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灣
最近接了一個特別焦慮的案例,一個大四的女生在預約咨詢的時候訴說因為突然被一個之前自認為是好朋友的同學搶走了她的保研名額,感到特別憤怒,每次見到那個同學都有種想跟他同歸于盡、玉石俱焚的沖動。這種伴有憤怒沖動的焦慮狀態(tài)似乎感染了我們的預約接待員,女孩子隔天中午就被分配到了我這里咨詢。然而約定時間過去20分鐘,女孩才姍姍來遲,在我們對她是否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的擔心中跑進了咨詢室,說遲到是因為新找的實習工作單位臨時加班。
第一次咨詢開始時,距離保研結(jié)果公布已經(jīng)過去兩個月了,而這個女孩也已經(jīng)在一家專業(yè)對口且實力不錯的公司實習,基本確定可以簽約。我好奇地問她在保研兩個月后這個時間點來咨詢是因為什么,來訪者沉默片刻之后才說,因為最近有一個師姐邀請她去另一個南方一線城市開拓新事業(yè),那個事業(yè)跟她所學的專業(yè)有一定的差距,但卻是她自己一直都很感興趣并且也一直在自學的專業(yè)方向??墒撬龐寢寣ΜF(xiàn)在實習的這份工作很滿意,催促她盡快跟公司簽約,并且每次都提醒她,再不簽合同就又會發(fā)生保研時候的那種名額被搶走的事情。所以她晚上總會做噩夢夢到那個搶走保研名額的同學,嚇得睡不著覺、驚醒過來,然后感覺自己越來越憤怒。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有關(guān)情緒和沖動行為控制的問題,來訪者被自己的憤怒情緒和對未來的迷茫所淹沒。但是當我們撥開這個行為和情緒的帳紗,嘗試去看來訪者深層的期待和需要時,仿佛有很多僵化的觀點浮出水面。比如,不聽媽媽的話自己就是失敗的,保研是解決自己未來方向的唯一選擇和出路,追求自己的夢想意味著失去了媽媽的愛、是很可怕的,等等。從這些觀點背后,我們似乎能覺察出來訪者與母親的關(guān)系在很大程度上操控著來訪者的情緒和行為。對這個即將脫離大學校園走向社會獨立生活的大四女生而言,媽媽的要求和愛仿佛是一條鎖鏈,把她的未來行動范圍限制得死死的,逾越不得。而這時外面世界拋來的橄欖枝,夢想和自由對她的召喚反而成了其痛苦的源泉。后來經(jīng)過對來訪者的深入了解,得知她自己并沒有很堅決地去爭取保研名額,只是因為媽媽認為“女孩子拿個研究生學歷然后去高校當老師”這條路很安穩(wěn)、很好。
所以,實際上來訪者痛苦的源頭,來自她想實現(xiàn)的職業(yè)夢想與媽媽對她的期待不一致這個沖突,更深層可能是她對安全感、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感,以及自由和愛的需要沒有得到很好地滿足。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學生們從小到大一路走來,家長的支持和意見在他們的成長中起到了很多作用。但是隨著孩子們自己獨立人格的發(fā)展,家長會逐漸淡出,可以說大學生的四年就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共同努力做好分離的過程。由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小時候的依戀關(guān)系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們最后的擇業(yè)。
來訪者在與母親的關(guān)系中有一種不安全感,覺得忤逆了母親的意見是一件無力而可怕的事情,并讓她選擇逃避承擔自己未來的責任不去做決定,并在母親愈發(fā)逼迫自己面對的時候?qū)⒆约豪г趹嵟小?/p>
后來的咨詢中,我嘗試給她呈現(xiàn)了一個關(guān)于未來的三角畫面,其中一個角是保研、一個角是實習公司、一個角是師姐找她一起創(chuàng)業(yè)的公司,這都是她可能的選擇方向。保研的角已經(jīng)被折斷兩個月,她還是在努力實習工作試圖尋找出路,這一點肯定了她的抗挫折能力,也可以看到保研對她來說不是唯一的出路和目標。那么剩下的另外兩個角哪個是她真正想要的,亦或是還有第四、第五、更多的選擇?如果想要追尋自己喜歡的工作,卻一直在穩(wěn)定的公司、媽媽的期待這個方向徘徊,是一輩子到不了想去的地方的,這個痛苦你能否做好準備去承受?如果不能,似乎做好擇業(yè)問題上跟媽媽的分離也是一種可能的選擇。
像斷奶一樣,首先告訴自己,除了奶我還有能力吃別的,那這時候就有了自己的選擇權(quán),在能選擇的基礎上我選我自己喜歡吃的,但是不吃奶并不代表我不愛我的媽媽、我不尊重我的媽媽了。
另外還要做好挨餓的準備,別的東西可能確實不像母乳這么好入口,甚至還要費力咀嚼、費力消化,有的東西盡力而為后還是吃不到,這時的餓不是讓你重新回頭吃奶的警醒,這時的餓是為了在你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食物后吃得更酣暢淋漓。
所以,敢問路在何方,路在你自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