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周萌
“你做一點好事,我做一點好事,世界真的會發(fā)光?!?/p>
24歲的吳炎坤是武漢市漢陽區(qū)玫瑰第二幼兒園唯一的一名男教師。過去一年,吳炎坤接觸得最多的是班上35名孩子,午間唱歌哄睡,課堂上排練短劇,陽光下奔跑游戲,孩子們親切地叫他“爸爸老師”。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整座武漢城的運轉(zhuǎn)被拽入陌生的節(jié)奏,他和孩子們再見面的日子也被無期限推遲。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抗疫之戰(zhàn)中,吳炎坤一直告訴自己“得做些什么”,早日驅(qū)散籠罩在這座城市的陰霾。
熱線上的愛心傳遞
吳炎坤最初看到共青團武漢市委發(fā)布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信息時,是瞞著家人報的名。如他所料,父母知情后果然免不了擔心,但他內(nèi)心很堅定?!半m然我們的力量很有限,但是我們不能什么都不做。你不努力,我不努力,事情就不會往好的方向發(fā)展?!?/p>
1月31日,吳炎坤和他的志愿者同伴開始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臨時搭建的帳篷內(nèi)忙碌。除了搬運物資,他們的重要任務就是接聽武漢市紅十字會的捐贈專線。疫情爆發(fā)后,全國各地以及海外的愛心電話如潮水般涌來,他們24小時三班接力,每個班有三人負責接聽。
“想捐什么的都有,除了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消毒水,還有蔬菜水果、豬肉羊肉……我只能感謝他們的好意,但急缺的還是醫(yī)療物資。有些醫(yī)院會直接打電話來問有沒有定向捐贈,還有幾次救護車都開到倉庫來拉物資?!眳茄桌ふf,“捐助者問得最多的還是物資運輸問題,怎么把物資運進武漢,怎么走海關(guān)通道,等等?!?/p>
從下午4點忙碌到半夜12點的那天,吳炎坤的嗓子啞了,但這些天南海北的電話讓他內(nèi)心暖意融融。有一通電話從內(nèi)蒙古打來,是位70多歲的老人,他看到電視上的新聞覺得醫(yī)護人員太苦,堅持要把攢了三年的800多塊錢捐出來。“老人聽力不好,電話里說不清楚,后來他兒子和他們村長還打了電話過來?!边€有一通湖南的來電,對方口音很重,說要捐十幾頭“布”?!拔覇柫撕脦妆椴胖浪璧脑瓉硎恰i。老鄉(xiāng)說他想把豬殺了,給醫(yī)護人員吃點好的?!?/p>
吳炎坤說,發(fā)生疫情后,武漢人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但志愿工作給了他“正能量”?!拔野l(fā)現(xiàn)有很多人在關(guān)心、愛護我們。你做一點好事,我做一點好事,世界真的會發(fā)光?!?/p>
晚安,武漢
“爸爸老師在武漢還好嗎?一定要挺?。 毙鹿诜窝滓咔椴粩嗾紦?jù)公眾視野,吳炎坤在微信公眾號后臺收到的關(guān)心問候也越來越多。運營公眾號“好夢繪本屋”兩年多來,吳炎坤已有3萬多關(guān)注者。每晚8點前后,他會推送一個精心挑選的晚安故事,配上自己錄制的音頻,和許多家長一起陪伴孩子入睡。
武漢封城后,不安的情緒在一個個普通家庭內(nèi)蔓延。吳炎坤在后臺留言中讀到許多家長的焦慮:執(zhí)拗的老人不愿戴口罩或是在家中大肆熏醋消毒……他不禁擔心起孩子們的心理狀態(tài)。“長時間不能出門玩耍,對小孩來說是一種考驗。即使家長什么都不說,他們的行為也會讓孩子感到不安?!?/p>
吳炎坤想到通過晚安故事幫助孩子們了解關(guān)于新冠病毒的知識,學會自我防護。“新型冠狀病毒的故事”“孩子們,這些謠言,你知道嗎”“疾控叔叔阿姨的一封信”“為什么要戴口罩”……在這一個個故事里,吳炎坤伴著舒緩的背景音樂,用一貫輕柔的語調(diào),把人體對病毒的免疫應對比喻成將軍指揮戰(zhàn)士與病毒戰(zhàn)斗,告訴孩子們把手洗干凈需要唱完一首《小星星》的時間……
即便是在繁忙的志愿工作期間,吳炎坤仍不斷尋找合適的繪本,錄音、排版、發(fā)布,每日不斷更新推送。令他欣慰的是,這些晚安故事真的引起了一些改變?!坝屑议L留言說,把故事播給家里的老人聽后,他們終于戴上了口罩!”
吳炎坤還在推送里介紹了“蝸牛頂球”“我的五官最干凈”等親子游戲。“這樣小朋友在家也能過得有意思。”
不久前,他收到了一條家長發(fā)來的小視頻,視頻中一個4歲小男孩握緊小拳頭高喊著“為武漢加油”。吳炎坤把這條視頻放在了每天推送的晚安故事最前面,并附上這樣一段話:“這幾天看到了大家的加油鼓勵,科學家、醫(yī)生護士叔叔阿姨們在前方和病毒作斗爭,武漢一定會馬上好起來的。待到春暖花開,來找爸爸老師,請你們吃熱干面,看武漢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