另一個是六耳獼猴,它們兩個本是一個,心意相通。
世上萬物往往沒有善惡之分,只有不同。知道了不同,認識了不同,接納了不同,才會有大同。當孫悟空意識到該真正認識另一個自己的時候,兩個猴王的臉上沒有了憤怒和怨恨,像是兩個第一次見面的嬰兒,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對方,越看越覺得對方如此熟悉,漸漸地兩個猴王都露出了微笑。這是孫悟空生命當中的一次磨難,也是一次特別大的成長……
當孩子開始有了本我意識,當他學會與自己對話,當他認為真正的敵人有可能是自己,故事便如一粒種子種在孩子的心田,開花結果,滋養(yǎng)生命,教會他們悅納自己、二心歸一。故事即療愈,闡述不同于原著的另一種情節(jié),讓孩子在人生哲理中開闊視野。
“跨越千年的古詩文,與誰感同身受”
《教育家》:您提倡講孩子聽得懂的國學經(jīng)典。作為國學經(jīng)典的重要構成,古詩文對于孩子成長有什么幫助?請談談因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加持,那些盡顯中國味道的古詩文何以走入億萬兒童的內心?
凱叔:自古以來,詩詞直接記錄、表達人們內心的真情實感。孩子學習詩詞的根本目的不是背詩,其價值追求是讓孩子懂詩、愛詩,即在那一刻,讓他和詩人的感受同頻。比如杜甫在《春望》中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看到花開而淚落潸然,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zhàn)。景隨情遷,即使跨越千年,誦讀詩句也能讓孩子與詩人鏈接情感,引發(fā)共鳴。
《凱叔·詩詞來了》研發(fā)之初團隊直面靈魂拷問:我們?yōu)槭裁匆毯⒆釉娫~?流傳到現(xiàn)在的詩詞到底好在哪兒?回到詩詞文化的原點求解,古詩文在漢語文本中的情感表達具有不可替代性,成為特定場景寄托情思的重要載體,所以稱之為經(jīng)典。為此,我們在這部作品中搭建“詩詞大劇院”,打造150部“詩詞戲劇”,讓孩子愛上古詩詞;創(chuàng)設“詩詞音樂廳”,結合150首古詩的意境依次進行編曲、配樂,讓孩子享受背詩的過程;“詩詞脫口秀”幫助孩子提煉總結知識點;“詩詞冒險島”帶領孩子闖關答題,進行知識驗證。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崩畎讓憽对绨l(fā)白帝城》的時候已年過半百,仕途多舛,被流放夜郎。當他行至巫山的時候,唐肅宗宣告“天下大赦”, 這個五十多歲的老人豁然開朗,多了一分少年自在……我們用故事解析感受,通過話劇的表達、原創(chuàng)音樂的渲染,傳遞給孩子們一種樂觀面對人生起伏的心境。又如“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個謎語,面對一些意境比較抽象的詩詞,我們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方式,讓孩子的思緒乘著“紙飛機”回到大自然,在搭建的場景中體味詩詞之美。
當古詩詞與傳統(tǒng)藝術相結合,孩子們主動體會詩人的體驗,這時候他們很難拒絕去走近它、熱愛它。
“嚴厲與放任之間,擇一條平等的育兒之路”
《教育家》: 后疫情期,特殊情境下“凱叔講故事”在呵護關懷孩子們的成長方面有何體會?
凱叔:疫情期間,《凱叔·安全帥小隊》《凱叔·西游記》非常受到孩子們喜愛。在特殊情境下,除了防疫知識之外,孩子們也極其愛聽生活安全知識,他們對于自身的安全感有一種特別的追求。
要幫助孩子們在哪些方面獲得成長?我時常思考這個問題,堅持讓6種成長力——認知力、社交力、審美力、學習力、表達力、思維力貫穿內容創(chuàng)作的始終,倡導知行合一、培育全人。后疫情期的教育也引起了我對“讓更多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這一使命的再思考。我認為,幸福有兩層含義,一是當下感受到了幸福,二是當孩子們長大成人之后,回首自己的童年,依然感覺幸福,他可以感知到自己童年汲取的養(yǎng)分不斷地為未來的幸福添磚加瓦。我們希望即使在特殊情境下也能讓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
《教育家》: 您曾表示:“讓孩子成長是父母的需求,不是孩子的需求,孩子想要的是快樂,‘不著力才是好的兒童教育。” 直面育兒焦慮,在家庭教育方面請給年輕的父母一些建議。
凱叔:曾經(jīng),我們APP后臺收到一條語音留言對大家觸動很大。一個小姑娘用細微的聲音說,“凱叔凱叔,你聽,我爸爸媽媽又吵架了”。背景音里的父母在“咆哮”,從孩子的語調里真切地感受到她的茫然無措,在如此恐慌的時候小女孩居然想到第一時間告訴凱叔。經(jīng)歷這件事后,我們發(fā)現(xiàn)不僅要給孩子講故事,還有更大的責任去教會父母怎樣與孩子平等溝通、如何實現(xiàn)更好的陪伴。
在我們的傳統(tǒng)家庭觀念里,父母希望對孩子擁有十足的掌控力,可能一天到晚把“為你好”掛在嘴邊加以要求。比如當拿出繪本講故事的時候,具體講哪一本是你說了算還是孩子說了算?到底誰擁有翻頁的掌控權?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會不斷地用各種問題打斷你,你能否允許他打斷?如果致使故事沒法講下去,能不能跟他約定一個講故事的規(guī)則,然后共同去遵守?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90后父母,他們選擇平視孩子。我希望爸爸媽媽們在親子陪伴的過程中能真正做到平視,甚至能比孩子稍微弱一點,可能是一個同學的角色,你會發(fā)現(xiàn)這能給他更多社交上的成就感。這個時候孩子探索求知欲會大大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說“不著力”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但“不著力”很難。被看見、被尊重這件事是人的本性。捫心自問,面對親愛的孩子——我們最摯愛的人,沒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時候,你能否選擇跟孩子們道歉,通過平等對話讓孩子得到一種安全感?在嚴厲和放任之間,我們發(fā)現(xiàn)還有這樣一條平等的育兒之路,讓家長和孩子彼此都能收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