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珊紅,張 霞,劉 菲
(上海市徐匯區(qū)中心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 上海 200030)
子宮肌瘤是多發(fā)于30~50歲女性群體的良性腫瘤疾病,據研究報道,該病的發(fā)病率已達30%,其中35歲以上女性發(fā)病率高達40%[1-2]。該病以子宮不規(guī)則和持續(xù)性出血、腹部壓迫、包塊、月經量增多、鄰近器官壓迫致便秘、白帶增多等為主要臨床癥狀,患者身心健康及妊娠深受影響[2]。臨床針對此病的診斷技術較多,且各自皆有不同診斷效益,本次研究以穿刺病理活檢結果作為金標準,以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彩超)檢查結果作為對照,以評價經陰道彩超對子宮肌瘤的診斷價值。
選擇2019年1月—2019年12月至我院檢查的600例疑似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婦產科學》[3]中關于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49.6±12.3)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病程(1.1±0.6)年。納入標準:以月經量增多、經期異常、白帶增多、腰酸背痛為主癥;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排除標準:病情較為嚴重者;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本次研究已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后進行。
所有患者均經腹部彩超檢查和經陰道彩超檢查,具體方法如下。
1.2.1 經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檢查前,囑患者飲水500~1000mL,使膀胱保持充盈,取膀胱截石位,于腹部涂抹耦合劑,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tǒng)(飛利浦Epiq7)探頭頻率設置為3.5MHz,從斜向、縱向、橫向掃描腹部,仔細觀察包塊位置、大小、數量、形態(tài)及內部回聲等。
1.2.2 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檢查前,囑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臥位,并于陰道后穹窿處涂抹耦合劑,以頻率為6.5MHz彩超探頭經陰道對子宮與盆腔進行全面掃查,記錄子宮外觀、大小、內部回聲、內膜腺位置及兩側附件情況。
比較經陰道彩超檢查與經腹部彩超檢查的敏感性、準確率。敏感性=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病理檢查,600例疑似患者中497確診為子宮肌瘤,其余103例為非子宮肌瘤患者;經陰道彩超準確檢查敏感度為94.16%(468/497),準確率為89.67%(538/600);經腹超聲檢查敏感度為83.30%(414/497),準確率為73.83%(443/600),經陰道彩超檢查敏感性與準確率均顯著高于經腹部彩超檢查(P<0.05),見表。
表 診斷結果比較(例)
子宮肌瘤是發(fā)生于女性生殖器官的常見良性腫瘤,根據肌瘤位置可分為粘膜下肌瘤、子宮頸肌瘤、肌壁肌瘤和漿膜肌瘤,該病早期癥狀相對隱秘,又因癥狀與子宮腺肌病變較相似,常出現(xiàn)漏診、誤診狀況。因此,找到較高效能的診斷方法仍是子宮肌瘤診療中的重要研究課題[4-5]。
超聲檢查因微創(chuàng)性、可反復操作、患者耐受性強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多種疾病的診斷中,是子宮肌瘤常用的診斷方法,其中經腹部彩超檢查和經陰道彩超檢查較為常見。前者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可發(fā)現(xiàn)對子宮頸肌瘤和漿膜下肌瘤的診斷較為靈敏,后者受干擾因素少,可提供豐富的血流動力學[6]。
本次研究以經腹部彩超檢查為對照,評價經陰道彩超檢查對子宮肌瘤的診斷效能,研究結果表明,經陰道彩超診斷診斷敏感性、準確率顯著高于經腹部彩超診斷。這可能是因為,經陰道彩超檢查,超聲探頭分辨率更高,且探頭進入陰道后更接近盆腔器臟,使子宮、盆腔與卵巢腫塊等多處圖像更清晰,且該法檢查不受腹部脂肪、手術瘢痕、膀胱充盈度等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進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診斷的準確率[2,6]。
綜上所述,與經腹部彩超檢查相比較,經陰道彩超檢查對子宮肌瘤的診斷效能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