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
摘 要:研究外源酶及渥堆條件對六堡茶渥堆發(fā)酵速度及品質的影響,選取酶活力配比、添加酶濃度、茶葉水分含量、渥堆溫度4因素設計正交實驗,篩選出最適宜的六堡茶渥堆新工藝組合為:酶活力配比(纖維素酶:木瓜蛋白酶)為1:2,添加酶濃度為2.5萬U/ kg,茶葉水分含量為26 %~29 %,渥堆的溫度為40 ℃。該工藝組合不僅可以有效的縮短六堡茶渥堆周期,而且可以提高茶葉的品質。
關鍵詞:六堡茶 渥堆 工藝 品質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enzymes and pile-fermentation factors on fermentation speed and quality of Liu Pao tea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with mixture ration and additive concentration of exogenous enzymes, water content of tea and pile-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for pile-fermentation of Liu Pao tea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mixture ration of enzyme activity ( cellulose: papain) 1∶2, additive concentration of exogenous enzymes 25000 U/kg, water content of tea 26 %~29 %, pile-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40℃. The process combination could effectively shorten pile-fermentation period and improve tea quality.
Key words: Liu Pao tea; pile-ferment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六堡茶起源于古時蒼梧郡六堡鄉(xiāng)(現(xiàn)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zhèn)),史料考證到其生產(chǎn)歷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外形條索緊結勻整,色澤黑褐油潤,湯色紅濃明亮,香氣陳純,有明顯的檳榔香,茶湯醇厚甘爽,素以“紅、濃、陳、醇”品質特征聞名于海內外[1]。
六堡茶原料采用廣西區(qū)域的群體種茶樹鮮葉,經(jīng)獨特的初、精制兩道工序加工而成。渥堆是六堡茶加工的特殊過程,其作用機理主要是在濕熱、酶促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破壞葉綠素,促進內含物質的轉化,使茶葉的葉底顏色轉變,苦澀味減弱,湯色加深,滋味變醇[2-5]。本文通過在六堡茶原料中添加外源酶及控制茶葉含水量和溫度,探討外源酶及渥堆條件對茶葉品質的影響,優(yōu)化渥堆工藝參數(shù),創(chuàng)新六堡茶加工工藝,以期縮短六堡茶的渥堆周期和提高茶葉的品質。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渥堆原料是采摘云南大葉種的鮮葉加工成的黑毛茶。
木瓜蛋白酶(200 U/mg)、纖維素酶(20 U/mg):南寧龐博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甲醇、福林酚、茚三酮、碳酸鈉、磷酸氫二鉀等均為分析純,購于廣東省化學試劑工程技術研究開發(fā)中心;乙腈為色譜純,購自于國藥試劑化學有限公司;沒食子酸(GA 純度>99 %):美國sigma公司等。
1.2 儀器與設備
YF-6CHF-18茶葉發(fā)酵機:永鋒茶葉機械有限公司;UV/V-1800型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上海美譜達儀器有限公司;HH-S6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河南省金壇市醫(yī)療儀器廠;FW-100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SHZ-DШ循環(huán)水式真空泵:河南省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CP-114電子天平(0.0001g):上海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Master-S15純水儀:上海和泰儀器有限公司。
1.3 試驗條件
1.3.1 六堡茶渥堆流程
工藝流程:渥堆原料→添加水分→噴灑酶液? ? ? 翻拌均勻→裝簍→放入發(fā)酵機→渥堆發(fā)酵
酶液的配制:按照試驗設計,稱量所需量的外源酶用純凈水溶解均勻,配制成實驗所需濃度的酶液。
裝簍:將翻拌均勻的原料裝入直徑0.5 m、高度0.8 m的竹簍中,壓緊。
發(fā)酵機參數(shù)設置:按照實驗設計設置發(fā)酵機的溫度。
每隔3 d取出竹簍,倒出茶葉,噴灑水分,翻拌均勻后裝簍,放入發(fā)酵機繼續(xù)渥堆發(fā)酵,渥堆18 d后結束。
1.3.2 正交實驗設計
選取添加酶類配比、添加酶的濃度、茶葉含水量、環(huán)境濕度等影響渥堆的4個主要因素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的工藝組合對茶葉渥堆速度及茶葉品質的影響。正交實驗設計如表1,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
1.3.3 茶葉理化成分檢測
水浸出物含量測定:參照GB/T 8305-2013《茶水浸出物測定》[6];茶多酚含量測定采用酒石酸鐵比色法,參照GB/T8313-2018《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含量的檢測方法》[7];游離氨基酸含量測定采用茚三酮顯色法,參照GB/T8314-2013《茶游離氨基酸總量的測定》[8];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含量測定采用系統(tǒng)法[9]。
1.3.4茶葉感官審評
參照GB/T 23776-2018《茶葉感官審評方法》[10]中黑茶(散茶)的審評要求進行感官審評,按照外形a、湯色b、香氣c、滋味d、葉底e 5項因子,品質得分按加權評分法計算,各項品質因子的評分系數(shù)為外形20? %,滋味30? %,香氣25? %,湯色15 %,葉底10 %,即:Y=A×a+B×b+C×c+D×d+E×e,Y表示感官審評的品質得分;A、B、C、D、E表示各品質因子的審評得分;a、b、c、d、e表示各品質因子的評分系數(shù)。
1.3.5 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利用Excel和SPS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感官審評結果
不同工藝組合制得的茶樣感官審評極差分析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本實驗中考察的4個因素A、B、C、D極差值表現(xiàn)為C>D>A>B,即這4個因素在3個水平上對六堡茶渥堆發(fā)酵的品質的影響程度由小到大依次為茶葉水分含量(%)>渥堆溫度(℃)>酶活力配比(纖維素酶:木瓜蛋白酶)>添加濃度(萬U/Kg),直接比較表2中各因素的極差大小k值可知,正交實驗篩選的六堡茶渥堆新工藝最佳工藝組合為A3B1C3D2,即酶活力配比(纖維素酶:木瓜蛋白酶)為1:2,添加酶的濃度為2.5萬U/Kg,茶葉水分含量為26 %~29 %,渥堆的溫度為40 ℃,極差分析所得最佳工藝組合與本實驗中的最優(yōu)處理T7一致。
2.2 不同渥堆工藝組合對茶葉主要內含物質的影響
分析檢測不同渥堆工藝組合制取的茶葉樣品的主要品質成分,同時取傳統(tǒng)渥堆工藝(渥堆35 d)制得樣品做對照,結果如表3所示。各處理樣品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及游離氨基酸含量有顯著性差異,原料經(jīng)傳統(tǒng)渥堆工藝(渥堆35 d),茶葉水浸物含量為39.10 %,茶多酚含量為20.55 %,游離氨基酸含量為3.67 %,不同工藝組合的渥堆新工藝(渥堆18 d)樣品中,茶葉水浸出率在42.00 %~43.93 %之間,游離氨基酸含量在4.02 %~4.64 %,均高于傳統(tǒng)渥堆工藝;而3號、5號樣品中的茶多酚含量低于傳統(tǒng)渥堆工藝。酚氨比即茶多酚與氨基酸的比值,此值越低,茶湯越醇和,傳統(tǒng)渥堆工藝的酚氨比為5.14,新工藝組合樣品中酚氨比在4.44~5.32之間,其中3號、4號、5號、8號的酚氨比值低于傳統(tǒng)渥堆工藝。
2.3 不同渥堆工藝組合對茶葉色素的影響
研究證實了茶黃素(TF)、茶紅素(TR)和茶褐素(TB)是影響黑茶湯色的主要成分,茶黃素和茶紅素的總含量與茶褐素含量比值大小即(TF+TR)/TB值是影響茶湯色澤的主要因子,此值越小,湯色越深[11]。本實驗對不同工藝組合制得的茶葉中的色素含量進行了分析檢測,結果如表4所示,各處理樣品中茶黃素含量無顯著性差異,而茶紅素、茶褐素含量有顯著性差異。傳統(tǒng)渥堆工藝的茶葉中茶黃素含量0.05 %、茶紅素含量1.35 %、茶褐素含量1.67 %,新工藝組合制取的茶葉中茶黃素、茶紅素和茶褐素含量分別在0.04 %~0.06 %、0.22 %~1.08 %、0.86 %~1.73 %之間,茶紅素含量均低于傳統(tǒng)工藝,只有5號茶褐素含量高于傳統(tǒng)工藝,其余均低于傳統(tǒng)工藝;6號的(TF+TR)/TB值大于傳統(tǒng)工藝,其他的均小于傳統(tǒng)工藝,即除6號外,其他的茶湯色澤均比傳統(tǒng)工藝的深。
3 結論
傳統(tǒng)的六堡茶渥堆工藝周期較長,約為1~2個月,渥堆過程中,需要人工不斷的翻拌,勞動強度大,由于生產(chǎn)批量大,實際生產(chǎn)中往往存在翻拌不均勻的現(xiàn)象,導致茶葉發(fā)酵程度不勻均,造成茶葉品質不穩(wěn)定。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六堡茶渥堆原料上噴灑纖維素酶和木瓜蛋白酶的混合液,并配合適宜的茶葉水分含量和渥堆環(huán)境的溫度,可以將傳統(tǒng)的渥堆周期由35 d降低到18 d左右,大大縮短了六堡茶渥堆時間,同時提高水浸出物、游離氨基酸的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增加茶湯色澤,使茶湯更加醇和,從而提高茶葉的品質。
參考文獻
[1]? ? ?梁燕妮,田春林,俸雪.六堡茶研究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J]. 農(nóng)業(yè)與技術,2014,4(11):4,11.
[2]? ? ?唐海芹,甘春萍,王磊,等.桂綠1號等茶樹新品種開發(fā)六堡茶主要生化成分及茶色素分析[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1(24):71-73.
[3]? ? ? 溫志杰,石榮強,何勇強,等.六堡茶渥堆過程中微生物種群變化的研究[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0(2):1009-1011.
[4]? ? ? 劉澤森,溫立香,何梅珍,等.不同發(fā)酵方式對六堡茶品質的影響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6,44(18) :91-92,122.
[5]? ? ? 曹中環(huán),邱瑞瑾,王登良,等.六堡茶加工過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變化[J].廣東茶業(yè),2016(3):26-28.
[6]?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茶水浸出物測定:GB/T 8305-2013[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7]?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含量的檢測方法:GB/T 8313-201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8]?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茶游離氨基酸總量的測定:GB/T8314-2013[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9]? ? ? 黃意歡.茶學實驗技術[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5.
[10]?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GB/T 23776-201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11]? ? 蕭力爭. 黑茶加工過程中色澤的形成機理[J].中國茶葉,199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