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趙巖
80年前的今天,一張報紙在延安的窯洞內(nèi),在春風搖曳的日子里,在一群懷揣理想和使命的人們冀望下嘹亮誕生。
這是一張在毛澤東提議下創(chuàng)辦、由毛澤東確定報名并題寫報頭的報紙;
這是一張繼承了我黨紅色基因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報紙;這是一張把“群眾”二字當作靈魂的報紙;這是一張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烽火洗禮的報紙;
這是一張飽含了幾代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息奮斗的報紙;
這是一張從“以紙傳火”到“融媒傳播”華麗嬗變的報紙。
80年來,這張具有光榮歷史的黨報,將實事求是寫在了報紙上,將群眾路線體現(xiàn)在行動中,將艱苦奮斗熔鑄在征程里。她在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造偉業(yè)的紅色大本營里頑強前行,在人民共和國孕育雛形的搖籃中磨礪成長,她是“西北革命的記述碑”、現(xiàn)代報紙的“活化石”。
80年來,她宣傳黨的主張、反映群眾呼聲。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艱苦卓絕,到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的日新月異,從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到新時代的砥礪奮斗,她不忘如磐的初心,肩負神圣的使命,始終與黨同心、與人民同頻、與時代同行,用每一篇稿件、每一塊版面和每一個晝與夜的耕耘,傳遞時代變革的訊息,記錄國家前行的步伐,謳歌社會進步的風尚,禮贊人民奮斗的精神。
80年來,她向群眾學習、為群眾服務、為群眾謳歌,群眾是她的根脈,群眾也是她的力量。無論是“鉛與火”的刻錄,還是“光與電”的傳送,抑或是融媒傳播的聚合與分發(fā),她高擎旗幟,薪火相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她的足跡遍及三秦大地:每一個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她都不曾缺席;每一次非同尋常的重要時刻,都有她在場。
站在新聞的角度看,80年何其漫長;站在歷史的角度看,80年并不滄桑。當時間的輪盤轉(zhuǎn)入當下,這張報紙的每一天都釋放著青春的當量。她用行進的腳步,以時間的維度丈量這片土地上的點滴變化;她用深情的眺望,從空間的維度記錄這土地上人民的創(chuàng)造。她每一天的脈動,都是對自己光輝歷史的延續(xù)和致敬。
追溯歷史是我們的光榮,創(chuàng)造歷史是我們的夢想。從《邊區(qū)群眾報》到《群眾日報》再到《陜西日報》,80年的報紙啊還正年輕;從昨天到今天,再到未來,我們將牢記使命與擔當,弘揚延安精神、緊跟時代步伐,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推進融合發(fā)展,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在新的征程上奮進再奮進。
櫛風沐雨八十載,初心不改為人民!
致敬!80年歷史的報紙!
致敬!創(chuàng)造了《陜西日報》歷史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