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皓宇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這句話講的是學(xué)習(xí)與思考的關(guān)系。但不僅僅是學(xué)習(xí)需要思考,在我看來,聽從別人的建議,更是需要思考的。
這個道理我們很容易明白,并不是他人所說的所有建議都適合自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是多種多樣的,所以給出的建議也是多種多樣的,若是不加以思考,全部聽從,不一定會有益處。
盲從是十分不好的,可能會釀成大禍,如劉邦入秦前因為聽了“盡地可盡王也”的蠱惑,心生貪意,而沒有好好思考自己與項羽實力的對比,便入秦關(guān),做起稱王的美夢,險些導(dǎo)致全盤覆滅,這便是典型的“從而不思則罔”。而其危害又不僅僅是“罔”那么簡單,甚至可以說“殆”也不為過。現(xiàn)在有許多年輕人,盲從選擇熱門專業(yè),聽從所謂人生導(dǎo)師的言論而不假思索地去行動,最終不知自己將何去何從,陷入了真正的“罔”。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對他人的建議加以思考,再去行動。如何思考是一個問題,我認為孔子的另一句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可以解決一部分的問題,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對于他人的建議,擇善而從。這里的善,不僅僅是指好的方面,更是指適合自己的方面,只有適合自己情況與特點的建議,才能切切實實地幫助到我們。
對于他人的建議,擇善而從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與他人交流。交流可以讓對方更明白我們的需求與情況,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交流的過程是兩個人共同思考的過程,兩個人一起思考,效果是要比自己冥思苦想好一些的。所以,我們在對他人建議進行思考時,不僅要一個人“擇善”,還應(yīng)當兩個人一起交流,之后,“從之”,不但有所收獲,還會讓自己對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入。
若是他人的建議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實際,也不應(yīng)該對人家大發(fā)脾氣,而是與之交流,交換看法,說不定就能相互有所幫助,彼此都有所收獲。他人的建議根本上希望我們能夠進步,只有三思而后行,才能真正使我們受益,而不負建議者的期望。
總之,“從而不思則罔”,盲從危害性極大。我們應(yīng)當聽從真正適合自己的建議,先思后從,做到“思而從,以有益于己”。
點評
文章先扣題界定“從”的含義:聽從別人的建議。再論證“從而不思”的危害,事例也很典型。接著論證如何思考:對于他人的建議,要擇善而從,所謂“善”還指適合自己;還要與建議者交流、溝通,以求別人的建議更切合自身實際。論證層層深入,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