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九林
[摘? ?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素之一是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教學,但由于受應試教育以及教師自身水平、觀念等方面的影響,不少教師對物理實驗教學的認識大多數(shù)仍停留在呈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建立物理概念、總結物理規(guī)律這一層次上,把實驗教學僅看作是一種傳授知識的手段,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一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文章探索了實驗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習力如動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影響,致力于實驗教學的研究,注重課外小制作對初中生物理學習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制作;物理;學習力
[中圖分類號]? ?G633.7?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15-0065-02
由于很多初中生的思維能力更傾向于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能力一般較弱,因此,進行課外小制作能更好地促進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良好互通,從而極大地調(diào)動和提升學生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力。
一、小制作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生學習的興趣來源于對問題或現(xiàn)象的好奇及其與已有知識的認知沖突,在物理學習中,要注意充分利用課外小制作等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對物理學科有了學習興趣后,就會很自覺地多花工夫和時間去學習物理知識,物理學習力也會很自然地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摩擦力的知識后,可以讓學生利用玻璃杯、筷子和米來做圖1“筷子提米”小實驗,在開始做這個小實驗時,并不容易成功。教師在引導學生做此實驗時,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利用學生的競技心理,通過小組比賽的方式看看哪個小組最先成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再如,學習“做功改變物體內(nèi)能”這一知識點后,學生可以利用打火機中的電火花發(fā)生器(如圖2)、空礦泉水瓶、熔膠槍、熔膠棒,做成“對外做功演示器”(如圖3)。裝置做好后,在空瓶中滴入一兩滴酒精,將瓶子搖晃幾下,將幾張面巾紙揉成團后松松地塞住瓶口,撳動電火花發(fā)生器的按鈕,觀察到瓶口的紙團被猛烈沖出,同時用手觸摸瓶子感到很燙。學生在成功做完這個小實驗后,不僅得到極大的震撼,而且也調(diào)動了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小制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學好物理,就要充分重視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對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習力尤其是動手操作能力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蘇科版物理《照相機與眼球視力的矯正》這節(jié)內(nèi)容時,為了使學生能全面了解眼球的視物原理及自動調(diào)焦功能,在課前,我布置學生自制一個水透鏡,制作步驟如下。
1.器材:熱熔膠槍、熔膠棒各一根(如圖4)。注射器、塑料軟管、學生用膠帶的內(nèi)圈、空圓珠筆筆芯(長3cm左右)、橡皮膜(透明安全套)、細線一根、水。
2.制作方法:
①在膠帶圈上鉆一個比圓珠筆芯略大的圓孔并將空圓珠筆芯插入孔內(nèi),再用熱熔膠將孔隙處進行密封處理。
②將透明安全套套在膠帶圈上并拉緊,用細線將安全套口扎緊在空圓珠筆芯上。
③將空圓珠筆芯的一端套在塑料軟管上,軟管的另一端套在注射器的針孔處并將接口處密封;再將一段細金屬桿固定在空圓珠筆芯上,這樣就做成了一個水透鏡。
④通過注射器向水透鏡中注滿水,排出水透鏡內(nèi)的空氣(如圖5)。
水透鏡制作好后,將其置于光具座上,通過注射器向鏡中注水或往外抽水,可以改變凹凸程度,進而觀察到水透鏡的焦距也發(fā)生了改變。然后,用水透鏡來模擬正常人眼能看清遠近不同物體的原理,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而且充分培養(yǎng)了其動手操作能力。
[例題1]學完“視力矯正”的知識后,小明用透明橡皮膜自制了一個水透鏡,利用注射器向鏡內(nèi)注水或往外抽水,改變水透鏡的焦距,小明利用此水透鏡進行了如下探究,請?zhí)羁铡?/p>
(1)如圖6所示,實驗前,將水透鏡、蠟燭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調(diào)整它們的中心在水透鏡的______________上。
(2)某次實驗中,當蠟燭、水透鏡和光屏在圖示位置時,在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______________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
(3)在第(2)步的基礎上,要想模擬正常人眼睛的成像情況,小明需要把蠟燭向_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并移動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縮小的實像。
(4)小明查閱相關資料后得知遠視眼的晶狀體要比正常眼更扁平一些。要探究遠視眼的成因,在保持蠟燭和水透鏡位置不動的情況下,他要用注射器____________(選填“向水透鏡中注水”或“從水透鏡里往外抽水”),并向_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這樣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實像。
答案:(1)主光軸;(2)投影儀(幻燈機) ;(3)左;(4)從水透鏡里往外抽水,右。
三、小制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素之一是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是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nèi)在規(guī)律及相互關系的認識方式;是基于經(jīng)驗事實建構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方法的內(nèi)化。在小制作活動中,同樣的器材,由于設計的理念、使用的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制作成不同的作品,從而用來說明不同的物理原理。例如,在學完8年級的物理知識后,暑假前,我布置學生在暑假中以塑料吸管、透明牛奶瓶為主要器材,看看能設計哪些實驗,這些實驗說明哪些物理原理,將結論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發(fā)給我,結果暑假剛過去10幾天,我就收到了很多學生的作品,部分作品圖片如下。
1.用塑料吸管制作管笛(如圖7)、簡易吸管密度計(如圖8)。
[例題2]在圖7中,如果將吸管不斷剪短,用嘴吹吸管的一端,吸管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將____________(選填:“變高”“變低”或“不變”)。
答案:變高。
2.用吸管制作口吹噴霧器(如圖9)、用吸管驗證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ㄈ鐖D10、圖11)。
3.用牛奶瓶做光的折射(如圖12)及聲音音調(diào)變化與盛水量的關系實驗(如圖13)。
4.用牛奶瓶做驗證大氣壓存在的實驗(如圖14)。
透過這些作品,我們不僅看到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牢固掌握及靈活運用情況,而且更看到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特別是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和培養(yǎng)。
物理學習力是指學習物理知識的能力,包括對物理知識的領悟、掌握和將其應用于實際的能力。物理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其科學性、實驗性的特點必然會引發(fā)學生對科學知識濃厚的學習興趣;而小實驗、小制作是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伸,是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的具體體現(xiàn)。小制作活動可以一人完成,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完成。雖然最終的作品不一定能做得很好,但在做的過程中,學生認真地思考了、鉆研了、冥思苦想了,必然會學到很多的東西。學生因為自己親身參與,所以興趣一直很濃,并把這濃厚的興趣從課外帶到了課內(nèi),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提高了物理學習效率。
[? ?參? ?考? ?文? ?獻? ?]
[1]? 谷春生.談物理課外實驗與小制作的設計,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J].物理教師,2010(5):5.
[2]? 谷春生.淺談物理課外實驗與小制作的設計[J].現(xiàn)代物理知識,2005(11):18.
(責任編輯? ? 黃諾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