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穎
朋友的女兒丹丹,小學(xué)四年級。放學(xué)的時候有個同學(xué)心血來潮,把她放在書包外側(cè)的杯子拿出來,傳給后面一個同學(xué),就這樣一個傳一個,杯子很快不知所向。
丹丹覺察后便挨個同學(xué)追問杯子的去向,每個同學(xué)都推說不知道,杯子是從誰那拿來的或是給了誰。
小小的她只有自己去找,沒有一個同學(xué)幫忙,也沒有一個同學(xué)肯提供線索。當同學(xué)們一個一個有說有笑地被家長接走,而她仍在同學(xué)們的哄笑中,獨自尋找杯子……
這一場不過是同學(xué)們眼中的“惡作劇”,卻深深刺痛了丹丹的內(nèi)心,她第一次感到這樣無助、委屈又憤怒。
回家后,丹丹委屈地向媽媽訴說杯子丟失的原委,媽媽不等孩子把整個事件敘述清楚,就打斷了孩子:“不就一個杯子嗎?有什么關(guān)系,沒了媽媽再給你買一個?!?/p>
媽媽完全沒有注意到孩子反復(fù)訴說一個杯子的目的,是因為一個杯子而受到了耍弄。而她僅僅就只糾結(jié)于她的孩子會成為一個心胸狹隘,小氣的人。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反而灌輸孩子要大度,有包容心!
于孩子而言,丹丹絲毫感覺不到媽媽丁點的寬慰和認同。丹丹媽媽把滿懷希望前來求助的孩子越推越遠。
有多少孩子在跟父母講述自己在學(xué)校不如意的時候,父母是站在自己孩子一邊耐心地傾聽,盡量揣摩孩子當時所處的情境,去理解孩子呢?面對孩子的抱怨,父母常常是粗暴地打斷,厭煩地反問:老師(同學(xué))為什么這么對你?言下之意,凡此種種,這都是孩子的錯。
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對于孩子來說,更加痛苦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得不到父母的支持。父母的作用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在他身邊,并能夠和他站在一起面對。
我的閨蜜和男性朋友相處得比較好,不但游刃有余,而且分寸得當,常令我羨慕。說起其中緣由,她便和我談起她的初中時光。
她跟班上某個男同學(xué)比較聊得來,常常在一起高談闊論,因此遭到班上其他女同學(xué)的背后議論,甚至排斥孤立。她因此煩惱,就向媽媽訴苦。
本以為媽媽會大肆批評,怪她和男同學(xué)走得太近,甚至上綱上線說有辱家風等等。誰知道媽媽并沒有特別在意她和男同學(xué)的關(guān)系,也沒有猜測她是否早戀,而是說:你的性格有點男孩氣,大大咧咧,不像其他女孩有那么多小心眼,和人交往也不太注意細節(jié)。
聽媽媽這樣一說,她原本心里的擔憂、忐忑瞬間煙消云散。媽媽坦誠地承認了她女兒的不同,而媽媽的這點認可足以使閨蜜的心里平靜、篤定。
她不再在意別人背地里的嘰嘰咕咕,走得正行得端,性格豁達開朗。事后想來,她和好性格得益于父母對她的滋養(yǎng),一個性格強大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對給足TA心理后臺的父母。
當孩子能夠真正從父母這里得到理解、安慰和保護,霸凌事件對孩子的傷害就會小很多,對于一些小的傷害甚至可以撫平。
或許有的家長會說,只要孩子在身體上有優(yōu)勢,就能免于欺凌。當今不少給孩子報跆拳道班的家長,除了希望孩子強身健體,還有一個常常“說不出”的目的,那就是希望孩子不受欺負。
但現(xiàn)實是身體的強大并不能讓孩子心理感受到安全,因為總是有比他更加強大的人。
當孩子面對校園霸凌,當孩子告訴你他在學(xué)校被欺負的時候,你的處理方式將決定孩子的一生:
1、安慰這個受欺負的孩子,能夠幫助孩子清晰地表達感受,并同理他的內(nèi)在感受。
2、在肢體上和孩子有親密的接觸,抱著這個孩子,使他害怕的身體能夠慢慢放松下來,清楚體內(nèi)害怕的感覺。
3、告訴孩子無論發(fā)生什么,父母都會支持他,永遠是他的堅強后盾。
這樣的處理方式可以讓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他的內(nèi)心會因為有父母的支持而真正地強大起來,否則一個軀體高大的孩子依然會害怕形態(tài)矮小但厲害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