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正義性”的消解出發(fā)分析行為“合理化”的倒置

2020-06-08 09:38喬靜如
文教資料 2020年9期
關鍵詞:合理化

喬靜如

摘 ? ?要: 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從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絕對壓制性視角出發(fā),講述一個復仇故事。然而,由文本開放性引發(fā)的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古往今來的研究者從未停止更深層次的探尋。約翰·厄普代克《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以哈姆雷特的母親和叔父為主要人物,對莎士比亞的故事進行重新建構,徹底扭轉了葛特露在《哈姆雷特》中的失語狀態(tài),由此引發(fā)了一系列新問題。本文以《哈姆雷特》和《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二文本為依托,從正義性的消解入手,以葛特露形象的轉變、克勞狄斯弒兄行為在新視角下的合理化、哈姆雷特在復仇中表現(xiàn)出的懷疑主義與性格矛盾的交纏為線索,分析哈姆雷特復仇的延宕,以及克勞狄斯弒兄行為的合理化與否。

關鍵詞: 葛特露 ? ?正義性 ? ?延宕 ? ?懷疑主義 ? ?合理化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在《詩學》中將悲劇定義為“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①(63)。這里提到的“摹仿”(mimesis)有“再現(xiàn)”之意②(14),可以說,《哈姆雷特》這一悲劇文本是對丹麥王子哈姆雷特行動的再現(xiàn)。亞里士多德曾經對悲劇的定義進行補充,指出悲劇表現(xiàn)高貴者因自身偏差(hamartia,亦作“罪過”“過錯”)致使命運發(fā)生逆轉,從而引發(fā)憐憫與恐懼的效果①(63)。以此為據(jù),哈姆雷特(Hamlet)對于復仇的延宕可以視為其“自身的偏差”,并由此引發(fā)包括自己在內八人的喪生。古今中外對于哈姆雷特延宕行為的研究從無休止,并始終以莎士比亞(Shakespeare)在《哈姆雷特》中展現(xiàn)出的以丹麥王子為中心的壓制性視角出發(fā),探究其性格中的矛盾及行動的延緩,新王克勞狄斯(Claudius)及王后喬特魯?shù)拢℅ertrude)的話語始終處于缺位狀態(tài)。直到美國作家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以葛特露和克勞狄斯為中心人物,對故事進行重新建構,才讓除哈姆雷特外第二人的聲音真正被發(fā)出。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女權主義思潮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塑造起一種女性主義視角,加之后現(xiàn)代解構傳統(tǒng)表達、倡導多元化發(fā)展的文化大環(huán)境下,厄普代克以特有的冷靜和理智的眼光和善于描寫婚姻、家庭及兩性之間細膩而掙扎的欲望、困境與矛盾的筆觸重述了《哈姆雷特》的故事。然而,這一創(chuàng)新卻引發(fā)了更多的問題:哈姆雷特復仇行為的絕對正義性和合理性在葛特露與克勞狄斯的故事中被完全消解,同時,克勞狄斯的弒兄行為卻被賦予了正義的色彩。在新的文本建構中,原有的合理性被打碎,正義被倒置,從而進一步走向意義的解構。而哈姆雷特在復仇中展現(xiàn)出的延宕,則表現(xiàn)出從他視角出發(fā)信奉的復仇正義性與懷疑主義帶來的對于“意義”問題的質疑,并由此引發(fā)強烈的沖突與交纏。

一、從《哈姆雷特》中的喬特魯?shù)碌健陡鹛芈逗涂藙诘宜埂分械母鹛芈叮号孕蜗蟮霓D變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將話語和權力的主導交于絕對主角哈姆雷特的手中,而王后喬特魯?shù)聞t完全處于被剝奪發(fā)聲通道和被指認的境地中。具體而言,她的功能被縮減為兩部分:第一,與國王同時出現(xiàn)充當附和者的角色。如在第二幕第二場國王與波洛涅斯(Polonius)進行大段對話時,王后僅僅以“多談些實際,少弄些玄虛”③(41)“這是很有可能的”③(43)這類銜接性話語穿插其中,并無個人主體性思想。第二,在與哈姆雷特的對話中充當被質問者的角色。第三幕第四場中,哈姆雷特在刺死波洛涅斯后對母親進行毫不留情的羞辱:“你的行為可以使貞潔蒙污,使美德得到了偽善的名稱……蒼天的臉上也為它帶上了羞色,大地因為痛心這樣的行為,也罩上滿面的愁容,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來一般。”③(88)并對母親再嫁的選擇表現(xiàn)出極度鄙夷:“你有眼睛嗎?你甘心離開這一座大好的高山,靠著荒野生活嗎?”③(88)在面對兒子如此刺痛的謾罵時,喬特魯?shù)戮箾]有反駁,只是懇求哈姆雷特“不要再說下去了”③(89),并承認自己“你使我的眼睛看進了我自己靈魂的深處,看見我靈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污點”③(89)。由此可見,無論是上述兩種情況中的任何一種,喬特魯?shù)碌淖灾鳈喽际峭耆粍儕Z的,也沒有借以發(fā)聲的通道。在以哈姆雷特為中心的文本中,讀者的目光幾乎都被他吸引,哈姆雷特身上展現(xiàn)出的矛盾性和復仇行動的延宕為讀者留下極多疑點,在主角層次已經十分豐富的前提下,王后的形象被進一步遮蔽,甚至達到了失語的程度。在莎士比亞的筆下,喬特魯?shù)轮皇且粋€先后嫁給兄弟二人的王后,她不僅道德上有污點,甚至不能逃脫參與謀殺老國王的嫌疑;在讀者心中,她是一個懦弱而充滿謎團的模糊影子,依附在國王和兒子身邊,充當一個被欲望和軟弱的心性沖昏頭腦的角色。

在厄普代克的《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中,王后的成長過程被詳細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這里的成長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以三個國王“被激怒”的視角出發(fā)勾勒從葛露莎、葛露絲再到葛特露生存環(huán)境的轉變;第二,在與環(huán)境的廝磨及男性形象的更替中帶來的心理層面成長與變化。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相比,厄普代克在《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中給了葛特露極大的話語空間,不但以細致的筆觸描繪出葛特露成長的詳細過程,還以大量的對白為依托,給了讀者進入并了解她內心世界的通道,使讀者與她一起經歷三任國王帶來的情緒及思想上的轉變。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相反,在全新的文本建構中,葛特露充當了絕對的主角,哈姆雷特的聲音卻被遮蔽了。厄普代克為讀者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完全浸入式的閱讀空間,并在無形中使葛特露的行為被賦予不容置疑的合理性。

在《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中,女主人公葛特露與霍文迪爾(Horwendil)的結合被剝離了愛情的因素,純粹服務于政治聯(lián)姻并充當一個滿足男性強大的征服欲的工具。這一情節(jié)的安排使文本中運用大篇幅描繪葛特露向往自由、敢于反抗的形象在顯得飽滿立體的同時具有悲劇性,也不斷使葛特露做出與克勞狄斯在一起的選擇顯得順理成章。在羅瑞克以父權和皇權的重擔要求葛特露嫁給霍文迪爾時,她能夠勇敢地表達自己不情愿的心情,并反駁父親對霍文迪爾的夸贊是“用來討公眾歡心的手段”③(89),她甚至被賦予了現(xiàn)代人的思想,能夠說出“我倒覺得無論男女,死亡都一樣是同等大事,她就像月亮遮蔽了太陽一樣,吞噬了人的整個生命,甚至連你為了惋惜流逝的機遇、錯失的幸福而發(fā)出的最后一聲嘆息也不給留下”④(5)這樣的話。盡管葛特露有自主意識覺醒的傾向,卻始終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她的明媚與欲望的火焰在嫁給霍文迪爾后被逐漸澆滅,當面對一個在新婚之夜“因了縱情的歡宴作樂,還有冬夜長達三個小時的跋涉”④(23)后睡著的丈夫,葛特露多年忍受心靈與身體雙重寂寞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在以男性為主導的世界中,反抗即使被允許,也是短暫而無謂的,葛特露雖然處于由她最親密的四個男人組成的世界中,卻始終是一個他者,一個被言說的對象⑤。對于羅瑞克而言,葛特露是聯(lián)姻的工具,是鞏固政治同盟的棋子;對于霍文迪爾而言,葛特露不過是自己征服欲得到釋放的證明,是幫助自己在更大的王國中獲得權力的階梯;而哈姆雷特則在襁褓中就對她的乳頭“表示著嫌惡”④(32)。葛特露作為一個有著自主意識的女性,卻在不可控的漩渦中充當著連接三任權力更迭的工具,面對專制的父親、漠然的丈夫和對自己不屑一顧的兒子,在身體與心理欲望被逐步熬煮干凈的邊緣,克勞狄斯出現(xiàn)了。

二、克勞狄斯弒兄行為的合理化:舊角色在新視角下的曖昧性傾向

在《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中,克勞狄斯作為霍文迪爾的弟弟,在兄長與葛特露的關系中一直充當旁觀者的角色?;粑牡蠣栐诹_瑞克去世時搶先入住王宮使自己掌握王權成為事實,實現(xiàn)軟性的篡位⑥,可見其政治手腕的強硬和不擇手段;在對待感情方面,他從不關心自己的王后,在葛特露心中,他與一個陌生人沒有絲毫區(qū)別;而在道德層面,他殺死挪威兩任國王,奸污公主且毫無憐憫之心。將這些碎片聚合在一起,霍文迪爾威嚴而殘暴的形象便被建立起來,在這樣一個可稱為“暴君”的國王身邊,克勞狄斯卻始終與他形成強烈的對比。

克勞狄斯的嘴唇“紅潤飽滿、線條分明,很像女性的嘴唇,但又不失陽剛之氣”④(46-47),在感情上,他能夠讓女性感受到切實而細膩的幸福,他充滿關懷與柔情,能在精神上與她們形成共鳴;在政治事務的處理中,他機敏智慧、審時度勢,以溫和的手段平息挪威對丹麥的挑戰(zhàn),為人民贏得了和平的生存環(huán)境。在霍文迪爾火一般的威壓之下,他卻把自己變成了形狀萬變的水,與霍文迪爾不容置疑的自信相比,他則顯得更謙遜和清醒,在與葛特露交談時,他的溫吞與謙和巧妙而無形地與霍文迪爾的自以為是進行著碰撞,也在葛特露心里激起一層又一層的波紋。“我們丹麥人落后了好大一截的;寒冷的氣候讓我們得以保持鮮艷的氣色,但同時也讓我們變得愚蠢”④(57)。不管是對情感的滿足,還是性格的契合,克勞狄斯都符合葛特露對于完美愛人的想象,在葛特露長期被霍文迪爾忽視的心里,自然而然為克勞狄斯打開了一扇門。

克勞狄斯的出現(xiàn)點燃了葛特露干枯多年的欲望,他將她帶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與克勞狄斯在一起時,葛特露不停地傾訴、表達自己,他們肉體的結合與精神的共鳴同時進行、逐步升溫,“在他們偷歡的時光,馮貢用他雪白的、毛茸茸的、四仰八叉的身體,向她展示了一個自我,它深深地插入了她那四十七年來一直只是酣睡不醒、混沌未覺的身體。她身體內部所有以前朦朧不清的部分都變得鮮活起來、清晰起來”⑤(155)。盡管充斥著原始的欲望與張力,充滿著躲在暗處的感情的危險,不可否認的是,葛特露正是通過這種隱秘而赤裸的方式走出了過去幾十年干枯死去的生活的禁錮,發(fā)現(xiàn)了久違的對于生活的熱情、對于愛的強烈渴望和消失已久的自我意識。

通過厄普代克的長期鋪墊與細致的語言描繪,葛特露和克勞狄斯的感情雖然不被世人承認,但具有不可辯駁的合理性。由此,當霍文迪爾發(fā)現(xiàn)這種在世俗意義上被唾棄的感情,將要通過強硬極端的手腕懲罰這二人時,克勞狄斯做出弒兄的選擇同時被賦予合理性。在這一前提下,克勞狄斯的形象由原來在《哈姆雷特》中的絕對負面性變得曖昧,殺死親生哥哥的行為由《哈姆雷特》文本中的非正義而變得模糊。與此同時,葛特露由于第一主角的身份及被安置在這樣一個充滿無奈、壓抑與矛盾的故事中,作為讀者,不會怪罪她偷情行為的非道德性,反倒會憤憤不平地找尋抹殺葛特露鮮明個性與生活火焰的兇手,并主動承認她與克勞狄斯的結合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正義”。至此,正義性在《葛特露和克勞狄斯》這一全新文本的架構中被完全消解。面對一個長期忽視自己且行事暴戾的丈夫,克勞狄斯的出現(xiàn)挽救葛特露于索然無味且身心瀕臨崩潰的生活中,當這樣來之不易的釋放與對自由的追尋被作為始作俑者的霍文迪爾發(fā)現(xiàn)且要將之毀滅時,難道克勞狄斯做出弒兄的行為是非正義的嗎?通過厄普代克對于葛特露、霍文迪爾、克勞狄斯及哈姆雷特的描繪,原有的界限和標準被模糊,正義的尺度被翻轉,一切都變得曖昧起來,當哈姆雷特為了替死去的父親報仇,將要殺死溫柔謙遜的叔父,剝奪母親獲得快樂與久違的釋放的權利時,另一個更加嚴峻且不容回避的問題便接踵而來:哈姆雷特的復仇是正義的嗎?

三、哈姆雷特復仇的延宕:性格中的矛盾性與懷疑主義的糾纏

在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丹麥王子哈姆雷特以一個猶豫不決、沉思憂郁的形象出現(xiàn),要探究他為何在復仇行動中表現(xiàn)出明顯而令人費解的延宕,則需從他生長環(huán)境及他性格養(yǎng)成的完整過程中尋找答案。

作為皇族成員,哈姆雷特從小在國王的庇護中成長起來,在他身上同時展示出來的是正義與皇室尊嚴的概念、善良與純正的情感及出身貴胄的自我意識⑦(3)。作為國王的兒子,他對于國事的治理是出于對善良品德的維持和對正義的守護而非對權力的渴求,征服欲和虛榮心并不能使他匍匐在其腳下;他渴望的是純粹的感情、精神的融合與溫和自如的交流;他樂于結交充滿義氣的朋友并甘愿為他們付出,他與奧菲利婭的感情是自然平靜而非激情四射的。就是這樣一個快樂的王子,擁有一個威嚴卻創(chuàng)造出絕對安全的環(huán)境讓他能夠長成一個溫馴謙和的王子的父親,擁有一個沉默寡言但不乏溫情的母親,如果老國王安全無事地度過一生,那么哈姆雷特則順其自然地繼承王位,成為一個脾性溫順、謙讓有禮的國王。

這一切在老國王在謀殺后被顛覆,在得知自己的叔父以極其殘忍且陰暗的手段殺死父親,母親非但不唾棄反而迅速嫁給他時,哈姆雷特原有的價值體系同時遭到了強烈且致命性的沖擊,由此形成了對他人、對世界及對于生命意義強烈的懷疑。一方面,哈姆雷特不能承認他者。在母親嫁給克勞狄斯后,他憤怒又絕望地將二人進行對比“這是兩個兄弟的肖像。你看這一個相貌多么高雅優(yōu)美:太陽神的鬈發(fā),天神的前額,像戰(zhàn)神一樣威風凜凜的眼睛......這是你從前的丈夫。現(xiàn)在你再看這一個,像一株霉爛的禾穗,損害了他的健碩的兄弟”③(88)。他不能接受陰險狠毒的叔父從國家的統(tǒng)治者和血緣親族兩個身份上全面代替了威嚴勇武的父親。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原有世界的秩序和價值體系被顛覆后引發(fā)他對于自身存在的強烈懷疑。在第三幕第一場中,他提出了“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并進一步具體發(fā)問“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③(63)?他還通過列舉眾多活著要面臨的患難“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③(63)等思考生存帶來的種種問題,并試圖走向生存的對立面。然而,死亡帶來的未知使哈姆雷特始終處于思考生與死的夾縫中。他將對于他者及外在世界的懷疑喬裝成了對知識的懷疑,也就是對于死亡命題的思考。然而,指向知識的懷疑主義可以通過哲學辯論和日常生活得到解決,但此時哈姆雷特思考內容的本質卻是他者及外部世界的問題⑧,也就決定了他不可能通過哲學思辨的方式獲得答案,并且這樣的懷疑精神將一直伴隨哈姆雷特,直到生命的盡頭。

由此便可以得出哈姆雷特復仇行為延宕的原因。一方面,作為一個從小被完整保護起來的皇室成員,他對于權力的爭奪及由其帶來的榮耀毫無興趣。值得注意的是,復仇念頭并非是哈姆雷特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鬼魂的要求和指導下,再加以復仇性質的獨特性不能讓他與死去的父親形成完全割裂而逐步實施的。他甚至發(fā)出這樣的感嘆“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唉,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河山的責任”③(63)??梢娚勘葋唽崿F(xiàn)這一文本悲劇性的通道便是讓一個并不適合的人繼承偉大的事業(yè),從而引發(fā)環(huán)境及主人公自身不可調和的矛盾和對于生命、死亡及外部世界的思考。哈姆雷特的天性不是深思熟慮,也不是憂郁寡歡的,但沉思和憂郁卻成了他沉重的負擔⑦(5)。另一方面,在面對父親被害、叔父背叛、母親改嫁這幾件毫無預料但切實發(fā)生的現(xiàn)實情況時,哈姆雷特原有世界的秩序及價值體系被完全推翻,伴隨這一推翻的是他判斷程式的嚴重受損。這種被破壞的價值體系無法支撐哈姆雷特對他人及外部世界做出清晰、理智、果斷且明確的判斷,使他陷入對他人及外部世界深深的懷疑之中。由成長環(huán)境形成哈姆雷特的淳厚性格與權力和緊急情況要求下的殺伐果斷之間的矛盾性,加之在原有世界價值秩序被顛覆而形成強烈的懷疑主義的影響中,形成了哈姆雷特對復仇的延宕。

然而這一切在厄普代克的《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中都被解構。如上文所說,當面對一個處在煉獄中的母親,因為父親的冷漠和輕視常年生活在干涸的欲望與枯竭的愛情之中,然而,即使克勞狄斯對她體貼溫柔,點亮了她生命的火焰,但拯救母親的這個人卻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登上國王的寶座,擁有國王的王子和父親的兒子雙重身份的哈姆雷特,他的復仇是否具備正義性?

這就不得不提到哈姆雷特身上展現(xiàn)出的強烈的身心二元論傾向,這一傾向強烈影響著他的行為判斷。在第一幕第四場中,霍拉旭對哈姆雷特追逐鬼魂的行為加以阻止時,他回答:“怕什么呢?我把我的生命看得不值一枚針;至于我的靈魂,那是跟它自己同樣永生不滅的,它能夠加害它嗎?”③(26)在哈姆雷特本有機會殺死克勞狄斯卻看到他在祈禱時,哈姆雷特并未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原因是“要是我在這時候結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國的路是為他開放著,這樣還算復仇嗎”③(85)?由此可見,哈姆雷特重視靈魂而輕肉體,他不懼怕死亡,因為他相信靈魂的永生。正是因為他有強烈的身心二元論傾向,并明顯偏向精神層面的永存,且認為肉體必然死去,那么在這一層面上,復仇還有沒有意義?哈姆雷特所堅信的復仇正義性與復仇的意義產生了強烈的對抗,由此產生的思考和猶豫更進一步造成了復仇行為的延宕。

四、結語

在《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中,厄普代克通過情節(jié)的巧妙設置和語言的精妙運用,將葛特露的偷情與克勞狄斯的弒兄賦予了最大程度的合理性。在這個新的文本框架中,葛特露一反《哈姆雷特》中的失語狀態(tài),成為不容置疑的主角,她在事件推進過程中做出的種種選擇,看似是順理成章的。與之相反,哈姆雷特原本在莎士比亞劇中具備的地位反倒變得岌岌可危,成為葛特露實現(xiàn)身體與精神自由之路上的阻礙。厄普代克甚至在無形中維護了克勞狄斯的弒兄行為,在克勞狄斯的懺悔中,僅僅以“他罪孽深重,污穢不堪,因此受到了最可怕的詛咒”④(224)帶過,與莎士比亞劇本中的懺悔相比程度明顯輕了很多。在《葛特露和克勞狄斯》的結尾,克勞狄斯政權穩(wěn)固,葛特露穩(wěn)坐王后寶座,甚至在與哈姆雷特的關系中也展現(xiàn)出“并和自己的繼子一起,輕松愉快地享受化干戈為玉帛的快樂”④(224),最終“一切都將正常進行下去”④(224),克勞狄斯的弒兄行為變成了他漫長人生眾多瞬間中的一個,他的罪行似乎被一筆勾銷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新故事中,哈姆雷特復仇的正義性和合理性被解構,原本在莎士比亞劇中那個黑白分明的世界也變成了一團迷霧。每個人都有行為的合理性,每個人都不是絕對的正面或者負面角色,正是因為如此,更難以做出價值判斷?!豆防滋亍肺谋镜拈_放性正在于此,由于包含著大量的、未下定論的信息,使其能夠不斷被豐富和更新,同時產生大量不確定和被懷疑的因素,最終引發(fā)對于文本的多重解構——《葛特露和克勞狄斯》便是最鮮活的例子。

注釋:

①[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詩學:第6章[M].陳中梅,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②張沛.哈姆雷特的問題:第一章[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③[英]威廉·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M].朱生豪,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④[美]約翰·厄普代克.葛特露和克勞狄斯[M].楊莉馨,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

⑤蘇新連.解構經典:《葛特露和克勞狄斯》述評[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5(03).

⑥王宏圖.復仇的正義性與身體政治——讀《葛特露和克勞狄斯——〈哈姆萊特〉前傳》[J].中國比較文學,2003(03).

⑦歌德等.莎士比亞研究[M].張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3,5.

⑧秦明利,陳靜.雙重意義的剝奪:當代哲學家斯坦利·卡維爾評《哈姆雷特》[J].外語教育研究,2018(04).

參考文獻:

[1][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詩學[M].陳中梅,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張沛.哈姆雷特的問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4.

[3][英]威廉·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M].朱生豪,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4][美]約翰·厄普代克.葛特露和克勞狄斯[M].楊莉馨,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

[5]蘇新連.解構經典:《葛特露和克勞狄斯》述評[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05(03).

[6]王宏圖.復仇的正義性與身體政治——讀《葛特露和克勞狄斯——〈哈姆萊特〉前傳》[J].中國比較文學,2003(03).

[7]秦明利,陳靜.雙重意義的剝奪:當代哲學家斯坦利·卡維爾評《哈姆雷特》[J].外語教育研究,2018(04).

[8]陸谷孫.莎士比亞研究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

[9]張泗洋,徐斌,張曉陽.莎士比亞戲劇研究[M].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1991.

[10]劉輝.葛特露:一個被消費的女性主義者[J].學術交流,2013(07).

[11]羅峰.哈姆雷特與哲學[J].外國文學研究,2016(06).

[12]王莉萍.哈姆雷特的悲劇性結局與莎士比亞的馬基雅維利式君主觀[J].文學教育,2018(04).

[13]羅峰.《哈姆雷特》中的馬基雅維利主義[J].國外文學,2019(02).

[14]劉璐.從《哈姆雷特》到《葛特露和克勞狄斯》:經典文本的重新書寫[J].現(xiàn)代交際,2018(05).

[15]羅峰.《哈姆雷特》中的血氣與政治[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9).

猜你喜歡
合理化
蒙住眼,因為剁手難——為什么清代不能建立合理化的央地財政分權
基于SSM 的準能集團合理化建議評估系統(tǒng)
機械制造工藝的合理化機械設計
基于認知合理化的會計舞弊治理:研究基礎與框架策略
現(xiàn)代城市綠色生態(tài)型高層建筑設計的合理化建議
合理化建議活動在高揚煙草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
杜仁偉:提高“四性”,深化群眾性合理化建議活動
四川省“城市快速發(fā)展對軌道交通的合理化選擇與工作流程交流會”順利召開
东莞市| 友谊县| 周宁县| 永州市| 宁武县| 岑溪市| 台中市| 望都县| 利辛县| 陆丰市| 荆州市| 嘉鱼县| 建德市| 江源县| 开鲁县| 景东| 酒泉市| 昭通市| 正安县| 崇左市| 灌阳县| 青州市| 灯塔市| 中山市| 任丘市| 大竹县| 濮阳县| SHOW| 嵊泗县| 大新县| 锡林浩特市| 佛坪县| 涡阳县| 枣阳市| 泸定县| 海兴县| 依兰县| 包头市| 墨江| 湟源县| 叙永县|