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孔懿
近日參加某小學的一個教師沙龍,沙龍主題是“回歸教育的初心”。圍繞這個主題,教師們以一個個小故事為引子,暢談自己教育實踐的體驗和感悟,有自我反省,也有相互警示;有思想的彼此碰撞,也有觀點的相互印證。以小寓大,小中見大,生動活潑,效果甚佳。
教育的初心即教育的本義:“使人向善”。這里的“善”是道德的善,也是涵蓋德、智、體、美、勞的完善。教育的初心是教育者所應秉持并永葆的初心。
教育者的初心是一顆童心,是未曾受到世俗污染的純潔的赤子之心。不知掩飾,不會做作,心口如一。人在成年之后,世俗生活的霧霾往往會蒙蔽我們的本心,使我們漸漸遠離童心。不過,我們畢竟曾經(jīng)是兒童,因而能掃除塵?;謴屯?,即站到兒童立場上,與兒童平等相處,將心比心,成為兒童的知心朋友,在與兒童的真誠交往中獲得教育靈感。
教育者的初心是一顆仁愛之心。這意味著教師能以善心看待兒童,寬容兒童的淘氣甚至惡作劇,但堅信兒童不會故意做壞事,不以成人世界的標準評說兒童的失誤或錯誤,熱心與兒童相處,與兒童為善,成兒童之美。同時,千方百計滿足每一個兒童的精神需求,在任何一位兒童渴望得到理解、幫助、指導、依靠的時候,給予充分的理解、有效的幫助、精當?shù)闹笇?、有力的依靠,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把整個的心獻給兒童。
教育者的初心也就是教師的良心。首先是對兒童和教育的信心,相信兒童的潛能能通過教育得到充分開發(f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每個兒童都能通過教育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樣的信心是教師責任心的基礎。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社會將希望寄托在學校和教師身上,教師的責任不言而喻。在責任心驅(qū)動下,教師會留心發(fā)現(xiàn)和潛心思考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探索規(guī)律,以求教育工作得心應手。責任心還表現(xiàn)為耐心,教育常常意味著等待。一粒有生命力的種子,前天沒發(fā)芽,昨天也沒發(fā)芽,今天還沒發(fā)芽,但是明天或者后天必定會發(fā)芽。責任心也表現(xiàn)為細心。每個兒童看上去都差不多,其實各有一套蘊藏著不同奧秘的密碼,而且每天都在發(fā)展變化,只有細心觀察比較,才能發(fā)現(xiàn)每個兒童的個性特點和微小進步,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像呵護荷葉上滾動的露珠那樣,小心翼翼地呵護兒童的自尊心和上進心。
在教育路上走著走著,有時便會偏離甚至背離初心,這就需要教育者不時回望,及時回歸。只有初心不改,持之以恒,教育者才能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增進慧心。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