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雄奇
“小專題”校本教研,是指基于日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組織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小視角和小專題研究,探討解決問題的小策略,并將研究成果直接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取得實效的教育教學研究行為。近年來,許多農村基層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方式單一,內容單調,活動方式主要是組織公開教學,開展說課評課活動,查閱教案;活動內容比較隨意,缺乏調研和專題策劃,沒有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教研服務教育教學的作用甚微,教師感到價值不大,吸引力不夠,參與積極性較差。
莊浪縣良邑中學是一所農村獨立初中,教師年齡結構輕,大多數教師教齡較短,教學經驗相對不足,教育科研方法欠缺。近年來,學校堅持組織開展“小專題”校本教研,形成了“以研促教、以教促學”的校本教研特色,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yè)成長,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快速提升。
一、“小專題”校本教研的特點
“小專題”校本教研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由教師個人或學科教師合作研究。它是基于具體的教育教學問題,結合教師的個性經驗和反思進行的,具有“微小”的特點;又是集中在某一方面或側面研究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因而具有“?!钡奶攸c。
“小專題”校本教研不刻意追求“前沿”與“熱門”,引導組織一線教師關注和反思自身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開展在“小專題”牽引下的專題化教研活動,基于實踐,根植教學,直面問題,進行“微創(chuàng)新”,探討解決問題的策略,使教師擁有更多的研究機會,系統(tǒng)了解教育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因小而專,因專而深,因深而實,有效解決日常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具有微觀性、實踐性、即時性、廣泛性等特征。
二、“小專題”校本教研的組織與實施
1.樹立“問題即課題”理念,營造“人人有課題,個個搞研究”的良好研究氛圍
教科研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先導,是學校內涵發(fā)展和優(yōu)勢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促進教師教育智慧和教學機智增長的原動力,是普通教師走向優(yōu)秀骨干教師乃至名師的階梯。學校確立“教研強師、教研興?!钡乃枷?,樹立“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著力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為了消除教師對教育科研的畏懼心理,不讓教師產生“教研太過高大上,與日常教學無關”的想法,學校把“小專題”研究作為著力點和切入點,推動教師把教研與日常教學工作聯(lián)系起來,促進教研工作的普及,引導教師認識到: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就是最好的課題,對這個問題的反思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教研,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就是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學能力的提升、個人專業(yè)的成長。學校結合課堂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通過全體教職工大會、教研組活動、印發(fā)學習資料等方式,引導教師充分認識教科研對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自覺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之路,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亦教亦研,常教常新,不斷提高專業(yè)能力。
2.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小專題”校本教研的積極性
學校成立“小專題”校本教研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負責“小專題”研究的組織管理,進行技術性指導,包括選題指導、研究方法指導、立項評審、研究過程監(jiān)管、成果鑒定、結題驗收等。制定學校教育科研三年規(guī)劃、教研工作月例會制度、“小專題”研究管理制度等教研制度,優(yōu)先保證外出培訓、專家到校指導、報刊資料等教研活動經費。建立“小專題”研究激勵機制,制定量化考核方案,將“小專題”研究與評先選優(yōu)、年度考核、績效工資、職稱晉升等掛鉤,以調動教師進行“小專題”研究的積極性。
3.加強教師教研能力培訓,提升教師群體的研究能力
針對大多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不足,缺少做教育科研的方法,不會做科研,畏懼做科研等問題,學校加強對教師的教研能力培訓。邀請縣教研所專業(yè)教師,對全體教師進行課題研究專項培訓;發(fā)揮校內有課題經驗的骨干教師的作用,采取“結對指導”的方式,帶領青年教師做課題研究,使教師掌握課題研究的基本流程、規(guī)律和方法。組織開展課例分析、案例剖析、讀書報告會、“小專題”課題優(yōu)秀論文評選等活動,創(chuàng)造教師研討交流的機會。建立校園教研網絡平臺,設立“小專題”課題研究專欄,以教師博客、跟帖、微信等方式,進行課題研究的心得交流。通過多種方式的教師互動交流,提高教師群體的教研專業(yè)能力,保證和提升教研水平。
4.探索創(chuàng)新基于“小專題”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長效教研機制
每學期開學初,學校組織開展“小專題”征集與篩選,要求教師對自己的班級管理或教學工作進行觀察和反思,找到自己的教學問題,填寫《“小專題”立項申請書》,由學校課題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進行審核,擇優(yōu)立項。編制《“小專題”立項匯編》,建立“小專題”檔案。加強“小專題”研究過程管理,堅持開展常規(guī)性教研活動檢查,對研究過程進行階段性指導。重視和做好“小專題”成果的鑒定與推介,聘請縣內知名教師和學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組織評審團,根據《“小專題”研究評估辦法》,對每項“小專題”的教研水平、推廣價值定量計分,作出中期評估或結題鑒定,力求“小專題”研究也能呈現高水平。將有價值的“小專題”研究成果匯編印制成冊,供教師交流學習。目前已組織開展了“多媒體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傳統(tǒng)板書”“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方法與藝術”“怎樣處理師生關系”等12期校本教研,形成了“確定主題—組織研究—教學實踐—反思提升”的教研方式,以及基于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工作機制,促進了教研工作與教學行為的有效結合。
5.積極構建校本教研特色
通過六年的實踐,形成了“小專題”校本教研的“三化”特點,即切入點問題化、研究方法簡易化、周期短小化。大多數教師能自覺地做好“小專題”研究的三個結合:將小專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與自己急需解決的教學問題結合、與學生學習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相結合。比如,“學科學習中后進生的轉化問題”,在以往的教研中認為它只是針對個別學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每個學科都有后進生,后進生的轉化是每位教師在教學中都會遇到的真實問題,因此這類“小專題”研究提出的解決理念和方法更有普遍的可借鑒意義,如郭小亮老師的“數學學習中‘后進生變‘后勁生”,專門對數學學科中的個別困難學生進行跟蹤研究,并提出了發(fā)展性評價提高其學習興趣的方法,取得了有研究水平、具有實踐意義的研究成果。教學工具的使用也是教師日常工作遇到的具體問題,如“多媒體教學中如何處理‘白板與黑板的關系”“課件的設計與使用效果”等,只要有新意、有效果、能實用,就鼓勵教師進行研究。班級管理和德育工作,許多教師從學生個體入手開展個案研究,如“學生自控能力培養(yǎng)的個案研究”“初二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等小專題研究,通過對幾個學生的個體跟蹤式研究,對學生管理和德育規(guī)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班級管理和德育方法更為精細,探索出成功的德育案例,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由于“小專題”校本教研提倡研究的具體且有針對的研究,推動教師研究風氣逐步向務實轉變,絕大多數教師能夠按照“問題—反思—策略-實踐—再反思”的教研方式,積極主動地進行教育教學研究,自覺地向“教師即研究者”角色轉變。
三、“小專題”校本教研的價值與意義
“小專題”研究作為校本教研的一種形式,在學校發(fā)揮著多方面的作用,對于推動教師專業(yè)成長、促進學校內涵發(fā)展、提升辦學質量,有著其他教研形式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1.培養(yǎng)了教師的問題意識,激發(fā)教師“我要研究”的自覺,研究型教師隊伍不斷壯大
“小專題”校本教研倡導和激勵教師尋找教育教學實踐中真實的“問題點”,從“小”處著手,在“實”字上下功夫,力求教研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讓教師通過“小專題”研究體驗到教研的價值與意義、個人專業(yè)的進步與提升。通過近六年的“小專題”校本教研實踐,教師的問題意識和教研意識明顯增強,校本教研更加切合教學實際需要,更加注重研究的實用價值,激發(fā)了教師的教研熱情。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思考,在思考中不斷改進方法,養(yǎng)成了勤于反思、善于反思的習慣,促進了教師思維方式的轉變,大多數教師由“不思考”向“愛思考”轉變,教研教改意識明顯增強,教育科研能力明顯提升?!靶n}”研究能夠將教育教學問題化整為零或由零聚整,為做“大課題”奠定基礎。許多教師通過“小專題”研究,掌握了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消除了對教育科研的畏懼心理和“教育科研與教學無關”的思想,近三年完成9項省級課題、17項市級課題。
2.有效促進了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推動教師向個性化特色教學發(fā)展
“小專題”校本教研倡導對個人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只要能解決自己的教學問題,都是有效的、有價值的研究,都給予積極的鼓勵。隨著“小專題”研究的深入,許多教師的教學向個性化發(fā)展,課堂也呈現出多種特色和風格?!靶n}”校本教研成果既是教師個人的智慧,也是教師群體的財富,促進了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整體提高。近五年,有28名教師在市、縣課堂講賽中獲獎,培育出數學、英語、物理三個優(yōu)勢學科。有65人次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獎勵。培育出省級骨干教師2人,市級骨干教師3人、學科帶頭人1人;縣級骨干教師9人、學科帶頭人3人。優(yōu)秀教師群體不斷壯大,教育科研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提升教育質量的效果得到初步體現。
3.“小專題”研究為校本教研提供了具體有效的抓手和載體,創(chuàng)新了校本教研組織形式
“小專題”研究從學情、教情、校情出發(fā),由教師個人或科組教師基于教學實踐開展研究,源于教學問題,直接服務于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因而周期較短,見效較快,實踐性強,是校本教研內容和方式的有益探索和創(chuàng)新,對于解決校本教研工作開展不正常、不規(guī)范、淺層次、低水平等問題,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和借鑒價值。
4.“小專題”研究能夠促進教育科研與常規(guī)教研活動有效整合,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升,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小專題”研究直接指向教育教學中的普遍問題、常見問題,如“如何提問更有價值”“合作學習怎樣劃分小組”“分層作業(yè)的設計與實施”“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的意義與方式”等,研究這些“小專題”直接服務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從細微處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注: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規(guī)劃課題“基于‘小專題校本教研助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立項號[2020]PLG370)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