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念祺(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副研究員)
宋本《管子》書影。
管仲,字夷吾,春秋時齊國人。齊國是太公呂尚的封國。周成王時,管叔、蔡叔作亂,淮夷叛周。周公賦予呂尚征伐“五侯九伯”的權(quán)力,大大提高了齊國的地位。周室東遷,鄭武公、莊公先后為周朝卿士。鄭國的國力,是當(dāng)時黃河下游諸國中最強(qiáng)的,又仰仗著輔佐周天子這一政治優(yōu)勢,事實(shí)上成為中原諸國中的小霸。莊公死后,鄭國發(fā)生內(nèi)亂,開始衰落,齊國繼之而起。齊襄公的堂弟公孫無知,深得伯父齊僖公的喜愛。襄公即位后,對這位堂弟卻很冷淡。公孫無知便與大夫連稱、管至父勾結(jié),在襄公出獵受傷時,趁機(jī)攻殺了他。公孫無知自立為君,不久,又為大夫雍廩所殺。那時,襄公的弟弟,公子糾逃亡在魯,公子小白逃亡在莒。魯莊公要送公子糾回國繼位,卻被公子小白捷足先登。公子小白就是歷史上的齊桓公。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氖虑?,但其中關(guān)于管仲相齊,有一段陰謀論,仔細(xì)嚼味,并非完全是無稽之談。事情的經(jīng)過如下:
公孫無知竊取齊國的君位,跟公子小白一起出逃的,是大夫鮑叔牙;跟公子糾一起出逃的,是大夫管仲、召忽?;腹攒鞖w國時,管仲和召忽帶人在半道截殺他。管仲一箭射在桓公腰帶的金屬搭絆上?;腹槃莸沟兀苤僬`以為一箭射死了他,就派人去向公子糾復(fù)命。公子糾聽說桓公已死,行動放緩了,使桓公搶先回到齊國。在齊國最有勢力的貴族國氏、高氏的支持下,桓公奪取了君位。之后,桓公以強(qiáng)凌弱,威逼魯莊公殺掉公子糾,并交出管仲和召忽,說要親手殺了這兩個人解恨。
魯莊公身邊有一個叫施伯的人,認(rèn)為桓公不是要?dú)⒐苤?,而是要重用他。他勸魯莊公把管仲殺了,莊公沒有聽他的?;腹H手殺了管仲、召忽解恨,本是情理中事。在講這個故事的人看來,魯莊公如果把管仲殺了,或是拘押不放,歷史就會是另外一番樣子。但是,有一種陰謀論,說的是鮑叔、管仲和召忽,是極好的朋友,都抱有輔佐齊君,穩(wěn)定、強(qiáng)盛齊國之志。他們共同認(rèn)為,齊襄公之后,齊國的國君就是公子糾。召忽因此建議,大家合力去輔佐公子糾。但管仲認(rèn)為,國人對公子糾的母親和公子糾本人并無好感,同情母親已經(jīng)過世的公子小白,所以公子小白也還有機(jī)會,也該有人去輔佐他。于是,鮑叔牙就到了公子小白身邊,管仲、召忽則去了公子糾那里。這個情節(jié),《左傳》和《史記》沒有記載,很像是后人的附會。但是,《史記》上記載得很清楚,桓公當(dāng)時向魯莊公“請得而甘心醢之”的,是管仲和召忽二人。召忽在公子糾被殺后,就自殺了?!蹲髠鳌泛汀妒酚洝范颊f,召忽是為公子糾而死的。
據(jù)管仲說,他年青時與鮑叔牙合伙經(jīng)商,賺了錢自己總要多占;鮑叔牙知道他窮,所以從不計較。可見,鮑叔不僅為人慷慨大度,與管仲的關(guān)系也是極好的。這么好的朋友,各自的政治圈子卻是對立的。若無某種特殊關(guān)系,恐怕說不通。再說,管仲射桓公的那一箭,明顯是要置桓公于死地。鮑叔牙不但不以為意,還竭力向桓公推薦他。若非腳踩著兩只船,這也是難以理解的。何以見得公子糾一旦奪取君位,對鮑叔牙就不是禍呢?
從來少數(shù)人之間的密謀,很少會有被公開的。傳聞也者,信者信之,疑者疑之。召忽的自殺,是出于畏罪,或者良心發(fā)現(xiàn),還是義無反顧地盡忠殉節(jié),都未可知。但是,管仲不畏罪,愿意作為囚犯被引渡回齊國,卻是值得推敲的。據(jù)《左傳》記載,鮑叔牙去魯國押解管仲之前,并未得到桓公不殺他,并重用他的許諾。那么,他主動要求回齊國,就是一步極險的棋,無異于向死求生?!妒酚洝飞险f,鮑叔牙是在先已得到桓公的許諾后,才去魯國押解管仲回國的;所以,一進(jìn)入齊國境內(nèi),在一個叫堂阜的地方,鮑叔牙就將管仲開釋了。顯然,太史公的講法,要合理得多。而且,鮑叔之所以能夠說動齊桓公,除了說自己和高傒氏(齊國最大的貴族)只能幫助桓公治齊國,而不能幫助桓公稱霸之外,還特別強(qiáng)調(diào),像管仲這樣的人才,他在哪個國家,就能使哪個國家稱霸?!耙奈崴訃?,國重。不可失也。”這是鮑叔的原話?;腹蟹Q霸的野心,又極信任鮑叔牙,見鮑叔如此推崇管仲,接受他的建議,就顯得理所當(dāng)然了。他哪里想得到,像鮑叔牙這樣的忠厚之人,其實(shí)也腳踩兩只船呢。
以上是說,管仲最終相齊,其中似乎有很多蹊蹺。這些“蹊蹺”,載在《管子》。這樣的故事,反映了那個時代陰謀盛行的風(fēng)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