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墓葬漢畫中的“生命”美學

2020-07-01 08:43:48高梓梅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升仙西王母巫術(shù)

高梓梅

(鄭州工業(yè)應(yīng)用技術(shù)學院, 鄭州 451150)

出土的墓葬畫像鮮活、靈動,跳動著生命的音符,展現(xiàn)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給人以活力和美感。無論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或是玉兔搗藥、騎鹿升仙等,幅幅畫像以其獨特的個性,體現(xiàn)著“天地與我為一,萬物與我并存”的生存意識?;钪娜藨?zhàn)災(zāi)辟邪力求天人相和;死去的人升仙重生,生命長存,畫像成為先民寄托生命活動的藝術(shù)形式。這種形式“它時時顧念著人的現(xiàn)實歷史境遇,顧念著人的生存意義、顧念著有限生命的超越,顧念著生命務(wù)必神圣的東西,必須小心恭護的東西,充滿著愛意、虔敬的東西。”[1]漢畫以生命為美,追求長生的主題,不僅僅是先民的生存智慧,更是對生命的贊美和謳歌。

一、生命美學求源

中國人向來以生為美,將生命置于審美的至高境界。儒家愛生,道家貴生,道教神仙信仰永生,生命成為中國哲學的核心和美學范疇。出土的墓葬畫像為生命美學的藝術(shù)再現(xiàn),更是儒、道生命哲學的闡釋。

(一)儒家愛生

生命是“中國古代哲學與美學的基本精神?!盵2]生命決定一切,無論儒家,或是道家都異??粗厣陨鼮槊?。孔子創(chuàng)立儒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愛人本身就體現(xiàn)著對生命的重視??鬃釉凇墩撜Z·先進》中提到:“未知生,焉知死?!卑焉旁诟哂谝磺械牡匚?。《論語·鄉(xiāng)黨》載:“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瘪R廄發(fā)生火災(zāi),孔子不問馬的死傷,而先問是否傷到人的性命,體現(xiàn)了孔子對生命的珍愛。珍愛生命的審美思想到了漢代有了新發(fā)展,董仲舒把人的生命與天等同,他在《春秋繁露·為人者天》中提出:“人之形體,化天數(shù)而成;人之血氣,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笔钦f人的生命具有天的神性特點。《周易·系辭上》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 , 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鄙袆?chuàng)造生命,生生不息之意。生生是天地的核心,只有生生不息,化生萬物,才能日新月異,將生命與天地相參,與日月共存。《中庸》提出:生生“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庇纱?,儒家的生生審美精神有著強烈文化主體性,它引發(fā)人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自強不息創(chuàng)造與天地相和的生存環(huán)境。

(二)道家貴生

老子創(chuàng)立道家,道家具有濃厚的“貴生”傾向,老子尤其愛生、愛身,認為:“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笔钦f像尊重自己的身體一樣尊重天下人,沒有什么比身體更寶貴。身體是生命之所寄,沒有了身體,生命就無所托,沒有了身體也就沒有了生命。清哲學家戴震提出:“一陰一陽,流行不已,夫是之謂道而已?!盵3]在流行不已的過程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钡乐赶蛄颂斓刈匀蝗f物的生生不息,更包括人的生生不息,生生不息是天地的大美,而大美成為人自在生命的內(nèi)涵。但天災(zāi)人禍危機生命,于是人類改造自然,消災(zāi)除異,力求實現(xiàn)天人相和的渾然之境。道家注重養(yǎng)生、愛生,用“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钡牡览?,送給人以保全自身的法寶。到了漢代,道家思想又有了新發(fā)展,劉安在《海南子·要略》中提出:“賤物貴身”,“欲一言而寤,則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則賤物而貴身;欲三言而究,則外物而反情。”將生命置于天地萬物之上,要求人養(yǎng)生。

(三) 道教永生

東漢末年,道教誕生,道教以道家貴生、重生思想為理論基礎(chǔ),進一步演繹為得道升仙,長生不死。而道在老子的《道德經(jīng)》里被認為是超時空的永恒存在,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并賦予“靈而有性”的“神異之物”。認為人若得“道”,就可成仙,長生不死。道教向人們提出:“夫稟氣含靈,唯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于生?!辈l(fā)出“人居天地之間,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故凡人一死,不得復(fù)生”的警告,要求人們珍惜生命,追求生的樂趣。《老子想爾注》是對老子思想的進一步闡發(fā),同時也是漢末道教典籍,它從理論上發(fā)揮了《老子》長生永生的方法:“求長生者,不勞精思求財以養(yǎng)身,不以無功劫君取祿以榮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覆穿,不與俗爭,即為后其身也;而且此得仙壽,獲褔在其俗人先,即為身先?!边@五個“不”闡釋的是養(yǎng)生“得仙壽”的方法。人類對生的向往,對死的恐懼促進道教的發(fā)展,并形成一系列煉養(yǎng)長生的途徑,如煉丹,辟谷、守一、存思等。葛洪的《抱樸子》則奠定了道教的修煉成仙的理論基礎(chǔ),要求修煉者養(yǎng)精、養(yǎng)氣、養(yǎng)神,促進了人對身體的保健。道教神仙信仰迎合漢代先民重生的文化心理,墓葬畫像蘊含永生、重生生命美學。

二、墓葬漢畫像生命美學軌跡

墓葬畫像可謂是生命傳輸、生的追求。無論騰空奔馳的駿馬,交尾的伏羲女媧,美妙的舞樂百戲,還是危襟正坐的東王公、西王母,展翅欲飛的朱雀等,一個個姿態(tài)夸張,情感熾烈,體現(xiàn)著生命美學的藝術(shù)形式。正如宗白華先生所說:美是豐富的生命在和諧的形式中。

(一)生命延續(xù)的渴求

生命是人類一切活動的決定因素,有了生命就有了一切。因此,中國古代哲人將生命看作是天地之大德,渴求生命的延續(xù)。墓葬畫像以其空靈、虛實的姿態(tài)無聲地展示著對生命的渴求與延續(xù)。

1.高禖祭祀 儒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驅(qū)使著人類對高禖的祭祀,渴求生命誕生。蔡邕在《月令章句》中說:“高, 神名也, 猶媒也。吉事先見之象。謂人之先, 所以祈子孫之祀……后妃將嬪御, 皆會于高, 以孕妊也?!?古代有祭高禖的習俗,時間在“仲春之月?!薄稘h書·禮儀志》:“仲春之月,立高禖于城南,祀以特牲?!睗h畫是漢代生活的反映,南陽、徐州等地出土的高禖圖像,記載的就是對高禖的祭祀圖中中間一巨人(神媒),一手拉著人首蛇尾的伏羲,一手拉著人首蛇尾的女媧,用力往中間撮合,顯然是讓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結(jié)成夫妻,生子繁衍人類,體現(xiàn)著先民對生命延續(xù)的渴求。漢代受“夫妻居室,人倫之大”理念的支配,對子嗣異常看重,祭祀神媒,神靈庇佑,促成男女結(jié)合,以繁衍生息。漢代戰(zhàn)亂頻繁,生活饑荒,帶來人口匱乏,漢政府鼓勵生育:《漢書·高帝紀下》中說: “民產(chǎn)子,復(fù)勿事二歲?!薄逗鬂h書·章帝紀》載:“人有產(chǎn)子者復(fù),勿算三歲。今諸懷妊者,賜胎養(yǎng)谷人三斛,復(fù)其夫,勿算一歲,著以為令?!痹谡畹墓膭钕?,祭祀高禖、生育子嗣成了漢代人的熱潮。南陽、徐州墓葬分別出現(xiàn)高禖畫像,是漢代先民撮婚姻,求子嗣渴求生命的真實反映。

徐州出土 南陽出土

2.崇尾求子 求子是人類渴望生命活動的形式,這種形式“是對于生命的一種鼓勵。”[4]李劍國認為:“白狐而九尾, 并非故為虛誕, 其中包含著生殖崇拜的意義?!盵5]一是九尾求子。四川省彭山縣出土的西漢畫像石,畫面上西王母的右側(cè)刻有九尾狐,四川新都出土畫像石, 西王母的右側(cè)也刻有九尾狐。世上本無九尾狐,而九尾是在狐尾大的基礎(chǔ)上衍生的結(jié)果。漢代鼓勵生育,先民賦予狐以九尾和神性,并刻于西王母身邊,顯然具有生命延續(xù)不息和子孫旺盛的內(nèi)涵,即希冀“子孫延息, 于尾明后當盛”的心理活動。二是交尾求子,墓葬畫像刻繪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大多是人首蛇尾,而且兩尾相交。如唐河湖陽出土的西漢畫像石,兩人手中分別舉著日輪和月輪,兩尾相交;南陽熊營出土的東漢畫像石,伏羲、女媧二神手中持曲炳華蓋,兩尾相交。生子寓意更為明顯的是睢寧雙溝出土的伏羲女媧交尾圖,畫面上二神的尾特別大,兩尾相交的下面分別還有兩個小人,象征他們交尾后繁衍的后代。交尾是對生命渴求的期盼,更是先民生命審美的藝術(shù)形式。

4.拜月求子 拜月是漢代先民最常見的祈求生命活動的形式,拜月實為拜月中的蟾蜍和兔子。蟾蜍,產(chǎn)子多, 繁殖快,生殖力強?!短接[》卷四引《春秋緯演孔圖》中說:“蟾蜍, 月精也?!薄霸抡? 陰精之宗, 積而成獸, 像兔蛤焉?!蹦详柺谐鐾恋逆隙鸨荚庐嬒袷? 畫面滿月內(nèi)就刻一蟾蜍;四川郫縣出土的漢代石棺上伏羲女媧畫像,女媧手擎月輪中也刻有蟾蜍,月中刻蟾蜍是人類求子心理的反映。月中有兔亦是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太平御覽》卷十四引《五經(jīng)通義》說:“月中有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蜍, 陽也。而與兔并明, 陰系于陽也?!背鐾恋臐h畫像多有刻繪。如南陽白灘出土的牛郎織女畫像石,織女上方有七星環(huán)繞的月亮,月中刻繪一玉兔;南陽宛城區(qū)出土的日月合璧圖像中,月中亦刻有玉兔;陜西綏德征集的漢畫“周穆王會見西王母”畫像,在西王母的左邊有一月輪,月輪中刻有奔跑的玉兔等。墓葬畫像凡刻繪月的,月中必刻玉兔,玉兔成為月亮的代名詞。兔子生殖力極強,一月一孕,拜月是人希望也像兔子一樣多生子孫。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東方所強調(diào)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普遍的生命力, 不是思想意識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創(chuàng)造力?!盵6]渴求生子實為對生命的渴望,是先民渴求新生命到來的活動形式。

(二)生命超越的渴求

當人意識到生命有限時,沖破生命局限,維護生命,擺脫死亡成為人類追求的目標。儒家鼓勵人類繁衍子嗣延續(xù)血脈;道家教人養(yǎng)生、貴生;道教引人修道成仙,長生不死;而泊來的佛教則告訴人死后或升天,或轉(zhuǎn)世,生命永存。這一切都吻合人類對生命超越渴求的心理,漢畫種種沖破生命局限活動形式,都是先民生命美學的顯現(xiàn)。

1.仙藥長生 吃仙藥長生是道家神仙信仰的核心,更是生命不死方式。“人用以與死亡相對抗的東西就是他對生命的堅固性、生命的不可征服、不可毀滅的統(tǒng)一性的堅定信仰?!盵7]吃仙藥長生是人用以與死亡相對抗的東西,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傳統(tǒng)社會,人們堅信仙藥的存在,“蓬萊、方丈、贏洲, 其傅在渤海中……蓋嘗有至者, 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盵8]傳說的仙藥成為先民維護生命的靈丹,司馬遷《史記》就記載了秦始皇派徐福等人出海尋仙,求藥的故事。漢代讖緯流行,人們維護生命,渴望超越生命成了主流。南陽出土的“嫦娥奔月”就是嫦娥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的仙藥飛升月宮的畫像。高誘對《淮南子·覽冥訓》“嫦娥奔月”注說:“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 未及服食之, 姮娥盜食之, 得仙……”嫦娥住月宮長生不死。同時,漢畫還形象地描繪了仙藥的出處,鄭州新通橋出土的畫像磚,畫面上,右邊是戴勝的西王母拱手跽坐在昆侖山巔,左邊一只站立兔子持杵棒正在搗藥,山東等地出土的西王母畫像都有玉兔搗藥的內(nèi)容?!短接[》引《樂府詩》曰: “采取神藥山之端,白兔搗成蝦蟆丸?!薄稑犯娂啡摹断嗪透柁o·逃行》曰: “采取神藥若木端,白兔長跪搗藥蝦蟆丸?!庇纱耍祟惪是蟮南伤幨俏魍跄干磉叺挠裢萌∪裟緭v致而成的。

2.死后升仙 生命的有限性,使得先民不得不面對死亡,道教的神仙信仰指明了人死后的去向,撫慰了死亡給人生命帶來的精神壓力,吻合了人期盼得到適合自己永生的樂土心理?!叭祟惻c其他一切動物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就是能夠用意識的力量來維護生命?!盵9]人總是要死的,死后靈魂升仙成為先民維護生命的意識力量。升仙成為墓葬畫像的主題,途徑有兩種:一是瑞禽神獸羽人導引。如洛陽燒溝村卜千秋夫妻合葬墓,墓室頂部的長卷壁畫,描繪的就是墓主靈魂升天的畫面:女墓主立在一只三頭鳳鳥的背上,男墓主立在一條巨龍身上,正在向仙界飛升。南陽漢畫館祥瑞廳陳列的“乘龍騎虎”畫像石:畫像正中刻一人騎于虎背上,為墓主靈魂,二仙人導引靈魂升仙。除此,還有乘龜?shù)纳傻模缒详桏梓雿彸鐾恋膱D像:一人手持芝草,乘于龜背之上前行。(見下圖)靈芝在先民的信仰里稱為仙草、龜是長壽的象征,有生命長視久安之意。而鄢陵出土的畫像磚則是乘麒麟升仙(見下圖)。

南陽軍帳營出土

南陽麒麟崗出土

鄢陵出土

二是仙界神人的招引。如山東嘉祥武氏祠左石室頂部畫像,西王母和東王公刻于中部,下刻車馬和一跪求者,這一跪求者就是墓主的靈魂,在西王母和東王公的招引下,他已來到仙界。三是利用神樹升仙。在先民的信仰里,神樹是不死之樹,是天界的象征,神樹旁多刻西王母、玉兔、仙鹿等,表示為仙界,而神樹象征著升天的天梯。“這些樹或作為天地間人神交通的工具,起著天梯的作用;或充當著提供生命活力的源泉。”[10]

3.巫術(shù)施展 朱良志說“人們對死的反思終結(jié)于對生的把握?!盵11]巫術(shù)是先民采取的控制災(zāi)難、對生命把握的虛幻手段。巫術(shù)實為迷信,但“即使是最荒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類本質(zhì)的永恒本性?!盵12]喜生厭死是人的本性,生命高于一切是人的共識。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傳統(tǒng)社會,人可借助巫術(shù),利用外界神力來消災(zāi)避難,維護生命。因此,巫術(shù)對人具有慰藉作用,使人能煥發(fā)精神,戰(zhàn)勝對生命困擾的各種災(zāi)難。信巫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漢代更為熾烈?!爸袊拘盼?,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興巫風,而鬼道愈熾。”[13]漢代的種種巫術(shù)行為墓葬畫像多有反映,如祈子巫術(shù)、祈命巫術(shù)、消災(zāi)巫術(shù)等。祈子巫術(shù)是漢畫重要題材,如伏羲女蝸交尾圖、撮合男女成婚的高禖圖、尾宿女宿星象圖等。這些圖像蘊含著巫術(shù)的特性,傳遞著神祇的超人功能,即利用神祇力量,生育子嗣,延續(xù)生命。祈命巫術(shù)最典型的可謂北斗信仰,先民相信祈北斗可以延續(xù)生命,這一巫術(shù)行為墓葬漢畫最為常見。如山東滕州出土的禹步踏斗巫術(shù):畫面上一巫師,正沿著北斗的方位,踏著星點,走成北斗七顆星圖行,以獲得北斗的神秘力量以祈命。消災(zāi)巫術(shù)也是墓葬畫像重要題材,如南陽唐河針織廠出土的“虎吃女魃”畫像,實為先民舉行避旱祈雨巫術(shù)活動,即借助虎的力量解除旱災(zāi)。

生命是美好的,生命能創(chuàng)造一切,能帶來社會的發(fā)展,能帶來日新月異。巫術(shù)雖為虛妄,但表現(xiàn)的是對生命的維護和延續(xù),是先民維護生命的虛幻方式。

三、畫像蘊涵的生命美學觀

方東美在《中國人生哲學》中說:“一切美的修養(yǎng),一切美的成就,一切的美德欣賞都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生命欲之表現(xiàn)?!盵14]墓葬漢畫體現(xiàn)的種種維護生命的手段,就是漢代先民創(chuàng)造生命欲的形象化表現(xiàn)。

(一)“天人合一”的和諧美

《周易·文言傳》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這“三與”“三合”概括的是人的生命宗旨,即天人合一。和諧是生存之道,生命延續(xù)之方。天、地、人和諧,形成大美,人才能生活在天地間,生命才有保障。因此,“天人合一”可為天地萬物息息相通的生命哲學。而中國式的美學從來就是生命哲學,為追求天地之大美,古代明哲們特別強調(diào)“天人合一”。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天人之際,合而為一”、“以類合之,天人一也”,由此提出“天人感應(yīng)”思想:“天地之符,陰陽之副,常設(shè)于身,身猶天地。……天以終歲之數(shù)承認之身,故小節(jié)三百六十六,副日數(shù)也。大節(jié)十二分,副月數(shù)也,內(nèi)有五藏,副五行數(shù)也,外有四肢,副四時數(shù)也。”(《人副天數(shù)》)董仲舒不但將人的身體結(jié)構(gòu)將天一一對應(yīng),就連人的剛?cè)嵝郧椤⑾才返仍谧匀滑F(xiàn)象中也找到了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既然“天人合一”,天和人就會互相感應(yīng)。漢代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yīng)”思想,是對人生命審視后提出的生命哲學。它的美在于引導人創(chuàng)造生存環(huán)境,延續(xù)生命。而墓葬畫像作為漢代先民審美思想反映的藝術(shù)形式,形象地反映了深入骨髓的“天人合一”生命美學觀。如南陽市東關(guān)出土的“日月合璧”圖。畫面上:一只烏背著一個日輪,日輪內(nèi)有象征月亮的蟾蜍。再如南陽麒麟崗漢墓前室墓頂刻繪的天象圖: 正中刻繪天帝;天帝兩邊刻青龍白虎;上下刻朱雀、玄武;左側(cè)刻女媧捧月和南斗六星;背景為繚繞的云氣,組成一個墓中小宇宙,使墓主能和諧地生活在宇宙中。無論日月合璧,或宇宙天象,反映的是“天人感應(yīng)”的聯(lián)和星宿觀。除此,墓葬中刻繪的“后羿射日”、“虎吃女魃”等畫像顧念的是人的生存境遇,顧念的是人的生存意義,因此,它昭示著是漢代先民追求“天人合一”的普遍規(guī)律和內(nèi)在本質(zhì)。

(二)陰陽五行相生的生存之道

陰陽相生,生生不息,是漢代生命美學的重要理念。漢代陰陽盛行,其核心是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陰陽兩個方面:太陽,月亮;男人,女人,里外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中說:“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睆埡庠凇鹅`憲》中闡釋了陰陽的內(nèi)涵:“日者,陽精之宗,……陽之類,其數(shù)倚。月者,陰精之宗,……陰之類,其數(shù)偶?!倍秴问洗呵铩ご髽贰逢U釋的則是陰陽的特征和關(guān)系:“日月星辰,或柔或剛。萬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陰陽?!?日為陽之宗,具有陽剛美;月為陰之宗,則為陰柔美,世間萬物生成徂落,俱非自身獨化的結(jié)果,而是陰陽要素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痘茨献印び[冥訓》曰:陰陽“兩物交接成和,而萬物生焉。”“天在下,地在上,天為陽,地為陰,陽氣上升,陰氣下降,二氣交感,萬物化生?!盵15]“五行說”是把世上所有的物質(zhì)形態(tài)都歸結(jié)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洞呵锓甭丁の逍兄x》曰:“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而且這五種元素相生相克,促進萬物生生不息。陰陽五行交合、相生相克是萬物化生的根本,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礎(chǔ)。陰陽五行相生理論奠定了漢代生命美學的思維方式,塑造了漢代生命美學觀,墓葬漢畫像體現(xiàn)得異常充分。如伏羲女媧交尾圖,東王公、西王母圖,雙鶴交首圖,日月同輝圖等。“日月同輝”是在同一畫面上左刻一日輪,內(nèi)有陽烏,右刻一月輪,內(nèi)有蟾蜍,左為東,東為木,為陽;西為金,為陰,日月同輝是月亮旋轉(zhuǎn)方向與地球自轉(zhuǎn)方向一致所形成的天象,而先民則認為是陰陽和諧,是吉祥之照。陰陽和諧、天人和諧,是漢代人追求的生存環(huán)境。先民“事死如事生”將陰陽和諧圖刻于墓壁,希望死者靈魂在陰間能夠和諧生活。南陽麒麟崗出土的漢畫像石,畫面上把伏羲女媧與五星相聯(lián),構(gòu)成陰陽五行圖,彰顯了陰陽五行相生美韻。陰陽五行相生美學理念賦予了萬物機體性的生命意味,生生不息的期望。

(三)生命大限的超越

生命美學不但顧念著生存的意義,而且顧念著有限生命的超越。中國人向來回避死亡,忌口諱言,皇帝死叫“駕崩”,皇后死叫“薨”,民間老人死叫“老了”,或駕鶴西去了等,從不直接說死。但死是必然的,于是從心里上,精神上,行為上,積極尋求長生之道,無論消災(zāi)避難的巫術(shù),還是對仙藥的尋求,都是對生命的維護和留戀。中國人向來以生為美,將生命視為宇宙間的最高真實和貫徹天地的人倫精神,這種真實和人倫精神鼓舞著世人以生命為本體,為最高真實奮斗不息。馬林若夫斯基說:“無論有多少知識和科學能幫助人滿足他的需要,它們總是有限度的?!盵16]它不能免除死亡,不能長命久視,生命的航船早晚會駛向彼岸。面對死亡,沖破生命大限,注重死亡之后生命超越,成為先民追求的虛妄真實。身體的二元結(jié)構(gòu)論,為死后的靈魂找到了去所?!抖Y記·郊特牲》曰:“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故祭求諸陰陽之義也?!被隁鈿w天就是相信靈魂能升仙,生命長存,是“希求這個人生命能夠永恒延續(xù),是對它的全面肯定與愛戀?!盵17]而墓葬出土的畫像是對肯定與愛戀生命的藝術(shù)性詮釋。一是靈魂升仙。如武氏祠左石室屋頂前坡東段畫像的第一層,畫面上數(shù)位羽人在前面騎翼龍引路;一人(墓主靈魂)乘三翼龍駕馭的云車隨其后;后面有羽人乘翼龍隨行。除此,南陽出土多幅升仙圖,有騎鹿的,騎虎的,還有騎龜?shù)摹l`魂升仙是力圖擺脫生命在時空中的局限,達到生命的長存,是先民對生命審美藝術(shù)表現(xiàn)。二是在陰間生活。靈魂既然不死,那么,它就期盼有一方能夠適合自己生存的樂土,這個樂土就是陰間。從出土的墓葬來看,墓室的建造完全按照活人生存環(huán)境,有天空,大地,房屋,生活用品,娛樂等,如南陽唐河針織廠出土的北斗天文畫像,墓頂刻繪北斗星,還刻有陰陽五行的運轉(zhuǎn),讓死者靈魂自由生活在陰間的宇宙間。地下世界作為人類世界的摹本,充滿著世人積極樂觀的生活基調(diào)。這一基調(diào)是對生命大限的超越,是對生命永生的謳歌。

“美是自由生命活動的理想實現(xiàn)?!盵18]墓葬畫像表現(xiàn)的無論尋求仙藥,還是死后靈魂升仙,都蘊含著“天人合一”、陰陽相生生命美學觀,表現(xiàn)的是自由生命活動的理想實現(xiàn)。在生命的自由活動中,人類可祈求高禖,崇拜九尾狐,拜月等,可以生子,延續(xù)血脈;在生命的自由活動中,人類可沖破生命的時空局限,或吃藥升仙,或死后靈魂升仙,生命長存,體現(xiàn)的都是對生命的維護。因此,“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相生,死后靈魂升仙等,共同構(gòu)成了漢代生命美學的文化底蘊,昭示著人類愛護生命,重視生命,共同建設(shè)新文化。

猜你喜歡
升仙西王母巫術(shù)
西王母信仰的大傳統(tǒng)與小傳統(tǒng)
民族藝林(2021年4期)2021-12-06 01:08:59
高鵬礦業(yè)“升仙”
支點(2020年6期)2020-06-19 08:36:13
關(guān)于考古出土的東漢俑研究
《講故事:中國歷史上的巫術(shù)與替罪》
民俗研究(2019年4期)2019-07-04 11:11:58
送餐的巫術(shù)經(jīng)濟學 精讀
英語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女媧補天
空間視角下楚漢葬俗中的鳳凰演變
江漢論壇(2018年1期)2018-02-05 17:24:49
論河南南陽漢畫像石中四神圖像
淺析西王母形象演變及其原因
淺析西王母形象演變及其原因
台中市| 盐津县| 长子县| 沭阳县| 南京市| 大姚县| 牡丹江市| 越西县| 新巴尔虎右旗| 赣州市| 九寨沟县| 务川| 桦南县| 烟台市| 神木县| 蛟河市| 长沙市| 柳州市| 德钦县| 台东县| 阿克| 沙雅县| 怀化市| 光泽县| 沿河| 道孚县| 虞城县| 麻阳| 水城县| 浦东新区| 高尔夫| 临潭县| 长汀县| 潮安县| 古浪县| 青冈县| 石门县| 乐昌市| 郑州市| 沙河市| 察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