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義忠
摘 要:小學是學生們學習知識的初級階段,也是學生們良好品格、品質的重要養(yǎng)成時期,在這一時期加強對學生們的德育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德育意識,還能促進學生們良好學習狀態(tài)與學習心態(tài)的養(yǎng)成,就此,本文將淺析小學語文課堂中德育滲透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滲透方法
一、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優(yōu)勢
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語文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德育素材,這些文質兼美的語文素材與其他學科的教材相比,在育人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這些素材都可以被教師用來進行德育教育。同時語文教學中涉及到的一些邏輯思維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認識能力。語文學科中對學生進行的審美教育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同時,新課標中提倡重視學生的主體性,這種主體地位的滲透和實施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通過寫作和閱讀訓練,讓學生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同時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還沒有完全的成熟,思維上也沒有完全的形成和建立。在小學階段進行德育教育能夠更有效的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師需要通過語文教學來進行德育滲透,對小學生的思想和意識進行全面的熏陶和引導,進而提升小學生的道德品質。語文教師需在教學中有計劃且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教育,以真正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價值。
二、小學語文開展德育的意義
(一)可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
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都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沒有將語文教學的德育作用進行發(fā)揮,這并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很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將語文教材進行深入地挖掘,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進行教課,忽視了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而導致語文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逐漸給學生滲透德育教育,通過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二)有助于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語文學科兼具一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但在教學中,我們很多教師都只重視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卻忽視了其人文性的特點。根據(jù)新課標的相關規(guī)定,我們認識到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這也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發(fā)揮出語文學科更多的價值和教育功能,通過德育滲透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運用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理念,進而有效的推動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階段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和品格。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恰好能夠幫助我們實現(xiàn)此教育目的。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關注小學階段的德育要求和目標,結合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地滲透,加強德育教育和語文學科的融合,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要意義。
三、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策略
(一)通過閱讀潛移默化滲透德育內容
語文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較為廣泛,蘊含的思想情感非常豐富,在閱讀材料中其實也包含了很多的德育因素,故而語文課本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德育教材。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這些文章有的反應社會生活,有的體現(xiàn)了人性的美好,有的謳歌了祖國,還有一些寓言故事更是闡明了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挖掘這些德育素材,在進行課文教學時要能夠明確教學目標,利用課文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啟發(fā),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能夠接受道德的洗禮。而這種教學絕對不是將德育思想和課文進行生搬硬套,而是要達到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教師在讓學生閱讀前可以讓學生先進行思考和感知,然后進行閱讀技巧的指導,讓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去閱讀,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文章想要表達的情感。
(二)通過寫作改變思維
寫作教學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借助寫作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比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學生自主感知大自然,讓學生將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練筆的過程中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可達到德育滲透的效果。還可以通過學生的日記進行德育滲透。教師通多讓學生寫日記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把自己的真實想法一一記錄下來,這一點正體現(xiàn)了做人求真的理念。同時很多學生在日記中會對丑惡的現(xiàn)象進行扦擊,對于一些真善美則進行贊揚,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對自身也無形中進行了德育教育。所以教師要學會使用寫作來幫助學生改變他們的固有思維,進行有效的自我教育。
(三)通過表達述說想法
語文本身就是一個交流的工具。想要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德育教育,就需要教師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表達,通過表達能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對于學生一些不正確的理念可以進行及時的糾正。這種方式可以借助于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課來實現(xiàn)??谡Z交際課是教師借助于一個話題讓學生進行交流并且從中獲得啟發(fā)的課程。在該課程中也會涉及到一些德育的內容,比如,在口語交際課中有一個內容就是制定班級公約,這樣的口語交際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遵章守規(guī)的理念。
(四)通過活動身體力行
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一些德育思想,教師應組織學生多進行一些實踐活動。比如語文教材中涉及了辯論賽的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于一個社會的公德話題讓學生進行辯論,或是可以讓學生就某個社會熱點話題進行演講比賽。也可以組織學生進入社區(qū)體驗志愿者等活動實踐。通過活動實踐讓學生去體會德育思想,做到身體力行,學生的感受會更加強烈。
四、結束語
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將德育和語文有機結合,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成為健康的社會公民。
參考文獻
[1]高述佳.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實踐途徑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69+71.
[2]張春艷,方春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61-62.
[3]宋瑞瑞,任美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0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