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鏡花緣》
成書年代:約1795-1815年
讓我們認識一種體裁——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也叫章回體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一種主要形式,是由宋元時期的“話本”(即民間藝人講故事所用的底本)發(fā)展而來的。
章回體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分回標目、段落整齊。每一回合的標題往往是一個對仗工整的概括性語句,例如《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立首功”;《水滸傳》第一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既概括了每一回的內容,又通俗易懂。
從內容上講,章回小說大概分為三類: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怪異。
歷史演義,即以歷史為基礎編寫出來的,例如《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不過,這類章回小說往往為了突出人物的英雄特色或者特定的主題,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極力渲染英雄豪氣,丑化反派人物。因此,并不能作為真正的史書來閱讀。
英雄傳奇,大多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或者在一定歷史背景下虛構的英雄人物為描寫重點,例如《水滸傳》《楊家將演義》。
神魔怪異,以神異鬼怪故事傳說為主題,結合宗教、神話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加以講述,例如《西游記》《封神演義》。
李汝珍(約1763-1830),字松石,號松石道人,清代小說家、文學家。
1763年,李汝珍出生于直隸大興(今北京),自幼聰慧,少年時代跟隨著名經學大師凌廷堪學習古代禮制、樂律、歷算,可謂博學多才,尤其擅長文學、音韻、圍棋。
19歲時,李汝珍跟隨兄長前往海州(今屬江蘇省連云港市)。此后,除去兩次短暫外出,李汝珍一生都居住在海州。
因為生性耿直、不附權貴,李汝珍的仕途很不順暢,只做過一些小官。中年以后,更是潛心鉆研學問。采拾地方風物、鄉(xiāng)土俚語、古跡史乘,耗盡數(shù)十年心血,寫成《鏡花緣》一書。
《鏡花緣》全書共一百回,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海外游歷”,第二部分為“花神聚會”。
第一部分“海外游歷”的主人公為唐敖。
故事的背景發(fā)生在唐朝。武則天登基,一日,天降大雪,武則天詔令百花齊放,為其助興。眾花神無奈遵命,依令開放,也因此違反了天條,被貶到人間。
唐敖本是當朝探花,但仕途不順,于是隨著妻兄林之洋,好友多九公一起出海航行。一路上,他們游歷了黑齒國、白民國、君子國、兩面國、犬封國等幾十個國家,見識了各種奇人異事、奇風異俗,并解救了流落海外的十二位花神轉世的女子,最終得道成仙。
第二部分則圍繞唐敖的女兒唐小山展開。唐小山本是百花仙子,轉世成為唐敖的女兒。她思念父親,出海尋父。在父親的授意下,唐小山改名“唐閨臣”,赴京參加女科考試,遇到了眾花神轉世而生的才女。眾女子相聚“紅文宴”,各展其才,盡歡而散。
唐敖是《鏡花緣》的主人公,也是整部書里最重要的人物。他才思敏捷,在科舉考試中得中探花,但卻因為與起兵反武的徐敬業(yè)、駱賓王等人結拜,被降為秀才。
唐敖心灰意冷,于是棄絕紅塵,隨著妻兄林之洋、好友多九公出海游歷。一路上,他們經歷了幾十個國家,見識了很多異域風情。雖然一心游山玩水,但唐敖善良重義的性格卻一點兒都沒有改變。
十二花神轉世的女子身陷危難,他仗義疏財,一一解救;妻兄林之洋被女兒國國王扣留,他冒險相救;就連兩條被漁民網住的人魚,他也不忍心看著她們被抓,也盡力相助。
林之洋是唐敖的妻兄,是一個做海船生意的商人。但在他的身上,卻沒有那些小商人唯利是圖、見利忘義的惡習。相反,林之洋待人誠懇,重情重義。一路上,對于唐敖做的任何事情,他都鼎力支持。
唐敖成仙以后,又是林之洋兩次帶著唐小山出海尋父。不但如此,為了寬慰小山,他想盡辦法為她消解憂愁。
另外,林之洋生性風趣,幽默滑稽,是《鏡花緣》中的開心果。作者借著他的口,諷刺了當時種種不良風氣。
多九公出場的時候已經八十多歲了。他年輕的時候飽讀詩書,才學滿腹,但卻連個秀才也沒有考中。于是,他丟下書本,做起了海船生意,卻賠了本錢,只好做了舵公。由于常年漂泊在海上,多九公見多識廣,經常和唐敖談古論今。唐敖成仙以后,他回到家中,頤養(yǎng)天年。
唐小山是《鏡花緣》的女主人公,前世是百花仙子,轉世成為唐敖的女兒。她天資聰明,膽子又特別大,是個能文能武的女子。更難得的是,她做了很多那個時代的女性不敢做的事情:古道熱腸,救人于危難;兩次出海尋父,拒絕長輩為她安排的婚姻。在唐小山的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女性的贊美。
這一日,唐敖幾人到了大人國。
唐敖道:“當日小弟聞大人國只能乘云而不能走,每每想起,恨不能立刻見見,今果至其地,真是天從人愿。”
多九公道:“到雖到了,離此二十余里,才有人煙。我們必須趲行??只貋磉^晚,路上不便。且前面有一危嶺,岔路甚多。他們國中就以此嶺為城:嶺外俱是稻田,嶺內才有居民?!?/p>
走了多時,離嶺不遠,田野中已有人煙。其人較別處略長二三尺不等。行動時,下面有云托足,隨其轉動,離地約有半尺;一經立住,云即不動。三人上了山坡,曲曲折折,繞過兩個峰頭,前面俱是岔路,走來走去只在山內盤旋,不能穿過嶺去。
多九公道:“看這光景,大約走錯了。恰好那邊有個茅庵,何不找個僧人問問路徑?”登時齊至庵前。正要敲門,前面來了一個老叟,走至庵前,推開庵門,意欲進去。
唐敖拱手道:“請教老丈,此庵何名?里面可有僧人?”
老叟聽罷,道聲“得罪”,拱手道:“此庵供著觀音大士。小子便是僧人?!?/p>
林之洋不覺詫異道:“你這老兄既是和尚,為甚并不削發(fā)?”
老叟道:“僧人之稱,國中向無此說,因聞天朝自漢以后,住廟之人俱要削發(fā),男謂之僧,女謂之尼,所以此地也遵天朝之例,凡入廟看守香火的,雖不吃齋削發(fā),稱謂卻是一樣?!恢粡暮蔚酱??”
多九公告知來意。老叟躬身道:“原來三位卻是天朝大賢!小僧不知,多多有罪。何不請進獻茶?”
唐敖道:“我們還要趕過嶺去,不敢在此耽擱。適見貴邦之人都有云霧護足,可是自幼生的?”
老叟道:“此云本由足生,非人力可能勉強。其色以五彩為貴,黃色次之,其余無所區(qū)別,惟黑色最卑?!?/p>
多九公道:“此地離船往返甚遠,我們即懇大師指路,趁早走罷?!崩羡庞谑侵敢窂?,三人曲曲彎彎穿過嶺去。
到了市中,人煙輳集,一切光景與君子國相仿,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顏六色,其形不—。只見有個乞丐,腳登彩云走過。
唐敖道:“請教九公,云之顏色,既以五彩為貴,黑色為卑,為何這個乞丐卻登彩云?”
多久公道:“當日老夫到此,也曾打聽。原來云之顏色雖有高下,至于或登彩云,或登黑云,其色全由心生,總在行為善惡,不在富貴貧賤。如果胸襟光明正大,足下自現(xiàn)彩云;倘或滿腔奸私暗昧,足下自生黑云。云由足生,色隨心變,絲毫不能勉強。所以富貴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貧賤之人反登彩云。話雖如此,究竟此間民風淳厚,腳登黑云的竟是百無一二。蓋因國人皆以黑云為恥,遇見惡事,都是藏身退后;遇見善事,莫不踴躍爭先,毫無小人習氣,因而鄰邦都以‘大人國’呼之。遠方人不得其詳,以為大人國即是長大之義,那知是這緣故。”
唐敖道:“小弟正在疑惑,每每聞得人說,海外大人國身長數(shù)丈,為何卻只如此?原來卻是訛傳?!?/p>
多九公道:“那身長數(shù)丈的是長人國,并非大人國。將來唐兄至彼,才知‘大人’‘長人’迥然不同了?!?/p>
忽見街上民人都向兩旁一閃,讓出一條大路。原來有位官員走過,頭戴烏紗,身穿員領,上置紅傘;前呼后擁,卻也威嚴;就只腳下圍著紅綾,云之顏色看不明白。
唐敖道:“此地官員大約因有云霧護足,行走甚便,所以不用車馬。但腳下用綾遮蓋,不知何故?”
多九公道:“此等人,因腳下忽生一股惡云,其色似黑非黑,類如灰色,人都叫作‘晦氣色’。凡生此云的,必是暗中做了虧心之事,人雖被他瞞了,這云卻不留情,在他腳下生出這股晦氣,叫他人前現(xiàn)丑。他雖用綾遮蓋,以掩眾人耳目,哪知卻是‘掩耳盜鈴’。好在他們這云,色隨心變,只要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的顏色也就隨心變換。若惡云久生足下,不但國王訪其劣跡,重治其罪,就是國人因他過而不改,甘于下流,也就不敢同他親近?!?/p>
林之洋道:“原來老天做事也不公!”
唐敖道:“為何不公?”林之洋道:“老天只將這云生在大人國,別處都不生,難道不是不公?若天下人都有這塊招牌,讓那些瞞心昧己、不明道德的,兩只腳下都生一股黑云,個個人前現(xiàn)丑,人人看著驚心,豈不痛快?”
多九公道:“世間那些不明道德的,腳下雖未現(xiàn)出黑云,他頭上卻是黑氣沖天,比腳下黑云還更利害!”
林之洋道:“他頭上黑氣,為甚俺看不見?”
多九公道:“你雖看不見,老天卻看得明白,分得清楚。善的給他善路走,惡的給他惡路走,自有一定道理?!?/p>
林之洋道:“若果這樣,俺也不怪他老人家不公了?!贝蠹矣值礁魈幾咦?,惟恐天晚,隨即回船。
(摘自《鏡花緣》,人民文學出版社,張永文圖 )
后人評價《鏡花緣》,說它是一部與《西游記》《封神演義》《聊齋志異》同輝璀璨、浪漫迷離的古典長篇小說。李汝珍用他神幻詼諧的大筆、跨海入地的想象,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光怪陸離、絢麗斑斕的輝煌畫卷。
在這幅畫卷里,唐敖等人游歷過的那些神奇國度,無疑是其中最奇妙的篇章。
下面,就讓我們隨著唐敖的步伐,認識其中一些國家吧。
1.君子國在君子國里,不論富貴貧賤,每個人的舉止言談都謙恭有禮。比如,買東西的人,覺得貨好價低,想給高價錢;賣東西的人卻執(zhí)意不肯。
2.大人國在大人國里,每個人的腳底下都有一朵能辨別善惡的云彩。好人的腳下是五彩祥云,壞人腳下則是一朵黑云。那些作惡者為了掩蓋自己腳下的黑云,就拿紅綾把黑云遮住。
3.聶耳國聶耳國的人形體面貌和常人無異,只是一雙耳朵又長又大,垂到腰間,走路的時候只能用手捧著耳朵前行。
4.靖人國即小人國,身長八九寸。風俗磽薄,人最寡情,所說之話處處與人相反。
5.踵國踵國的人身長八尺,身寬八尺,赤發(fā)蓬頭,兩只大腳,有一尺厚、二尺長,行走時以腳趾行走,腳跟并不著地,一步三搖。
6.白民國白民國的人無老無少,個個面白如玉,唇似涂朱,美貌異常。自認為博覽群書,實際上卻常常歪曲文意,一竅不通。
7.無腸國無腸國的人吃飯時,食物全都直通而過,無需消化。在無腸國,有一些富人非常刻薄,將穿腸后的“食物”收存,以備仆婢下頓食用。
8.穿胸國在穿胸國,每個人行為都不端正,遇事眉頭一皺,心就偏在一邊,漸漸偏離本位。天長日久,胸無心便生疾,日漸潰爛,形成一個大洞。
9.兩面國在兩面國里,每個人都長著兩張臉,一前一后。一張善良隨和,一張兇狠陰險。
10.豕喙國豕喙國的人因為前世撒謊,所以冥官罰他們長出一張豬嘴,一世以糟糠為食。
11.伯慮國伯慮國的人常常杞人憂天,一生最怕睡覺,唯恐睡著了就醒不過來,因此終年昏昏沉沉。
12.智佳國智佳國的人天生聰慧,擅長籌算,最喜歡天文、卜筮、勾股算法……也因終日構思,心血耗盡,因此壽命都很短,有“勞民永壽,智佳短年”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