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
糖尿病作為一種臨床發(fā)病率比較高的疾病,對機體造成了嚴重損害。隨著疾病發(fā)展,糖尿病會引起各種并發(fā)癥,其中糖尿病腎病高發(fā),該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出現蛋白尿、高血壓、高血糖癥狀,如果不及時控制,晚期會出現腎功能衰竭,因此患者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研究顯示,適當合理的康復指導配合治療方案效果顯著[1]。個性化康復指導作為一種新型康復模式,可以結合患者疾病發(fā)展階段和飲食習慣、個性等不同方面制定相應的康復措施[2]。對患者而言,個性化康復指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本文選取8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分析對比個性化康復指導模式與常規(guī)指導在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遼寧大連市友誼醫(y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8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男20例,女20例;病程5~10年,平均病程(7.62±4.73)年;年齡56~83歲,平均年齡(74.0±12.8)歲;體質量指數(BMI)17.3~26.8 kg/m2;其中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壓患者15例,心臟病患者9例;糖尿病腎病程度:一期20例,二期13例,三期7例。試驗組患者男19例,女21例;病程4~11年,平均病程(7.44±4.78)年;年齡55~85歲,平均年齡(75.0±13.3)歲;BMI 17.7~26.9 kg/m2;其中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壓患者17例,心臟病患者8例;糖尿病腎病程度:一期19例,二期12例,三期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大連市友誼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經臨床檢驗確診為糖尿病腎病患者,認知功能正常,可以配合康復指導。排除標準:①排除患有精神障礙和意識障礙的患者;②排除患有嚴重心、肝疾病的患者;③排除有功能障礙及患有精神疾病或溝通困難的患者。
1.3 方法 在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指導,即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調節(jié)情緒狀態(tài)。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指導基礎上采取個性化康復指導,具體如下。①調整患者血糖和血壓,在服用降壓降糖藥時監(jiān)測血壓、血糖指標以便記錄監(jiān)測結果,對控制不滿意的患者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如口服利尿劑和鈣拮抗劑,并按3 次/d 的頻率測定血壓。對藥物副作用進行分析以提出解決方法。預防并發(fā)癥,防止出現低血壓發(fā)生,適當限制水分的攝入,控制體重,檢測血壓脈搏,尤其是對于透析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防止低血壓的發(fā)生。②調整患者的飲食,如主要進食蔬菜和粗纖維控制熱量和脂肪的攝入,攝入總熱量應<15%且脂肪的攝入應<35%。計算每天需要的總熱量和蛋白質,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以優(yōu)質蛋白為主,如精肉、魚等;適當攝入碳水化合物,控制鹽的攝入量,注意微量營養(yǎng)素、膳食纖維的補充。③對身體條件允許的患者采取運動療法,指導患者運動前進行放松,防止肌肉損傷,運動時間選擇在餐后1~2 h,降低低血糖的發(fā)生率,觀察患者運動狀態(tài),根據患者的情況控制訓練強度。運動時間控制在45 min/次,應于5~20 min 出現最大心率,根據患者情況調整運動時間,3~4 次/周。告知患者初次運動時間不能太長,之后逐漸增加強度,以無疲勞感為度,運動前5~10 min,指導患者做好相關工作,告知患者運動逐漸增加時間。最后開展整理活動,不可突然停止。運動方式以有氧為主,例如健美操、慢跑、太極拳等,嚴禁劇烈運動。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患者滿意度 滿意度采用大連市友誼醫(yī)院內分泌科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患者滿意度評定表中有50 項,總分200 分。滿意:評分≥140 分;相對滿意:評分100~139 分;不滿意:評分50~99 分;非常不滿意:評分≤50 分。滿意度=(滿意+相對滿意)/總例數×100%。
1.4.2 康復指導前后SF-36 評分 采用SF-36 對患者康復指導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臨床滿意率為92.5%,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滿意率為75.0%;試驗組患者的臨床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康復指導前后SF-36 評分比較 康復指導前,試驗組患者SF-36 評分為(67.47±11.29)分,與對照組的(68.52±12.16)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指導后,試驗組患者SF-36 評分為(106.36±11.38)分,高于對照組的(86.59±12.3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康復指導前后SF-36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康復指導前后SF-36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漸增高。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其是指患者糖尿病代謝異常引起的腎小球硬化。糖尿病腎病晚期可發(fā)展為腎功能衰竭并導致死亡,故目前對疾病發(fā)展過程的控制需要引起重視[3]。20%~40%的糖尿病患者會罹患此病[4],最終走向死亡。研究顯示,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采取早期干預可延緩腎臟衰竭進展和減少心血管事件發(fā)生,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醫(yī)療成本,目前,如何在不增加患者經濟負擔的前提下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干預是臨促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5]。實施個體化康復指導措施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首先是對患者的血壓和血糖進行監(jiān)控,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防止高血糖對患者腎臟造成進一步的損傷。對于透析患者控制血壓防止出現低血壓并發(fā)癥,對常規(guī)治療患者控制血壓防止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6]。同時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對其康復方案進行調整,從而提高患者的知識水平,提高其對糖尿病腎病的認識,了解疾病的發(fā)展,讓其知道積極治療的重要性,同時提高其對科學飲食的依從性。對患者采取科學飲食,限制患者蛋白質的攝入,提高優(yōu)質蛋白的攝入,使飲食結構更加合理化,并使患者更加積極治療提高治療質量。此外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通過運動不僅可以降低患者體內糖原,還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本次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臨床滿意率為92.5%,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滿意率為75.0%;試驗組患者的臨床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祻椭笇?試驗組患者SF-36 評分為(67.47±11.29)分,與對照組的(68.52±12.16)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指導后,試驗組患者SF-36 評分為(106.36±11.38)分,高于對照組的(86.59±12.3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用個性化康復指導床床意義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滿意度及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