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以大班幼兒在認知日晷時產(chǎn)生的愿望“古代的人們好聰明啊,我們也能做一個可以看時間的日晷嗎”為導向,分析了幼兒在STEM活動中具有的學習特征,以及教師在組織STEM活動時應把握的要點。
關鍵詞:STEM教育理念;課程故事;“神奇的日晷”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095-624X(2020)06-0045-02
引 言
STEM教學是指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融合”的教和學,以學習者的親身參與、動手操作為基礎,以項目式學習和基于問題的學習為框架,為學習者提供“做中學”“做中知”的體驗[1]。本文以“神奇的日晷”活動為例,探討了幼兒園在STEM教育理念下開展故事教學的策略。
一、STEM活動內(nèi)容的選擇
“神奇的日晷”是我們實施STEM課程的一次初步嘗試,是在大班主題活動“工具總動員”之“古代計時器”的背景下開展的,由幼兒在認知日晷時產(chǎn)生的愿望“古代的人們好聰明啊,我們也能做一個可以看時間的日晷嗎”為導向,繼而產(chǎn)生了“如何制造日晷”這一問題。因此,教師帶領幼兒圍繞這一愿望,進行了前期的準備學習、計劃、設計、嘗試與調(diào)整活動。在此過程中,幼兒運用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等多學科的知識經(jīng)驗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二、STEM活動的組織實踐
1.圍繞活動內(nèi)容,進行前期準備
由于接觸日晷不多,幼兒對日晷的了解十分有限。于是,我們圍繞活動進行了前期的準備學習,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認識日晷,激發(fā)幼兒對日晷的探索欲望。我們還借助家長資源和幼兒園資源開展了系列前期學習活動。具體內(nèi)容如表1所示。
2.明確任務,著手設計
STEM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主動動手開展“工程”,而工程的要素是“設計”,為了讓幼兒有更明確的目的進行“工程”制作,在了解以上關于制作日晷的預備知識和經(jīng)驗后,筆者便開門見山,幫幼兒明確問題。
師:我知道你們也想做一個日晷,你們打算怎么做?
生1:我想做一個比圓盤大一點的,這樣我能看清楚時間。
生2:我想造一個上面有“子”“丑”這些字的日晷。
生3:我想找一根細筷子做指針。
生4:我要用卡紙來做時間盤。
在相互討論中,幼兒明確了接下來的活動任務:設計一個可以知道大概時間的日晷。
在設計前,筆者首先呈現(xiàn)不同角度、大小的日晷圖片,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所想的日晷繪制出設計步驟圖。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及前期準備中的知識經(jīng)驗,繪制出屬于他們自己的設計步驟圖(見圖1至圖4)。
3.設計制作,實施工程
經(jīng)過繪制設計步驟圖,幼兒心中日晷的大致特征已經(jīng)呈現(xiàn),接著新的問題又產(chǎn)生了:“我們到底該用哪些材料來制造呢?需要什么材料來輔助呢?”針對這兩個問題,筆者再次引導幼兒討論。當天晚上,幼兒就回家和家長一起尋找、收集制造時所需的材料,同時筆者也給幼兒提供了12地支的文字材料。
在準備材料后的第二天,幼兒拿著自己的設計圖和材料來到活動室。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認知和以往的思維習慣進行了大膽、多樣化的設計。在幼兒設計的過程中,筆者及時肯定了一些幼兒優(yōu)秀的設計想法和思路,有時也會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幼兒反思設計步驟。具體內(nèi)容如下。
師:怎樣讓我們的日晷做完后可以穩(wěn)固地擺放呢?
生1:用東西將它黏住。
師:用什么東西可以黏住它,固定位置呢?
生2:拿膠水黏在哪???總不能黏在地上啊!
師:有沒有什么材料既能黏住,又能塑形固定呢?
生3:我知道了,超輕黏土可以黏住日晷,過一會就能干,而且不會掉。
幼兒一致贊成,筆者隨機給幼兒準備了超輕黏土,并介紹了它的使用注意事項。
4.驗證、測試、調(diào)整
在進行前期準備、明確活動任務和設計環(huán)節(jié)后,接下來就是調(diào)整與測試環(huán)節(jié)了。在制作過程中,不少幼兒都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問題,他們針對問題進行了進一步學習,并對自己的設計制作進行了調(diào)整、優(yōu)化,最終完成了“神奇的日晷”。
“我們做的日晷能看時間嗎?”“日晷上的時辰和鐘表上的時間能一樣嗎?”為了驗證幼兒制作的日晷有沒有計時功能,幾天后,我們挑了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帶著親手制作的日晷來到戶外,開始驗證。
“老師,我的日晷指針指在亥時,怎么和鐘表的時間不一樣?”
“我的日晷站不住啦!”
經(jīng)過幾番調(diào)試,幼兒發(fā)現(xiàn)12格等分的日晷能夠測量較為準確的時間段;12地支名稱順時針排列正確的日晷也能指向準確的時間段;日晷時間盤按照教師的要求以本地區(qū)地理緯度擺放好角度,也可以較為準確地指向時間段。
在這一課程中,幼兒應用了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等各學科的知識(見表2),不僅完成了日晷的制作、驗證,還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結(jié) 語
本次活動不僅調(diào)動了幼兒的操作興趣,還促進了幼兒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幼兒在生活情境中,通過提出問題、計劃設計、驗證調(diào)整,逐個解決遇到的問題。在活動中,教師拋出的問題“想做什么樣的日晷?”“怎么做?”“需要哪些輔助材料”等,引發(fā)了幼兒對活動的深層思考,使幼兒能運用工程思維解決問題。同時,教師引導幼兒借助科學知識、數(shù)學概念、工程技術等來解決問題,不僅使幼兒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還培養(yǎng)了幼兒合理規(guī)劃活動并有計劃實施的能力。鑒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開展STEM活動,能很好地踐行課程游戲化理念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
[參考文獻]
朱佳.幼兒園STEM教育:理念先行—行為改變—充實課程[J].教育觀察,2019,8(03):92-93.
作者簡介:俞歡歡(1989.6—),女 ,江蘇南通人,中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