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耳朵不僅是五官的重要窗口,也是全身器官的健康“探測器”。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7年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人口中的5%,也就是3.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其中3.28億是成人,0.32億是兒童。而我國聽力殘疾人數(shù)達到2780萬,是聽力殘疾人最多的國家,其中0~6歲的聽力殘疾兒童約有13.7萬人,每年光聽障新生兒就有2萬~3萬人。聽力有問題的人,不僅日常溝通困難,還會有孤獨和沮喪感。
生活中,我們最常遇到的問題是耳屎到底能不能掏?多年來,我們堅定地認為,耳朵里面藏了很多臟東西,一定要把它清除干凈才好。也有人喜歡替別人掏耳朵,心理上的愉悅和成就感不可言表。剛畢業(yè)時,我和一個姐姐同在一個辦公室,每天那姐姐必數(shù)次跑到我這邊給我掏耳朵,以至于我覺得不是我需要,而是她需要,因為她在做這件事時,是一種無法掩飾的喜悅和滿足。后來到了成都,才發(fā)現(xiàn)這個場景實在是讓人吃驚:街頭巷尾,三五個背著工具箱的師傅,頭戴一盞燈,手持若干利器,在人的耳旁搗鼓著。作為一項起源于川蜀地區(qū)的民間技藝,近年來采耳逐漸在全國各地流行起來,甚至吸引了外國友人的關注。 不久前,英國《都市日報》報道,一名31歲的小伙子,用棉簽掏耳朵時不慎把一點棉絮落在耳道內引起感染,逐漸蔓延至大腦,從而引發(fā)癲癇。采耳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是否要面對采耳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
耳屎是啥?
耳屎,在醫(yī)學上被稱為“耵聹”,其實是耳道分泌物與灰塵、皮屑等混合形成的。耳屎對人體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夠:
1. 使耳道保持潤滑濕潤,這樣能避免耳道過于干燥引起耳癢、皮膚燒灼感。
2. 能保護耳膜避免受沙石、水滴的破壞和刺激。
3. 一定程度上幫助耳道內部免受細菌等微生物的侵襲。
耳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有的人幾乎沒有耳屎?人體皮膚會分泌一層脂質代謝物,用來保持濕潤和防止微生物的入侵,耳道皮膚也一樣,會分泌一些脂質。由于耳道的特殊構造,導致灰層和皮屑等容易堆積在耳道里面,時間久了,和耳道分泌物混雜在一起就形成了耳屎。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產生的耳屎會自然排出體外,不會堵住耳道。只有少部分的人,由于耳屎堆積太多,導致阻塞了外耳道,在醫(yī)學上稱作“耵聹栓塞”。大多數(shù)情況是天生的,比如有的人耳道分泌過旺,又沒清理好,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疾病導致的。
耳屎要不要刻意掏?
人的耳道有自身清潔功能,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此外,一些日常行為,比如咀嚼東西也可以促進耳屎的外排。所以,一般情況下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掏耳屎。當然,在少數(shù)情況下,也會出現(xiàn)耳屎堵住耳道的情況發(fā)生,這時會感覺到耳內悶漲、瘙癢、耳朵痛、聽力下降等。如果出現(xiàn)這些狀況,應盡快尋求耳鼻喉醫(yī)生的幫助,切記不要自行處理。
1. 掏耳朵最常會引起耳道濕疹;
2. 掏耳時不慎被人撞到,棉簽或耳勺會直接捅破耳膜,可導致不同程度聽力下降甚至耳聾;
3. 掏耳朵如果不慎,可造成外耳道皮膚受損,引發(fā)外耳道炎,出現(xiàn)疼痛,嚴重時會流膿;
4. 掏耳朵過深,可能會傷及鼓膜,出現(xiàn)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
5. 掏耳朵確實會導致顱骨感染。用棉纖掏耳朵時,棉簽纖維會不斷在耳道內聚集,時間久了會導致局部潰爛,引起耳后顱骨的感染。如果真的想掏耳朵,也不要用棉簽伸進去掏。
正確的掏耳朵姿勢是什么?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大人和小孩一定要有所分別。
1.如果耳朵實在癢,可以用手指在耳洞口輕撓兩下。切記不要用尖銳的物品!不要過于深入!
2.適當控制自己不去掏耳朵。
3.如果出現(xiàn)瘙癢難耐的情況,有可能是外耳道濕疹等,應及時去醫(yī)院確診。
4.游泳時應該保護耳朵。特別是耳朵有過炎癥的人群。
5.耳部出現(xiàn)不適,不要使用偏方。如用酒精和醋滴耳,可能會加劇感染。
4個情形,去醫(yī)院“采耳”
耳朵里有明顯的堵塞感
有些人先天外耳道口狹窄,耵聹無法正常自行排出,堵塞形成耵聹栓。當堵塞感十分明顯時,需要到醫(yī)院進行檢查,必要時進行清理。
出現(xiàn)聽力下降
有些人年紀不大,也沒有耳疾,卻突然出現(xiàn)聽力不佳、下降的情況,這時最好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耳朵痛癢
若耵聹短期增多,特別是游泳完耳道進水后,感覺耳朵痛癢,應請??漆t(yī)生處理,千萬不要亂掏,以免引起耳道發(fā)炎。
不當采耳后出現(xiàn)問題
一些人經(jīng)常隨意采耳,不知不覺對耳道造成損傷,致使耵聹無法順利排出,耳朵“越掏越堵”;或者是采耳時有異物(如棉棒的棉花)掉入耳中,嚴重時出現(xiàn)出血、疼痛、腫脹等癥狀,此時一定要去醫(yī)院就診。
聽力受傷分5個程度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規(guī)定,如果把耳聾的嚴重程度按聽聲音的能力范圍進行分類,可分為輕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極重度。一般認為語言頻率平均聽閾在26分貝以上,聽不清說話,即有聽力障礙,聽力損失在70分貝以內者稱重聽,在70分貝以上者為聾。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齡階段,聽力損失的干擾因素是不同的。
嬰幼兒:遺傳性耳聾為主
常見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閉鎖或鼓膜、聽骨、蝸窗、前庭窗發(fā)育不全等,可能是由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藥物引起,也可能是由分娩時受傷等導致。兒童期是聽覺、語言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及時發(fā)現(xiàn)并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和康復訓練,能使絕大多數(shù)聽力殘疾兒童顯著改善功能。
青少年:噪聲性損傷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近期發(fā)布數(shù)據(jù):目前,全球有約11億年輕人(12~35歲之間)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例如戴耳機聽音樂是該風險的重要原因。英國一項研究表明,長時間戴耳機聽歌,可導致耳聾提前30年到來。
成年人:突發(fā)性耳聾
精神壓力大、睡眠不好都可以導致突然的耳聾耳鳴,比如,一些企業(yè)高管和辦公室白領等都容易發(fā)生耳聾耳鳴。另外,經(jīng)常從事潛水、乘飛機、裝修、爆破等工作的人,也會突然耳聾耳鳴。
老年人:老年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是指與年齡相關的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該病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發(fā)生,病情呈進行性加重,重者可致全聾。60歲以上患病率占40%以上,65~75歲的老年人中患病率可高達60%左右。通常情況下,老人每年會下降3~5分貝聽力范圍,因此老人就在不知不覺中聽不清聲音了。
護耳做好5件事
耳朵與心、腎、肝、脾、肺有直接關系,與心腦血管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都息息相關。耳鳴可大可小,可能由中耳炎、耳硬化癥、噪音損傷等耳病引發(fā),也可能是鼻咽癌、心血管病、聽神經(jīng)瘤等某些嚴重疾病的先兆癥狀。因此,耳鳴可以被稱作是其他部位病變的“警報器”。專家建議護聽力做好以下幾點:
別總掏耳朵
挖耳會造成外耳道和鼓膜損傷。耳朵具有自潔功能,耳朵中的纖毛會將耳垢推出耳道。
遠離噪聲
戴耳機聽音樂必須遵守一條“黃金規(guī)則”:音量不超過最大的60%,每天不超過1小時。盡量使用頭戴式耳機,降噪耳機可減少外部噪音,更能保護聽力。盡量少去體育賽場、影院、歌廳等噪音巨大的場所,尤其是聽覺未發(fā)育完全的小孩。
定期檢查聽力
如出現(xiàn)耳鳴,聽不清電話鈴、鬧鐘鈴等高音以及聽不清別人講話(特別是打電話時)等情況,就應該懷疑是否存在聽力受損。
合理飲食、鍛煉身體
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C能保護聽覺細胞,既可適當服用維生素補充劑,也可多吃粗糧、瘦肉、蛋類、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
保持好心態(tài)
現(xiàn)代社會人群壓力較大,導致突發(fā)耳鳴、耳聾的案例很多,調整心態(tài)才是護耳的第一良策。此外,發(fā)現(xiàn)聽力問題要積極治療,對于老年性耳聾患者,主要的治療策略就是佩戴一副合適的助聽器,音頻聽力損失35~80分貝者均可使用助聽器;聽力損失60分貝左右佩戴效果最好。
(本文選自:分憂 202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