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江
關鍵詞:新冠疫情;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質量
長期以來重硬件輕軟件的建設使我們面對突發(fā)疫情時難以維系正常的教學秩序。許多學校的現(xiàn)有設備閑置或利用率低,但同時,師生們抱怨教學設備陳舊,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要滿足常態(tài)化的大規(guī)模在線教學活動,對于教育技術的硬件和軟件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在“停課不停學”的政策出臺之初,不同教育機構對此政策的解讀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差”。很多學校用已有的社交軟件以解“燃眉之急”,一天幾個小時的直播課、錄播課讓很多師生苦不堪言。究其原因,是各學校教育技術應用不足。近兩個月來,筆者對大學、中學和小學的在線教學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以下建議:
(一)小學
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在線學習需要教師和家長的介入。為實現(xiàn)此目的,可以開發(fā)一款滿足老師—學生—家長緊密溝通的軟件。例如:老師在課前可以及時向學生和家長發(fā)布上課信息,學生可以課前就本堂課的要點進行思考,家長和老師可從學生的習題中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視不同學生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
(二)中學
中學生的學習任務多、自制力有所欠缺。在這些前提下,筆者認為開發(fā)有效的工具性軟件,可以幫助學習者充分利用碎片化學習時間來消化課堂知識。軟件開發(fā)應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目標和偏好。
1.對于文科類知識的學習軟件,以用戶的理解和記憶為主。要摸清用戶的記憶規(guī)律,對于用戶的弱項知識要反復地推送,對總體知識進行階段性劃分,全方位地評估用戶的學習效果,如一款背單詞軟件可以采用模塊化劃分方式,在評估階段中對用戶的識記、發(fā)音、拼寫、造句進行考察。
2.對于理化類知識的學習軟件,以幫助用戶理解抽象概念、強化思維能力為主。如一款物理實驗仿真軟件,要滿足用戶對于實驗環(huán)境的需求,如不同實驗所需的儀器、各類儀器的參數及其驗證的理論等等,這些都要納入軟件的設計思想。在線學習軟件是學生自主學習和實現(xiàn)泛在學習的重要工具。一款好的軟件不僅需要精準的定位、豐富的內容、簡潔的界面設計和實用的交互功能,還要考慮軟件的制作、發(fā)布和后期維護等。
(三)大學
大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成熟的學習能力。在高校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趨于弱化,課外作業(yè)、討論、答疑和反饋在教學過程中所占比重較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個人的學習體驗成為學習群體的一種貢獻。從某種意義上說,線上教學,教師已從一個知識傳播者變成了一個知識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觀察者。[1]根據這樣一種變化,對教師課堂教學組織提出新的要求,也需要建立和推廣大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數據庫。
(四)總結
調研數據顯示,126名師生中有95人(占比75.3%)認為,線上教育對學生的約束力小,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此問題尤為突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像線下教學那樣關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只是被動地履行教師職責,按照教學要求傳授知識。[2]各類學校要根據自身情況采取合理的方式建設線上資源,在常態(tài)化教學的工作中要重視教育技術的應用,提升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授課的技巧和信息化素養(yǎng),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資源投入到教育技術應用中。
基于計算機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入我國大學約有30年時間,利用PPT組織教學約有20年時間,利用網上教學約有15年時間,利用智慧教室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只有5年時間,這就是我國大學教育技術演進的基本軌跡。[3]與其他領域相比,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特別是在教學領域的應用,仍然非常遲緩。本次“戰(zhàn)疫”中,很多地方和學校在硬件配備、軟件建設等方面,凸顯出薄弱與不足。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我國教育技術人員的支撐力度還不夠。教育技術人員的職責不僅是學校電教設備的維護,更在于全校教學任務的支撐,教育技術普及程度的不足已經影響了我國的教育保障。要實現(xiàn)教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筆者根據此次疫情凸顯出的不足,提出如下思考:
(一)重視教育技術學科建設與發(fā)展
反思我國過去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不足,根據我國教育環(huán)境的特點,借鑒國外的建設經驗,是提高我國當前在線教育水平的必由之路。教育技術學科具有前瞻性和應用型,對于人才培養(yǎng)不僅需要大學擴招教育技術專業(yè)學生,更在于對人才素質的培養(yǎng)。合格的教育技術人才需要對前沿技術有敏銳的察覺能力,對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要有一定的實踐能力,需要全方位地支持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二)各類教育機構擴招教育技術專業(yè)人員
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母校高三教師所使用的線上軟件功能欠缺,時常出現(xiàn)卡頓、掉線的問題,部分年齡較大的教師無法熟練地操作軟件,給本就處于緊張狀態(tài)的高三學生帶來困擾??梢悦鞔_,在線教學在當今教學活動中已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擴招教育技術人才,建設線上資源,已是十分緊要的事。在正常的教學活動中,教育技術人員負責建設線上資源、優(yōu)化教學軟件的用戶體驗、提升一線教師的數字化素養(yǎng)、幫助學生利用技術手段提高學習效率;在“非常時期”,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支撐正常的教學秩序,保障教學質量。教育技術人員“日常建設,‘非常保障”,有利于提高我國整體的教育保障能力,更能推動發(fā)展“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改革。擴招教育技術人才,是提高教育危機風險應對能力的重要措施。在“后危機時代”,信息化教育不僅是一種補充式教育,還應該被當作應對危機的替代式教育進行設計。[4]
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很多人反應消極,進而出現(xiàn)社會心理恐慌。在疫情得以有效控制之前,公眾的意識、秩序遵從和行為規(guī)范,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的教育。《學記》曰:“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大眾防疫始于教育。教育技術不應該局限于學校教學,應該“滲透”到每一場社會事件中??v觀世界教育的重大變革,無一不跟“突發(fā)”事件相關,如“二戰(zhàn)”期間,視聽教學為美國迅速培養(yǎng)了大量工業(yè)技術人才,短期內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普法戰(zhàn)爭”后,德國的研究型大學迅速崛起,做出了數不勝數的學術成就;蘇聯(lián)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之后,美國《國防教育法》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等等,這些變革都有一場重大事件作為引子?;厮葸@些軌跡,我們可以從本次“戰(zhàn)疫”中受到啟發(fā)。
重大疫情不是僅僅對醫(yī)護群體的挑戰(zhàn),勝利更在于全民的防疫意識。制訂防疫教材,將防疫教育納入到公共教育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發(fā)揮教育技術在其中的作用,建議國家組織專家,展開針對性研究。
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提高,對于教育的財政投入能力逐步增強,各類學校已經具備條件在教育技術建設上走得更遠。我國的教育也必須借助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縮短與發(fā)達國家高等教育的差距。從長遠來看,教育技術領域的突破也是我們國家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關鍵。
參考文獻:
[1][2]鄔大光.教育技術演進的回顧與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線教學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20(4):3-5.
[3]朱德全.重大疫情下教育治理現(xiàn)代化的考量[J].重慶高教研究,2020(2):7-8.
[4]張曉艷.新冠肺炎疫情下線上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J].中國報業(yè),2020(4):96-97.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