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雅
摘 ?要:《說文解字》(以下簡稱為《說文》)成書于漢代,作者許慎,《說文》是中國文字學(xué)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讀音的字書。文章對《說文》阜部字字形、字義概況進(jìn)行梳理,運(yùn)用傳統(tǒng)“六書”理論對字形進(jìn)行分析。結(jié)合《說文》釋義以及文獻(xiàn)資料對其意義進(jìn)行分類。同時(shí)《說文》阜部字反映出古代建筑文化與古人對地理地貌的認(rèn)知。
關(guān)鍵詞:《說文解字》;阜部;字形;字義;文化
[中圖分類號]:H161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4--03
《說文》在中國語言學(xué)和文字學(xué)中有著重要地位,在這部書中許慎根據(jù)文字的形體,首創(chuàng)540部,收正篆9353個(gè),重文1163個(gè)。《說文·阜部》在第十四卷下,阜部統(tǒng)轄了正文92個(gè),重文9個(gè),共101個(gè)字。對該部字進(jìn)行形義分析和文化闡釋,可以豐富對《說文》的研究。
一、字形結(jié)構(gòu)
《說文·阜部》字在構(gòu)形上涉及傳統(tǒng)“六書”中的象形、會意和形聲。
(一)象形字
《說文·敘》界定“象形”為:“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毕笮巫质菍⒆中萎嫵伤淼奈矬w的模樣。《說文·阜部》僅一個(gè)‘阜字為象形字。《說文》釋為:“大陸也。山無石者,象形?!奔礇]有石頭的土山。如《廣雅·釋丘》“無石曰阜。<北堂書鈔>引韓詩云‘積土高大曰阜?!薄夺屆め屔健贰巴辽皆桓?。象土山高大而上平。”
(二)會意字
《說文·敘》界定“會意”為:“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睍庾质前褞讉€(gè)相關(guān)的字排比在一起,由它們的聯(lián)合形式而呈現(xiàn)出新字所指的含義。《說文·阜部》中有2個(gè)會意字,陟、隉。
陟,《說文》釋為:“登也。從阜,從步?!薄墩f文解字注》: “謂緣阜而步也。阜有層次可尋,是謂會意?!薄摆臁钡募坠俏淖中沃凶筮叀繁砩降膶哟螌蛹墸降募坠俏淖中?,義為向前行走,陟由阜、步會意,表從山底向山上行走。隉,《說文》釋為“危也,從阜從毀省”毀,《說文解字注》:“缺者,器破也?!睔е钙茐?,毀損?!墩f文》古文左邊是有齒痕的舂臼和挺立的人形,右邊是持器械的手,表毀壞器具。隉由阜、由毀省殳會意。表山危險(xiǎn)、不安。
(三)形聲字
《說文·敘》界定“形聲”為:“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毙温曌志褪怯帽砹x的形符和表音的聲符組合而成的一種造字方法?!墩f文·阜部》中形聲字共89個(gè)。陵、?、阞、陰、陽、阿、陂、阪、陬、隅、險(xiǎn)、限、阻、陮、隗、阭、、陗、陖、隥、陋、陜、隰、?、隤、隊(duì)、降、隕、阤、隓、陊、阬、、防、隄、阯、陘、附、阺、隒、阸、隔、障、隱、隩、隈、、、隴、?、陜、、、陭、隃、阮、?、陚、、?、?、陼、陶、阽、除、階、阼、陛、陔、際、陪、?、陾、陴、隍、阹、陲、隖、院、陯、陙、?。以上字許慎以“從某,某聲”訓(xùn)釋,另有7個(gè)會意兼形聲字,分析如下:
陸,《說文》:“陸,高平地,從阜從坴,坴亦聲。”高而平的地。坴,《說文·土部》:“土塊坴坴也?!奔赐翂K大的樣子。陸由阜、坴會意,坴兼表聲。
《說文》:“陷,高下也。一曰陊也。從阜從臽,臽亦聲?!睆母咛幝湎?。臽甲骨文字形像人掉進(jìn)井坑里。陷由阜、臽會意,表從高處落下。臽兼表聲。《說文》:“,仄也。從阜從頃,頃亦聲”《說文解字注》:“頃者頭不正也,故從頁;傾者人之仄也,故從人;者,山阜之仄也,故從阜?!?為山體傾斜為阜、頃會意,頃兼表聲?!墩f文》:“阢,石山戴土也。從阜從兀,兀亦聲?!薄墩f文解字注》:“戴小徐作載。釋山曰。石戴土謂之崔嵬。然則崔嵬一名阢也?!必<坠俏淖中螐囊辉谌松?,高而平意。阢由阜、兀會意表上面覆蓋著土的石山,兀兼表聲。《說文》:“隙,壁際孔也。從阜從,亦聲?!薄墩f文解字注》:“者、際見之白?!奔纯p隙透過的光。隙由阜、會意表墻壁的縫隙,兼表聲。《說文》:“陳,宛丘,舜后嬀滿之所封。從阜從木申聲?!毙煦C曰:“陳者,大昊之虛,畫八卦之所,木德之始,故從木”《說文》:“,耕以臿浚出下壚土也。一曰耕休田也。從阜從土,召聲?!惫盘锲?,用來掘土,由阜、土?xí)?,召聲?/p>
二、字義類別
《說文·序》:“建首一也,立一為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薄墩f文·阜部》除阜字本身,其余都是是以“阜”作為義符。有63個(gè)字把表示山的意義作為造字的依據(jù)。另外還有一部分字與建筑、臺階義等有關(guān)。
(一)與山相關(guān)義
其一,山體名稱,包括山名和丘名。山名類字:隴,《說文》:“天水大阪也?!奔措]山。隃,《說文》:“北陵西隃,雁門是也?!奔囱汩T山。丘名類字:陚、、?,《說文》皆釋為:“丘名?!薄墩f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奔葱⊥辽健!墩f文解字句讀》:“無石曰丘,有石曰山。”山即高而有石者。
其二,山貌,涉及山的部位、大小、高峻及山勢。山的部位:陂,《說文》:“阪也?!奔瓷狡?。阪,《說文》:“坡者曰阪?!薄夺屆め屔健罚骸吧脚栽悔椤壁椤②嫱瑸樯狡铝x。阺,《說文》:“秦謂陵阪曰阺?!薄墩f文解字注》:“大阜曰陵,坡曰阪,秦人方言皆曰阺”阺為秦人之言,即山坡。陬,《說文》:“阪隅也?!?隅,《說文》:“陬也。”《說文解字注》:“阪隅也。謂阪之角也。隅與陬為轉(zhuǎn)注?!壁钆c隅同為山角義。隰,《說文》:“阪下濕也。”即山坡下低濕的地方。阯,《說文》:“基也?!薄墩f文解字注》:“阯者、城阜之基也?!奔闯菈蜕降幕恰I降拇笮。毫?、?、?,《說文》:“大阜也?!卑?,《說文》:“大陵也。”附,《說文》:“附婁小土山也?!鄙降母呔宏?,《說文》:“陮隗,高也。”隗,《說文》:“陮隗也。”阭,《說文》:“高也?!标~,《說文》:“陖也。”陖,《說文》:“陗高也?!?,《說文》:“磊也?!薄墩f文》:“磊,眾石貌?!崩跒楸娛^堆集貌,含高義。山勢:,《說文》:“仄也?!薄墩f文解字句讀》:“仄,側(cè)傾也。則仄與側(cè)通、傾與通可知?!奔瓷襟w傾斜。?,《說文》:“?也。”《說文解字注》:“??、傾側(cè)不安也”即山路坎坷崎嶇。隉,《說文》:“危也?!壁铮墩f文》:“危也。”《說文解字注》:“危者、在高而懼也?!标?、陲義為山高而危。陘,《說文》:“山絕坎也?!薄稜栄拧め屔健罚骸吧浇^,陘”邢昺疏:“謂山形連延,中忽斷絕者名陘?!睘樯矫}中斷的地方。陜,《說文》:“隘也?!甭墩f文》:“阨陜也。”
其三,山的阻隔隱蔽。險(xiǎn),《說文》:“阻難也?!毕蓿墩f文》:“阻也。”阻,《說文》:“險(xiǎn)也?!标q,《說文》:“塞也?!备?,《說文》:“障也?!闭?,《說文》:“隔也?!彪[,《說文》:“蔽也。”隖,《說文》:“小障也?!彪U(xiǎn)、限、阻都有阻礙、阻擋義。阸、隔、障、隱、隖都有隔障,隔絕之義。
其四,從山上下墜。陷,《說文》:“高下也。一曰陊也。”即從高處落下。隤,《說文》:“下墜也?!彪E,《說文》:“從高下也?!标w,《說文》:“落也。”墜落。隊(duì),《說文》:“從高墜也?!眽嬒?。降,《說文》:“下也?!标e,《說文》:“小崩也。”即崩落。含落義。陯,《說文》:“山阜陷也?!焙淞x。
其五,山水邊。隩,《說文》:“水隈,崖也?!奔此?。隈,《說文》:“水曲,隩也?!?,《說文》:“通溝也?!睖箱?。,《說文》:“水衡官谷也,一曰小溪。”《段注》:“兩阜間小溪曰?!标?,《說文》:“如渚者陼丘。水中高者也?!彼行≈?。陙,《說文》:“水阜也”?,《說文》:“水阜也”水邊。
(二)與建筑相關(guān)義
與城墻相關(guān)義。隓,《說文》:“敗城阜曰隓。”即倒塌的城墻。?,《說文》:“道邊庳垣也?!奔绰愤叺陌珘ΑZ?,《說文》:“城上女墻俾倪也”《說文解字注》:“女墻即女垣也。”指城墻上呈凹凸形的小墻。隍,《說文》:“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從阜皇聲?!奔礇]有水的城壕。阽,《說文》:“壁危也?!奔磯Ρ趦A危。陾,《說文》:“筑墻聲也?!奔粗Φ穆曇簟kH,《說文》:“壁會也?!薄墩f文解字注》:“兩墻相合之縫也。”即兩墻相接之處的縫隙。隙,《說文》:“壁際孔也。”《說文解字注》:“際自分而合言之。隙自合而分言之?!奔磯Ρ诹验_的縫隙。
與臺階相關(guān)義。除,《說文》解釋為:“殿陛也?!薄墩f文解字注》:“殿陛謂之除”即宮殿的臺階。阼,《說文》:“阼,主階也?!薄墩f文解字注》:“主階也。階之在東者。古者天子踐阼臨祭祀。”即在東方的臺階,主人迎接賓客或天子登阼階以主持祭祀的地方。階,《說文》解釋為:“陛也?!北?,《說文》釋為:“升高階?!奔磁_階。陔,《說文》:“階次也。” 指臺階的層次。隥,《說文》解釋為:“仰也。”《說文解字注》:“仰者、舉也。登陟之道曰隥。亦作墱?!奔吹歉叩穆?。
與堤壩相關(guān)義。防,《說文》:“隄也”隄,《說文》:“唐也”《說文解字系傳》:“隄,塘也?!薄墩f文解字注》:“唐,塘。正俗字?!狈?,隄即堤壩。
(三)地名類字
陶,《說文》:“再成丘也,在濟(jì)陰?!奔磧芍厣角?。后為地名專稱。?,《說文》:“鄭地阪,《春秋傳》曰‘將會鄭伯于?。”即阪名。陳,《說文》:“宛丘,舜后嬀滿之所封?!敝傅孛j?,《說文》:“弘農(nóng)陜也。古虢國,王季之子所封也?!惫诺孛?。,《說文》:“弘農(nóng)陜東陬也?!钡孛?。,《說文》:“河?xùn)|安邑陬也?!惫糯迕?。阮,《說文》:“代郡五阮關(guān)也?!薄墩f文解字注》:“<成帝紀(jì)>作五阮關(guān)?!惫抨P(guān)名。 ?,《說文》:“酒泉天依阪也?!本迫ぺ婷j?,《說文》:“上黨陭氏阪也?!惫抨嬍峡h阪名。
(四)其他
與以上分類不相關(guān)的字,將其單獨(dú)列出來,分別是陰,《說文》:“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彼哪厦嫔降谋泵?。陽,《說文》:“高、明也?!迸c陰相對。阬,《說文》:“門也。”《說文解字注》:“閬也。閬者、門高大之貌也。引申之、凡孔穴深大皆曰閬阬”深且大的洞。陟,《說文》:“登也?!钡歉?。,《說文》:“商,小塊也?!毙K。阢,《說文》:“石山戴土也?!备采w著土的山。阹,《說文》:“依山谷為牛馬圈也?!崩蒙焦鹊牡匦巫鳈谌?。陪,《說文》:“重土也?!敝丿B的土堆。陸,《說文》:“高平地?!备叨降牡胤健jb,《說文》:“地理也?!钡氐拿}理。院,《說文》:“堅(jiān)也?!?,《說文》:“耕以臿浚出下壚土也。一曰耕休田也?!庇面@翻起板土。另一種說法,輪換耕種的田地。隒,《說文》:“崖也?!睂盈B的山崖。
三、文化闡釋
文字現(xiàn)象在本質(zhì)上也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說文》中包含了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文化現(xiàn)象,阜部字也從側(cè)面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建筑文化和自然地理信息。
(一)阜部字與建筑
軍事建筑。如陴,《說文》:“城上女墻俾倪也”指城墻上呈凹凸形的小墻,即女墻。是在城墻上筑起的墻垛,后來演變成一種建筑術(shù)語?!掇o源》里解釋為:“城墻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墻;建于城墻頂?shù)膬?nèi)側(cè)。女兒墻一般比垛口低,起攔護(hù)作用,是在城墻壁上再設(shè)的另一道墻。”女墻用于城頂防護(hù)和御敵屏障,是古代城墻必備的傳統(tǒng)防御建筑。隍,《說文》:“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即沒有水的護(hù)城壕?!坝兴怀亍敝赋呛纠镉兴?,即護(hù)城河。一般情況下城墻與護(hù)城河是協(xié)作防御的。如《禮記·禮運(yùn)》:“城郭溝池以為固。”《漢書·王莽傳》:“城池不守,支體分裂,遂令天下城邑為虛?!?/p>
防洪建筑。人類為防御洪水災(zāi)害便通過修筑防洪建筑以達(dá)到防洪目的。防,《說文》:“隄也?!薄吨芏Y·地官》:“以潴畜水,以防止水?!薄豆茏印ざ鹊亍罚骸按笳邽橹?,小者為之防?!薄胺馈笔怯脕頁跛慕ㄖj?,《說文》:“唐也?!薄墩f文解字系傳》:“隄,塘也。唐塘正俗字。”隄是攔水的堤壩,《漢書·溝洫志》:“齊地卑下,作隄去河二十五里?!薄瓣潯币嘧鳌暗獭??!暗獭薄胺馈蓖x連用,即堤壩。堤防是最早最普遍的防洪工程措施。
(二)阜部字與地理
“地理”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易經(jīng)·系辭》,“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王充在《論衡·自紀(jì)篇》里說:“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p>
其認(rèn)為地理即山、川、陵、谷等地表形態(tài)。阜部字體現(xiàn)了人們對地表形態(tài)的認(rèn)識,對地形,地貌,地理環(huán)境有深刻的認(rèn)識。例如:陸,《說文》:“高平地?!备叨降牡胤?。阪,《說文》:“坡者曰阪。”《漢書·蒯通傳》:“必相率而降,猶如阪上走丸也?!庇衅露鹊牡胤健j},《說文》:“陗高也。”《說文解字注》:“凡斗直者曰陗。”陡峭的山。
人類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認(rèn)識。陰,《說文》:“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水的南面山的北面。陽,《說文》:“高、明也?!迸c陰相對。早期人類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就認(rèn)識到正確利用地理?xiàng)l件的重要性,并學(xué)會了因地制宜。《詩經(jīng)·大雅》:“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早期耕作已經(jīng)能根據(jù)不同地形進(jìn)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并在山的陽坡開墾田地,進(jìn)行農(nóng)耕活動。
四、結(jié)語
通過以上分析,阜部字在字形上涉及傳統(tǒng)“六書”理論中涉及象形,會意和形聲。以形聲字為主字義方面,一部分包括山名,丘名,山貌,山勢等幾類。另一部分與建筑相關(guān)。阜部字還涉及到古代建筑與地理文化,從側(cè)面反映出了古代的軍事防御、防洪和農(nóng)耕活動等信息。
參考文獻(xiàn):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7.
[3]王筠.說文解字句讀[M].北京:中華書局,2016.
[4](晉)郭璞,(宋)邢昺.爾雅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