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的五大有效途徑,提出要關注幼兒的興趣之處,關注幼兒的疑問之處,關注游戲的細微之處,關注生活的日常之處,還要關注資源的可用之處,推進幼兒園班本課程的深入發(fā)展。
【關鍵字】幼兒園 班本課程 建設 有效途徑
班本課程是師幼共同開發(fā)的一種富有班級特色的活動。它是以幼兒為本整合各種資源,是師幼之間、幼幼之間進行的一場生動、活潑、有趣而有意義的學習探究之旅。因此,建設好班本課程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總結生發(fā)班本課程的“趣、疑、細、實、活”五大有效途徑。
一、趣——關注孩子的興趣之處
案例1:開開心心過新年
隨著新年腳步的臨近,孩子之間關于新年的話題日漸增多。有的說:“過新年的時候,爸爸媽媽會來看我的演出,好激動啊!”有的說:“過年最開心了,可以拿到壓歲錢?!庇械恼f:“過年,爸爸媽媽放假了,可以陪我玩!”有的說:“過年了,我爺爺會給我買煙花玩,好開心!”可見,孩子們對于過年有了一些經(jīng)驗,同時也對新年心生向往。于是,我班教師就和孩子們一起開展豐富多彩的《開開心心過新年》班本課程。
【分析】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案例的緣起是教師敏感地關注到孩子感興趣的新年話題,然后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生成班本課程。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讓孩子感受到新年的氛圍,而且知曉更多關于春節(jié)的故事,豐富孩子的經(jīng)驗,同時發(fā)展孩子的社會性情感,懂得感恩與感謝,也體驗到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更讓孩子的自主性得到成長。因此,教師要觀察兒童、關注他們感興趣的事和物,追隨孩子的興趣挖掘其教育價值,生成活動。同時,也要保護好孩子的興趣,更要通過多種手段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興趣,使幼兒園課程更具價值,真正服務于幼兒。
二、疑——關注孩子的疑問之處
案例2:滑梯上的水
不知不覺已是深秋時節(jié),最近幾天晝夜溫差非常大。早晨,孩子們?nèi)ゴ笮屯婢呱贤鏁r,杜說:“老師,滑梯上有水,我褲子都有點濕了?!惫P者一看,滑梯上確實有水。這時旁邊的孩子說:“這水是從哪兒來的?”這下就引發(fā)大家的討論,張說:“應該是昨晚下雨的吧!所以滑梯上有水。”沈說:“可能昨晚有人洗滑梯了吧,因為有人覺得滑梯有點臟?!倍耪f:“不對,是露水。”在晨間談話環(huán)節(jié),筆者把滑梯有水的事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大家便討論了起來,到底哪種答案是正確的呢?經(jīng)過討論和一系列求證,最后孩子們把下雨和洗滑梯這兩種可能都排除了,自然得出原來滑梯上的水是露水的結果。
這時吳問:“那露水是從哪兒來的呀?”對于這個問題,孩子們又開始了新一輪探究。隨后的幾天,孩子們對于露水的探究興趣一直在持續(xù),一顆愛科學的種子已悄然萌芽……
【分析】上面的案例中,教師敏銳地抓住孩子的疑問之處,圍繞“滑梯上的水從哪兒來的”“露水從哪里來”這兩個問題展開討論。在活動中,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充分支持孩子主動尋找答案。幼兒通過熱烈討論、分析、探究,最終解開謎團,從而“無痕”地生成鮮活的班本課程。可見,我們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去關注孩子的問題,鼓勵支持孩子去探究、解決問題,不要讓孩子因遇到問題而輕易失去獲得教育的價值,失去生成活動的教育契機。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孩子積極思考、勇于提出問題,師幼共同構建有價值的課程。
三、細——關注游戲的細微之處
案例3:小魚之死引發(fā)的……
區(qū)域游戲結束后,筆者和孩子一起進行游戲分享。當談到今天玩水快要結束時,有孩子反映說陳把水中的小魚弄死了。原來是一起玩水的小班孩子,把水中的小魚弄死了,就把它埋在樹根旁邊的泥土中。我班的陳看到了,就把小魚挖出來放到水里,原本想搶救一下,結果小魚還是死了。因此出現(xiàn)了有孩子反映陳弄死小魚的事情。
于是,筆者和孩子們開展了一次有趣的活動。大家紛紛討論小魚生活的環(huán)境,萌生愛護小魚的想法,更想到要提醒別班的孩子也愛護小魚,共同制作“愛護小魚”的提醒標志。待完成后,孩子們分別介紹和分享自己制作的提醒標志,經(jīng)過投票評選出最佳,最后大家選取豎立提醒標志的地方,并一齊動手完成。
【分析】上面的案例源于孩子在一次游戲中的一句匯報。對于這樣一個游戲中的細小行為,教師并沒有漠視、敷衍,或者武斷解決,而是仔細詢問事情的經(jīng)過,把真相還給孩子。當孩子們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后,有的孩子萌生愛護小魚的想法,教師抓住生成教育的契機——怎樣讓別班的小朋友也知道要愛護小魚?教師把這個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們想辦法解決。這里,教師擴大了提問的教育價值,引發(fā)孩子積極的思考,從而生成有教育價值的班本活動。這次成功的隨機教育活動,正是源于教師關注孩子日常的細微之處。教師常和孩子在一起,更能關注孩子在游戲中的一舉一動,不要以細微而輕視,而要尊重、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事情的真相,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引導孩子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細微之處尋找到有價值的教育契機,生成班本課程。
四、實——關注生活的日常之處
案例4:植物角里的一些事
在孩子們的精心照顧下,自然角里的植物已經(jīng)長得非常茂盛,特別是大蒜的葉子有的很長了,都彎下了腰,還有一些葉子從木框的縫隙里冒出來,讓孩子們驚喜連連。
星期一早晨來園,陳驚喜地發(fā)現(xiàn)她種植的大蒜又長長了不少。于是有了下面的一段對話,她興奮地對筆者說:“徐老師,我的大蒜葉子好長?。 惫P者說:“是好長啊。那你知道它有多長嗎?”“不知道?!薄澳隳懿荒芟朕k法知道它有多長?”“可以用尺子量一下?!薄澳呛?,尺子有嗎?”“現(xiàn)在教室里沒有,明天我們帶來?!痹诔空劖h(huán)節(jié),筆者和孩子說了這件事情,引發(fā)了大家的討論。于是,關于大蒜葉子的測量活動就這樣開始了。隨著測量活動的深入開展,孩子的興趣漸漸高漲,而且獲得了很多測量的經(jīng)驗。
【分析】上述案例是發(fā)生在孩子生活中的一些日常小事,孩子每天都會去自然角看一看,那里的植物他們再熟悉不過了。教師關注著孩子,和孩子進行有質(zhì)量的對話,一句“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將孩子引入了思考。同時,教師敏感地判斷出這個問題對于孩子的教育價值,并抓住契機和全班孩子互動,自然生成測量大蒜的活動。課程游戲化理念告訴我們,一日生活皆課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有可能成為教育的契機和資源。教師每天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所以要留心生活觀察孩子,用心與孩子交流,自然演繹真實的對話與互動,進行生成富有價值的課程。
五、活——關注資源的可用之處
案例5:家長進課堂
班級里幼兒的家長們來自各行各業(yè),為了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我園開展了“家長進課堂”的活動,每周五上午由一名家長進行一小時的助教活動。家長們都很珍惜這樣近距離接觸課堂的機會,他們精心準備,上出特色。如在銀行工作的沈媽媽給孩子們帶來“金融小知識”,讓孩子們了解錢幣的進化史,認識不同種類的人民幣,豐富孩子們的金融知識;開甜品坊的黃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做起蛋撻,讓孩子們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蛋撻;在船廠工作的周爸爸,則讓孩子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船,極大地拓寬了孩子的眼界;在環(huán)保局工作的陸爸爸,和孩子談了“珍愛美麗地球、守護自然資源”,讓孩子們了解到要從小做起,從我們的身邊做起,去保護我們的地球,等等。豐富多彩的家長助教活動受到孩子們的歡迎,豐富孩子們的經(jīng)驗,也極大地豐富了幼兒園課程。
【分析】我們的身邊有著豐富的人和物的資源,如家長資源、教師資源,幼兒園的環(huán)境設施、周邊社區(qū)資源等,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可用資源,為幼兒園課程服務,生成豐富的班本課程。
幼兒園課程要回歸孩子的經(jīng)驗、回歸生活,真正從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出發(fā),使班本課程建設真正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和成長。
作者簡介:徐海燕(1974— ),女,江蘇啟東人,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fā)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